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不仅是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早在1966 年发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中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就明确提出了要“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连续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其中粮食安全问题始终被置于突出位置。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自 2004 年起,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六连丰”。2020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了 66949.00 万吨,创历史新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了 470 公斤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人均粮食占有量 400 公斤的粮食安全标准线,创造了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
但我们仍需关注“十六连丰”背后的隐忧。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目标就是努力增加粮食产量。早期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受条件所限,基本以初级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受国内需求压力引导,在短缺经济时期农产品商品市场上以“量大价低”而非以“优质优价”取胜,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品种品质、生产管理、品牌特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供需总量的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的供需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王永春 等,2021)。
小麦作为三大主粮之一,全球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口粮,小麦的生产、加工、贸易、消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2020 年我国小麦产量占世界小麦产量的 17%以上,小麦消费量占世界小麦消费量的 16%以上2。小麦在我国的粮食结构中也占有重要地位,2016-2020 年,我国小麦产量均在 1.33 亿吨以上,2020 年小麦总产量达到 1.34 亿吨,超过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20%3,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1.2 研究目的
本文从国家宏观层面和微观调研两个维度对小麦产业专业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目的为:
(1)从宏观层面系统梳理我国小麦产业专业化发展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小麦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从微观层面进一步研究农户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情况以及影响农户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的因素。
(3)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推进小麦“专种”的对策研究,以期为提高小麦的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助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确定研究的内容、框架、方法与技术路线,提炼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对农户行为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风险分散理论进行阐述,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从小麦产业发展、小麦品种特性、小麦加工特性、农业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回顾,对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对我国小麦专业化生产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对目前我国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从不足出发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黄淮海地区冀鲁豫三省农户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小麦品种选择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利用调研所得的农户关于小麦种植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小麦品种数目为划分视角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第五章构建 Multinomial Logit 模型对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个因素对农户品种专业化生产行为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
第六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小麦专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专业化
农业专业化是农业生产分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区域专业化、生产单位专业化、工艺专业化三种形式。其中区域专业化是指某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着重发展突出的某一产业或种植某一作物,如各种专业化生产带;生产单位专业化是指某个生产单位专门发展某种产业或以该产业为主,如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所形成的种粮、养鸡等各种专业户;工艺专业化是指将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分工给不同的生产单位,每个单位或部门专门负责某一环节,如在苹果产业中有专门种植、专门包装、专门销售的单位。农业专业化生产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2.1.2 品种专业化
本研究所述的品种专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品种,对应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中的“专种”。小麦的品种专业化生产是指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实行小麦的单品种种植,以避免品种混杂问题,保证品质的一致性。
由于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不管是生长条件还是品种特性都有较大区别,如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的种植技术、农艺性状、加工性状都有较大区别,在推广优质种植品种的基础上实行小麦的品种专业化种植不仅有助于良种配套法的有效使用,从而充分发挥良种的优点;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也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的播种、施肥和收割;最重要的,品种专业化生产能够有效避免品种混杂问题,最大限度的保证品质的一致性。
图 3-1 小麦产量和面积波动情况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通常来说是指从微观农户的视角来研究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宋圭武,2002)。农户的行为不仅指个体行为,更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生产行为(王珺鑫,2015)。农户行为包括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经营行为、决策行为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经济行为。因此分析农户行为首先要考虑农户是否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理性人假设。而关于农户是否是理性人,目前学术界主流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学派:
一是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该学派以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为代表作,认为小农和企业家一样都是“理性经济人”, 在舒尔茨看来,小农的行为是在一个倾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对资源做出最适度运用。理性小农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波普金于 1979 年在《理性的小农》一书中也提到:“农户是理性的个人或者家庭福利的最大化者,会在既定的生活环境中主动参与竞争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典型的理性个人主义者”,鉴于两位学者的观点较为接近,通常也被概括为“舒尔茨-波普金命题”。该学派强调小农的动机是理性的,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农户对拥有的生产资源能够进行最优配置,农户在分配上并不存在低效率,其生产行为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生产要素的缺乏是传统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要给农户提供现代化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促进农业发展。
二是以恰亚诺夫为代表的组织与生产学派,其代表作是《农民经济组织》,该学派主要侧重于研究农业经济结构与家庭农场的生产组织问题,主要的代表性观点是小农户的生产行为和资本企业的行为有本质不同,资本企业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但农户生产的目标是满足其自身需求或是满足其家庭需要,同时农户的生产以家庭劳动力资源为主,农户行为的变化通常依赖于其家庭需求的变化。恰亚诺夫认为,一方面,从消费意义上来看,农户倾向于满足家庭消费的需要继而带来的享受,即“收入正效用”,另一方面,从生产过程上来看,农户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收入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对于小农户来说是一种负担,即“劳动负效用”,一般情况下,随着小农户收入的递增,收入正效用会随之递减,而劳动负效用会随之递增,最终趋于平衡,而均衡点的劳动的投入量即为最佳投入量,相应的,不仅劳动力的投入如此,其他生产要素也相类似,这一理论也被称之为“劳动-消费均衡论”。
.............................
