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时期。借助于现代农业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资源高投入模式,我国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低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供给短缺等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这种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的模式也带来了耕地质量下降、资源短缺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一度被称为“石油农业”的现代农业在发展理念上受到质疑,世界各国呼吁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多级循环利用技术以实现废弃物少量产生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循环农业”应运而生,其理念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链理念的延伸,是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循环农业发展理念,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追求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实现产业附属物(如农业废弃物)的可持续利用。事实上,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作物稻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排放量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讲,农业废弃物以其蕴含的巨大能量,被称作“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未经过科学处置而直接排放,将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显然有恃于循环农业的内涵。因此,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问题及循环利用技术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而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保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历来备受政府重视。综观近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则聚焦水利科技发展;2012年特别强调科技兴农,首次对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本文选题的由来正是缘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以资源性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技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追求更高效益、更低污染、更生态和更多就业为目标的新型农业技术。可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实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技术的推广中出现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主体缺乏循环经济理念和意识、服务体系不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滞后等问题。如何突破这一约束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的迫切要求。进一步地,如何从农户角度出发,探求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困境,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1.1.2研究意义
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利用调查分析方法、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农户视角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釆纳行为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剖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及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发掘了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意愿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弃模型,并提出了提高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1)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釆纳意愿,充分发挥农户在技术采纳中的主体作用农户是农业生产中最庞大的微观主体,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导力量。农户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釆纳行为对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农户釆纳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才能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价值,才能实现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明晰了个人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环境知识变量、技术特征变量对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意愿的对策建议提供了依据。
(2)对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在梳理回顾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行为的多种因素,构建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关联主体的动态博弃模型,通过比较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探寻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的有效路径,这为后续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2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理论基础
2.1.1农户行为理论
国内外关于农户行为理论的研究流派主要分为3类:一是小农学流派,典型代表人物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二是组织与生产学流派,代表人物为俄国经济学家A?恰亚诺夫;三是历史学流派,代表学者为华裔历史学家黄宗智。
2.1.1.1农户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
对于长期以来“重工轻农”的观点与做法,舒尔茨持坚决反对态度,在他看来,农业并非一无是处,如果发展方式合理,也可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基于传统农业的视角,舒尔茨对小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农并不愚笨,他们是理性“经济人”,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基于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考虑,他们力求手中的生产要素能够实现最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总的来说,小农经济尽管“贫穷”但却富有效率。波普金在《理性的小农》一书中认为农户能够从价值观与自身偏好出发,评测他们决策所带来的可能结果,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优选择,以实现效用与期望收益最大化。基于此,波普金提出“农户是家庭福利的最大化者或理性个人”的假设。但恰亚诺夫认为,小农经济与自给自足型的自然经济类似,满足家庭消费是其实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目标,农户的目标是追求风险最低化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农业劳动具有劳累性和单调性等特征,但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农户必须从事农业劳动,从而,劳动与休闲之间的行为选择成为农户重要的主观决策。一般情况下,当市场工资高于边际效益时,资本主义农场就不会再投入劳动力;但对小农家庭来说,即便此时市场工资高于边际收益,只要没有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小农家庭仍然会保持劳动力投入。而一旦家庭成员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小农经济也就失去了继续生产与扩大投资的动力。因此,与舒尔茨的理论相悼,恰亚诺夫认为“小农经济是低效率的、非理性且保守的”。
3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估算、利用路径........23
3.1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估算及变化趋势分析........23
3.2湖北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路径探讨........28
3.3湖北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釆纳过程........31
3.4本章小结........35
4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意愿........36
4.1理论分析........36
4.2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37
4.2.1数据来源........37
4.2.2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38
4.3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釆纳意愿........40
4.4计量模型估计与结果讨论........45
4.5本章小结........49
5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关联主体的动态博弈........50
5.1组成内容........50
5.2实现中各主体行为分析........51
5.3推广实现过程中三方博弈行为........53
5.4本章小结........58
结论
本文在对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及相关概念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省废弃物资源存量、时序变化趋势以及转化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武汉、随州二市的微观调査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利益主体博弈行为特征展开了相关分析。文章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1995-2011年,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的价值存量及增量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分阶段来看,1995-2003年为第一阶段,以农作物稻杆和牲畜粪便为主的农业废弃物价值的存量和增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03-2011年为第二阶段,农业废弃物价值的存量与增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2)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转化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即:基质化、材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和肥料化。而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循环农业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完善程度偏低、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存在极大制约了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转化利用。
(3)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重、环境知识了解程度、环境状况评价、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等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而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等3个变量未通过10%置信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可见这3个变量不是影响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
(4)政府部门、技术研发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的生态目标实现过程中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能形成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但需要各利益主体持续努力,才能实现合作共贏。同时,当政府部门、技术研发机构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的生态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努力投入显著异于零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的生态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各方都能达成自身的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1.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柏蹇等.农户采用密改稀技术的因素分析——以湖南石门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9):269-271.
3.程爱华.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9( 3) : 13-15.
4.曹光乔,张宗毅.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8):69-74.
5.陈利顶,马岩.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7,(2): 691-697.
6.蔡荣,蔡书凯.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及对作物单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资源科学,2012 (9): 1705-1711.
7.陈玉萍,张嘉强,吴海涛,丁士军.资源贫瘠地区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4): 130-136.
8.陈智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2):112-116.
9.邓大才.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9-16.
10.狄宏伟.印度Abhishek工业公司推出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复印纸[J].造纸信息,200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