本文是一篇mba论文,一篇优秀的MBA论文还可以使作者具有突破性的法律观点、学术成果得以发表和传播,供他人分享借鉴、相互学习,有助于扩大作者在业界和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mba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农耕大国。历朝历代,粮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保障社会的安定,更牵制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命脉。然而,尽管我国始终对粮食高度重视,但我国“人多地少”的状态却一直存在着。截止至 2015 年底,我国人口总数为 137462 万人,而我国的谷物耕地面积仅为9592.31 万公顷,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人均谷物耕地面积仅为 0.07 公顷/人,一个占有全球人口数 19%的人口大国,却由仅占有全球 7%的耕地供养着。而这一问题也早在 1994 年就引起了美国学者莱斯特 布朗(Lester Brown)的关注,其在《Who Will Feed China?》一文中,就预测中国未来将会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而现实也却如其预测。其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空间有限。至 2030 年,我国人口预计将会达到 16 亿[1],而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饮食结构优化等诸多原因,我国的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趋势。而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机械化、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等原因,使得我国的耕地资源质量日趋下降,中低产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 2/3,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其二,我国的耕地资源不断锐减。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这就引发了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对于耕地资源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农业的相对利益较低,在这场竞争中,农村与农业将会越来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其三,国际粮食贸易情况不容乐观,国外的耕地资源供应存在较大风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粮食贸易也开始逐步走向全球。据统计,2015 年我国的粮食进口总量为 12447 万吨,比 1990 年增长了约 9 倍。其中,我国的水稻从 2011 年开始由净出口国家变为净进口国家,玉米则从 2008 年开始一直为净进口国家,我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然而,这种过度依赖将会极大地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暂且不论贸易的固有风险,单就粮食武器化这一愈演愈烈的趋势,就放大了国外耕地资源供给的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试图将粮食作为强国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武器,一旦这些国家对我国开始实施粮食禁运,耕地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将会暴露无遗,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2]。
..........
1.2 文献综述
通过对图书馆数据库以及书籍、期刊的阅读,再加上对相关网站的搜索查询,笔者获得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现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国际粮食贸易的方式进出口虚拟耕地,可以满足我国一部分的粮食需求,在人口日益增多、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代中国,虚拟耕地贸易对于缓解我国人地矛盾尖锐、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由于虚拟耕地的概念源于虚拟水,因此国内外关于虚拟资源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虚拟水。又因为水土同为资源类,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本课题在搜集虚拟耕地的相关资料时,也借鉴了许多有关虚拟水的研究。在国外学者中,J.A.Allan(1998)[3]指出,90%的水资源用于食物的生产,而随着人口的激增,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他认为进口虚拟水不仅具有解决一个国家经济困境的政治意义,而且进口虚拟水也可以大大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L.R.Brown(1998)[4]则多次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发表评论,其认为中国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位会引起国际粮价的上升,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同样也影响着世界粮食安全。国内学者对于虚拟耕地贸易与粮食安全的研究则更多一些。翟商等(2009)[5]通过对 1980 年~2004 年中国虚拟耕地及其贸易量的分析认为,影响虚拟耕地数量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粮食安全而是生活质量,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政治性决定了粮食的战略产品性质,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但中国应该动态把握耕地的有机调整。吴峰等(2009)[6]认为在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粮食需求缺口时,应当努力增加粮食的复种指数并致力于粮食单产的提高,以此来减少粮食的虚拟耕地单位含有量、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国内实现虚拟耕地的流动来配置区域耕地资源。陈伟华(2010)[7]在分析了我国 1996 年~2008 年大米、玉米、小麦、大豆四种主要粮食产品的虚拟耕地进口量之后,认为进口虚拟耕地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耕地资源供应方式,该种方式不仅环保,而且还能有效缓解耕地资源供需矛盾,进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李晓俐(2011)[8]则从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进口虚拟耕地的比较优势和可行性出发,充分阐述了虚拟耕地进口是目前及未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之策。
.........
2 我国虚拟耕地贸易现状分析
2.1 虚拟耕地贸易的概念及特征
虚拟耕地的概念源于虚拟水的概念。1993 年,“虚拟水”的概念由英国学者 Tony.Allan 首次提出,其将虚拟水概括为生产某种产品或者是提供某种服务所消费的所有水资源的数量[3]。2003 年,我国学者程国栋将虚拟水的概念首次引入到国内[24],接着就有徐中民、龙爱华等多位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5, 26]。虚拟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它是依附于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无形”的水资源,进而通过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间进行流转。借鉴虚拟水的概念,我国学者罗贞礼于 2004 年首次提出了虚拟土地的概念,即生产某种产品或者是提供某种服务时所耗用的土地资源的数量[27],虚拟土地进口是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或地区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进口土地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以弥补本国家或区域土地资源的不足。2006 年,我国学者闫丽珍等对虚拟土地的概念进一步细化,首次引入了虚拟耕地和虚拟耕地贸易的概念,指出虚拟耕地是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是提供某种服务时,隐藏于该产品或是服务的“无形”的耕地资源的数量[28]。相应地,虚拟耕地贸易是指耕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或者地区向耕地资源相对充足的国家或者地区进口耕地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或者服务,以间接获取耕地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29]。之后,张燕林等学者又对虚拟耕地贸易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们认为虚拟耕地的进口不仅仅通过农产品贸易的形式体现,还包括耕地资源的直接对外投资,比如说在海外购买或者租赁耕地。本文所研究的虚拟耕地贸易,采用了闫丽珍等学者所提出的相关概念,并进一步细化为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贸易。
............
