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那达慕运动会对促进肃北蒙古族文化传承效果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48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前言

1.1研究目的

目前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有很多,对民族文化传承效果的研究却很少,本文运用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相关理论,根据文化的结构,对比分析不同文化层在肃北那达慕运动会上的传承效果,同时分析在那达慕运动会举办过程中影响蒙古族文化传承效果的因素。进而根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举办肃北那达慕运动会提出改进建议,实现更好、更有针对性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

1.2 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研究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关于民族文化传承效果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大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缺乏实际的案例支撑,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肃北那达慕运动会对促进肃北蒙古族文化传承效果的研究,丰富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效果方面的研究。随着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镇化水平的推进,以及肃北县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肃北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也陷入了困境。肃北那达慕运动会是肃北蒙古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对肃北的蒙古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肃北那达慕运动会的调查,了解政府每年通过那达慕运动会对肃北蒙古族文化的那些方面具有传承效果,这对更好、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肃北蒙古族文化也具有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运动会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效果,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通过举办肃北那达慕运动会传承民族文化提出建议,也为其他蒙古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自治县或少数民族聚居地更好的通过少数民族运动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提供借鉴意义。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民族文化

文化是本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对“文化和文化传承”概念的解读,是本研究的核心所在。关于文化的定义古往今来层出不穷,众说纷纭。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A.L.Kroeber和 Clyde.Kluckhohn 仅仅统计了19 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50 年代之间西方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多达 160 多种。学者陈江风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3]。张岱年认为: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广义的文化包括宗教、文学、科学、艺术、哲学、风俗习惯等[4]。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即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按照文化的结构的不同,文化定义也有所不同。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解读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在本文中将运用文化的四分法,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从这四个层面研究那达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效果[5],所以在本文中,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行为文明成果的总和。但由于那达慕运动会不涉及制度层面的文化,所以本文只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什么是民族,美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的定义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在共同血统和先祖意识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文字及一切精神和物质文化元素为系统特征的人类共同体。[6]什么是民族文化,学者高万能认为民族文化就是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是民族族群、文化历史、神话传说、宗教意识、文学艺术、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建筑风格、以及所在的独特的山川地貌的总称[7]。喻云涛认为民族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以血脉和社会关系密切联系着的,有共同的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和心理的,相对稳定的共同体,从古至今所创造的一切能够代表该共同体特点的观念、制度及物质文明成果的总和[8]。综上所述,结合文化和民族的定义,在本文中民族文化就是在一定地域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该共同体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行为文明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

....

2.2 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民族资源丰富的国家。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我国形成了 56 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也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固有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就目前学术届关于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类:有人认为文化传承不等同于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是纵向的,文化传播是横向的,不可将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混淆。学者赵世林认为,文化传承不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与文化的横向传播不同,主要是人们内部代际间的纵向传递[28]-[29]。也有人认为,文化传承是纵向的,是文化的历史性传递和延续;文化传播是横向的,是共时性或空间上的推广与宣传。传播是文化得以保护和延续的重要措施,传承才是文化得以保护和延续的最终目的[30]。也有人认为文化传承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周鸿铎在《文化传播学》关于文化传承的章节中指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传播的文化和没有文化的传播是不存在的,文化传播既有地理和人口上的横向延续,也有时间上和纵向上的传承,因此文化传承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31]学者曾晓进认为文化总是在不断流动和传播中存在的。[32]学者林坚在《文化学研究》一书中提到,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文化延续是依靠文化纵向与横向的传承和传播起作用的。[33]还有一类学者认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不可分割的,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文化传播为文化传承奠定一定的人群基础,使文化在传承中得到了增值。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又不断的创新、升华和完善,同时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宣传者。学者郭庆光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的,只有对前人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后人才能在其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文化能够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34]。基于以上各种学者对文化传播和传承关系的研究,结合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传递和文化继承的过程的概念。本文认为,文化传承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的纵向传播,包括文化的纵向传递和继承。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8

3.1 研究对象.........8

3.2 研究方法.........8

3.2.1 文献资料法....8

3.2.2 问卷调查法....8

3.2.3 实地调查法.........10

3.2.4 常规统计法.........1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4.1 肃北那达慕运动会概况....11

