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在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每个父母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 2013-2014》调查报告显示,健康反超收入成为民众幸福第一要素,在 2012 年,我国儿童营养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 5 岁以下儿童体重率较低,占 3.6%,生长迟缓率为 9.9%;2 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突出,城市和农村 5 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中国整体儿童特别是 0-6 岁的亚临床缺乏率到达 39.2%,维生素 A 的缺乏率到达 11.7%。儿童可用专科药品较少,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儿童用药相当不合理,有报告显示不合理用药有 12%-32%;儿童用药方面的不良反应率有 12.9%,相当于成人的两倍。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只有 68 所儿童专科医院和 25.8 万张儿童病床,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对比,儿科医生还是相当缺的,差不多还缺大约 20 万名左右的儿科医师。但是,2015 年底 0-6 岁人口近 600 万,涉及家长 1000 万以上,这些使得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孕婴童产品消费国,并且预计 2015 年的母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 万亿元。2016 年 3 月山东省发生未经冷链存储的疫苗流入全国市场的重大事件,由于此疫苗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国务院于 2016 年 4 月 23 日对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行了新的修订,对疫苗的流通监管等提出了新的明确的管理要求,其中疾控部门联卫生管理部门,建立了一套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储存、供应记录系统。一定要做到票、货、账、款一致,并要求相关单位需有 2 年期的稽查期限,疾控部门向厂家规范了一系列的疫苗购买、保存、运输方面的要求。厂家必须疫苗储存、运输全过程的温度监测记录;对不能提供全部过程温度监测记录或者温度控制方面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或者接收疫苗,并应立即向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下儿童医疗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单一救治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目前迫切需要寻找一个“防—养—治”一体化的优选模式,从而在整个系统链的各个环节上实现科学医疗的普及和服务,特别是国家二胎放开、婴童诊疗的增长数量或比例将呈现每年递增态势,再加上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医院对儿科医生配比的不合理,更加使家长对家庭全科及儿科专属医生,特别是名医的渴求更加强烈。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我国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都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本文对移动互联网医疗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平台信息质量的研究;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情况的研究;用户采纳行为的研究。CupteY(2004)和 Cotton 调查了一些线下、线上医疗健康信息收集者,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序以及不同收入的人对获取的医疗信息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特别是高层次、高收入、低年龄的人对网上获取方便、快捷、有效的医疗方式方法相当受欢迎[1]。McMullan(2006)研究发现患者使用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想为了方便或没时间就诊直接网上咨询或预约来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或者直接对些轻症直接网上就诊的、预约手术等;另一种情况是对线下就诊预后不好在进行网上咨询或需进一步诊疗的,或医生术后康复后续跟进的[2]。XiaoNan 等(2011)对上述两种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得出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包括感受需求、方便需求以及疾病知识需求,特别是方便需求是首要需求,疾病知识需求是疾病防御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感受需求是疾病诱发的情绪安抚方面的需求[3]。
.........
第 2 章 相关理论
2.1 企业创新理论
2.1.1 企业创新提出
自 20 世纪以来,创新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 1973 年提将创新定义为:“首次把某企业独有的新技术、生产工艺在实践中用于生产,在市场上首推某种新产品,其中包括生产、营销、服务等方法。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工作细分,创新理论开始分为两个发展方向:第一种是通过企业开发新技术来进行创新,被称为技术创新学派,技术创新学派认为企业的发展变革是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各发展阶段技术革新以及技术溢出效应实现创新。第二种观点则是认为企业的创新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只有处在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中,企业员工才会去积极思考,将创新与制度结合到一起。进入 21 世纪,彼得·德鲁克提出:目前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价值创新不是凭空得来,未来价值创新点一定要有系统的保障,从制度和管理上完善并落实。同时,他认为企业创新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意料之外的事件;二是企业的经营或者技术需要改进;三是市场或者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四是新知识的获取;五是人们眼界的开阔。
.........