2.2 虚拟耕地贸易的理论依据
基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又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可比较的要素只有一种,即劳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该理论:第一,就不同国家而言,一旦各国出现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而不仅仅是绝对差异),则会使生产成本以及产品价格在各国间存在差异性,进而导致不同国家有不同产品上的优势,为国际分工以及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会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获取比较利益。第二,就同一国家而言,如果该国使用劳动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使用劳动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那么该国就在低机会成本的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就更倾向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我们先暂且不考虑劳务,只考虑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则能够大致将我国生产的产品化分为两类:工业品以及粮食。从全球来看,许多国外的粮食生产技术都遥遥领先于我国,使得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而就我国来看,相对于粮食生产,我国在工业品方面的劳动生产率发展得要快得多,而且工业品的边际利润也比粮食大很多。所以,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面积用地由耕地转为工业用地,这些工业用地主要用来生产出口工业品;与此同时,我国从国际粮食市场上进口粮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也就带来虚拟耕地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耕地面积也会不断减小,进而导致我国未来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再次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也会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增大虚拟耕地的进口能够使我国具有更多的动态比较优势。
.........
3 我国虚拟耕地贸易效益分析 ........... 22
3.1 我国虚拟耕地贸易的经济效益 ............ 22
3.2 我国虚拟耕地贸易的社会效益 ............ 23
3.2.1 促进就业 ........ 23
3.2.2 提高生活水平 .... 23
3.2.3 保障居民健康 .... 24
3.3 我国虚拟耕地贸易的生态效益 .... 25
3.3.1 增加耕地供给 .... 25
3.3.2 改善生态环境 .... 26
4 我国虚拟耕地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27
4.1 供给因素 ............ 27
4.2 需求因素 ............ 32
4.3 价格因素 ............ 36
5 粮食虚拟耕地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39
5.1 粮食虚拟耕地贸易模型的建立 ............ 39
5.2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 39
5.3 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0
5.4 实证分析结论 ........ 49
6 合理实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的政策建议
在前文对耕地资源现状、虚拟耕地贸易现状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章将主要围绕七大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意见,以为更加有效地实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创造条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国际粮食虚拟耕地贸易规模将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就我国当前的耕地资源状况而言,国际粮食虚拟耕地贸易是解决中国耕地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同时应当注意到,我们并不能依靠国际粮食虚拟耕地贸易彻底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现状,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会给粮食进口国带来粮食依赖、经济依赖甚至是政治依赖等问题。因此,为了在更加有效地发挥粮食虚拟耕地贸易作用的同时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本章将从供给、需求以及价格三大方面,并结合前文的现状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
6.1 供给方面
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耕地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耕地质量也每况愈下。因此,保护耕地应从数量、质量两方面做起。首先,应当控制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坚守 18 亿亩的耕地“红线”,通过更全面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解决当前较为严重的耕地占用问题,包括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耕地占用审批制度等,尤其应当控制地方政府的耕地随意征占行为,尽可能提高地方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的耕地资源保护意识;其次,针对我国耕地资源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尽可能“开展一轮普查”、“构建两大平台”、“启动三大工程”(简称“123 工程”),其中“开展一轮普查”是指开展全国性的土壤耕地质量调查,“构建两大平台”是指构建全国性土壤质量监测网络以及耕地生态系统野外站台这两大平台,“启动三大工程”是指启动“有机肥资源利用工程”、“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工程”以及“基本农田地理培育”三大工程[47],这些举措为我国耕地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
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以及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现状之后,在以往粮食安全与粮食虚拟耕地贸易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粮食虚拟耕地贸易对我国产生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随后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其中,供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1)我国谷物耕地面积(2)我国谷物单产水平(3)全球粮食供给量;需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1)国内粮食需求量(2)我国 GDP 增长率(3)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价格方面的因素主要为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的比值。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 VAR 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对影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1)从长期来看,我国谷物耕地面积、我国谷物单产水平、全球粮食供给量、国内粮食需求量、我国 GDP 增长率、我国饮食结构、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的比值这七个因素与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对各变量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2)从短期来看,各因素对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的影响不一,发生时滞的期间以及贡献率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随着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效益的同时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1)保障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2)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耕地利用效率;(3)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主动应对全球粮食供应风险;(4)适当控制人口增长,杜绝浪费,实现粮食消费合理化;(5)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优化土地利用对GDP 的贡献率;(6)优化土地种植结构,高效应对居民饮食结构变化;( 7)建立健全国际粮食价格规范机制,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机制。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