第三章 我国小麦专业化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33
3.1 我国小麦生产基本情况及变化............................33
3.1.1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波动变化............................33
第四章 农户决策下小麦专业化生产分析...........................40
4.1 研究区域选择及数据来源...........................40
4.2 调研设计...........................40
第五章 农户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55
5.1 变量选择.............................55
5.1.1被解释变量的确定.............................55
5.1.2解释变量的选择及预期变化 ................................55
第五章 农户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择
5.1.1被解释变量的确定
目前关于农业专业化程度的衡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用所种植的品种数目来衡量专业化程度,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3 种,用农户种植的作物种类数的倒数来描述其专业化程度(邹宝玲,2015);将品种多样化指标界定为单一化(只种植一个品种)和多样化(种植 2 个及以上品种)的二分类变量(徐雪高,2011);根据种类数将专业化程度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聂弯 等,2015)。二是用种植集中度来反映专业化程度,常用的有赫芬达尔指数(程竹 等,2018)、区位熵(胥亚男 等,2016)等指数,这种衡量方式通常用于研究农业区域专业化。
由于本研究着重要解决的是小麦的多品种混种问题,因此考虑采用第一种方法即用种植的小麦品种数目来衡量专业化程度。另外,根据上一章节的相关描述性分析发现,种植 3 个以上小麦品种的农户占比很少,直接将农户种植的品种数目作为因变量可能会影响变量的有效性,因此,考虑根据农户所种植的小麦品种数目的多少将因变量划分成多分类变量,具体来看,以专业化程度=3 表示专业化程度高,即农户只种植 1 种小麦;以专业化程度=2 表示专业化程度中等,即农户同时种植 2 种小麦;以专业化程度=1 表示专业化程度低,即农户同时种植 3 种及 3 种以上的小麦。
表 5-1 样本农户小麦品种专业化程度情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立足于我国小麦生产供需形势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农户行为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风险分散理论,综合运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的小麦生产数据、《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中的小麦主要品种推广面积数据、《中国小麦质量报告》中的小麦质量指标数据,对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以及专业化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小麦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基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 314 个小麦种植户的一手调研数据,对农户小麦生产情况以及品种选择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构建 Multinomial Logit 模型,进一步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的小麦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品质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专业化,小麦主推品种由过去的稳产为主逐步向高产优质多抗转变,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优质专用小麦的播种面积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我国小麦专业化生产仍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小麦结构性不足的矛盾突出。
(2)当前我国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程度相对较低,且存在地域性差异。河北和山东的小麦品种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河北藁城和山东莱西部分村由于实行小麦村集体统一供种,实现了“一村一品”。而河南省由于种植面积大、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小麦订单签订率低,再加上河南省承担了众多的新品小麦的种试种工作,使得河南省小麦品种专业化水平较低,小麦多品种插花种植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小麦的田间管理,也不利于小麦质量的稳定。
(3)种植作物种类数和小麦品种专业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农户种植的作物种类数越多,相应地,种植小麦时会选择更少的小麦品种。种植小麦的地块数越多,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品种专业化程度也越低,因此,可以从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的角度出发去促进农户种植小麦时的品种专业化种植行为。
(4)种植风险预期会显著影响农户的专业化种植行为,预期会遭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农户更倾向同时种植多个品种的小麦以此来抵御种植风险,因此,要促进农户种植小麦时的品种专业化种植行为,首先要确保小麦的生产安全,要把提高小麦的抗寒抗旱抗倒伏和抗病虫害水平摆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