2.2 企业成长理论
2.2.1 企业成长模式
企业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在面临的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在正确定位自身实际的基础上,设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最终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从国内外大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不同的企业成长模式。第一种:企业以市场经济为主体,通过调整后,得到发展,如:美国;第二种:以政府与企业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成长,如:日本;第三种:由政府主导并主持成长的,如:中国、韩国。如果我们将企业从成长模式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发现有三种模式:第一种:以经营结构为优势的成长模式;第二种:拥有独特的组织结构,注重企业执行力、效率为主的成长模式;第三种:重视技术研发、以技术应用为主的成长模式。总的来看:不管企业采用何种发展模式,企业的发展应对自身实力以及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正确定位公司角色的基础上,做好积累。
...........
第 3 章 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运行现状............13
3.1 微象科技公司概述..........13
3.1.1 微象科技公司简介...........13
3.1.2 微象科技公司的发展.......13
3.1.3 微象科技公司主要产品............14
3.2 微象科技公司经营目标...........14
3.3 微象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15
3.4 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应用现状...........17
3.5 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1
第 4 章 互联网下微象儿童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推广的环境分析.....24
4.1 PEST 分析.......24
4.2 儿童医疗市场分析..........26
4.3 行业竞争对手分析..........33
4.4 SWOT 分析.......33
第 5 章 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推广策略........38
5.1 明确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机构的执业权限及范围........38
5.2 技术推广.........38
5.3 品牌推广.........39
5.4 市场推广.........40
第 5 章 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推广策略
本文前几章对微象科技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对微象科技的运营现状、业务架构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微象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本章以前几章的研究为基础,提出微象科技在未来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的措施来针对所面临的问题。
5.1 明确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机构的执业权限及范围
结合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应该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首先,从法律层面上将补充完善医疗行为的概念,尤其是对传统医疗行为以及目前较为流行的互联网医疗行为。其次,在对私营企业、第三方平台所开展的移动互联网医疗进行定位,明确从业范围,对从事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医生以及健康咨询师所能从事的服务进行界定,通过这样的概念界定,一方面是对医师从业资质的保护以及消费者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响应国家所提出的“互联网+”概念,促进互联网医疗市场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服务。再次,在正确定位移动互联网市场概念后,国家应当对互联网医疗行为作出明确的质量标准,对经营互联网医疗的机构以及医师的职能进行规范。如有有医师要在第三方医疗机构的平台上为病患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该医疗机构应当为该医师安排好相关的工作时间,防止医师过多的进行互联网医疗,影响本职工作。同时,还应当做好对医师资质的审查,备案,做好保护患者和医师的合法权益。最后,国家还应对从事互联网医疗的机构做好规定,对从事不同医疗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配置做好明细化规定。一是从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机构,必须拥有相关资质,经过部门的审核,并且手续齐全,有备案;二是进行诊疗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拥有一定的问诊经验;三是为患者作出诊疗的医师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否则只能对有关专业的范围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四是个体不得随意在第三方机构设置的特定网站上为患者作出医疗咨询意见。
.........
结论
本文在深入持久的利用新媒体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利用在线问诊咨询,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素质的生活质量,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规范的发展的背景下,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要求,积极探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卫生均等化服务中的作用,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城乡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本文以杭州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国内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相关研究。采用 PEST 分析方法,分析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构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外部环境。梳理平台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其次从平台的主要功能,主要技术特点、服务支持、典型客户等。提出在现有形成的杭州微象儿童移动智慧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展开差异化竞争,包括合作伙伴,市场群体,营销手段等。最后通过杭州微象科技公司建立一个覆盖比较全的儿童移动智慧医疗健康机构合作网络,为我们的 VIP 会员提供儿童智慧医疗健康相关服务;并建立快速有效的智慧医疗健康医生绿色通道平台、解决看病难、体验差的问题;建立国内一线儿童专家的医生服务集团,微象儿童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提供不同等级 VIP 服务。希望广大家长消费者能够通过手机 APP、微信管理患者便于日后随访、在线咨询和患者教育等功能实施。如果在家庭医生这里解决不了的健康问题,微象儿童医生还将提供转诊服务,免去了到大医院重新检查的困扰,最终实现分级诊疗。本文在写作中,由于时间、资料已经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论文在完成中遇到很多问题和阻力,论文的完成也不够完美,尤其是对于文中提出的推广策略能够逐一实施和实现,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投入应用,仍然落在纸上和设计中。这些遗憾将是本人在今后的研究中所需要努力完成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