4.1.1 肃北那达慕运动会的历史沿革.....11

4.1.2 肃北政府举办肃北那达慕运动会的目的及原因.....11

4.1.3 肃北那达慕运动会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分析.........12

4.1.4 肃北那达慕运动会运动项目及活动概述..........13

4.2 肃北那达慕运动会对促进肃北蒙古族文化传承的作用........ 14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肃北那达慕运动会概况

4.1.1 肃北那达慕运动会的历史沿革

肃北那达慕大会由来已久,是肃北雪山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 8 月草原最肥沃的季节,肃北蒙古族同胞欢聚一处,以体育活动的形式祭祀敖包,感恩上苍赐予他们肥沃的草原。但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失去了游牧文化的背景,那达慕也逐渐消失在肃北人民的视野中。自 2001 年,肃北县开始重视肃北那达慕大会后,政府每年都会举办“祭敖包暨那达慕大会”,肃北那达慕大会得以延续。2010 年 8 月,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60 周年县庆,首次将肃北那达慕运动会作为“县庆”的主要活动,首届那达慕运动会与县庆庆典同时开幕,自此之后,政府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那达慕运动会,那达慕运动会也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2012 年 8 月,肃北县将那达慕运动会作为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活动之一,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举办了跨省文化交流盛会——那达慕民族风情旅游节暨孟赫嘎拉艺术节。2013 年 7 月,肃北县为了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传播民族文化,在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八协办)、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帮助下,将肃北那达慕运动会办成了“中国西部那达慕大会”。其影响力遍布全国数十个省市,参赛人数、观众人数,都创肃北县那达慕运动会新高。2014 年至 2016 年,肃北县连续举办了第五、六、七届肃北那达慕运动会。“游牧文化” 背景的消失,肃北那达慕大会也曾几近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2001 年政府的介入,使得肃北那达慕大会得以延续,2010 年,肃北政府对那达慕文化的重视,首届肃北那达慕运动会开幕。2010 年至 2016 年,从第一届至第七届那达慕运动会的举办,肃北那达慕文化得到了发展和传承。4.1.2 肃北政府举办肃北那达慕运动会的目的及原因2013 年肃北县政府在举办第四届那达慕运动会即“中国西部那达慕”时提到,为了加强西部蒙古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打造肃北文化节会品牌,以肃北蒙古族文化为纽带,通过开展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男儿三艺”等活动,进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搭建西部蒙古族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提升肃北县的美誉度、知名度。推动肃北经济转型,社会发展[42]。

.........

结论

肃北现有的蒙古族文化传承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生产中的传承、生活中的传承、教育中的传承、节日活动中的传承以及艺术活动中的传承。在生产、生活中,牧民们已经不再逐水草而居,而是住上了楼房、买起了汽车,就连放牧的生产方式也变成了定点畜牧。这一系列的改变导致了蒙古族文化在生产、生活中的传承陷入了困境。在教育中,目前肃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学校教育,肃北政府在幼儿园、小学以及初中均设置了固定的蒙语课程,并定期举办蒙古族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让蒙古族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传统文化,但由于蒙古文化类课程在所有文化课中的地位不高,并不是考试升学的必备科目,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降低,学校教育的效果也并不好。在节日活动中,肃北蒙古族主要有“那达慕大会”“察干萨日”、“祭火日”等传统节日。其中那达慕是肃北节日活动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节日活动。在艺术活动方面,目前肃北的艺术活动主要分为音乐活动和舞蹈活动两个类别,在音乐方面主要以民歌、马头琴为代表,在蒙古族婚宴、剪胎发、赛马等民俗活动中,民歌和马头琴是不可缺少的。在舞蹈方面,以反映生产生活和民间风俗的舞蹈最多,主要有《鹰舞》、《安代舞》、《雪山蒙古人》等。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肃北县的蒙古族文化在生产、生活中的传承受阻,其它的传承途径对肃北蒙古族文化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肃北那达慕民族运动会是肃北蒙古族的重要节日活动,是肃北蒙古族文化传承途径之一,在那达慕上又融合了肃北蒙古族的舞蹈、音乐、文学等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说那达慕运动会是肃北蒙古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一次集中体现,是蒙古族活的“文化博物馆”。所以,肃北那达慕运动会是肃北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