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制新闻话语建构与解读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8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将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章节安排等六个方面论述本文的基本构架。

1.1 研究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法制新闻话语特征,探索话语理论。为此,本文主要从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研究法制新闻话语的文体特征和叙事方式探究法制新闻话语建构、解读的内在认知机制及其叙事语法结构,以期发现意义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是如何产生传递接受。本文将借助语言学、新闻学、法学、以及文体学和叙事学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对本文搜集的法制新闻报道语料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语料分析发现规律,理论联系实践,并且企图为话语研究的方法与理论添砖加瓦。法制新闻话语研究能够有助于实现法制新闻的社会功能。传播法制信息、监督法治建设是法制新闻的两大社会功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纲要,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针。民主与法制是当下转型期社会两大主题。法制新闻三十年来对于法制建设和法治观念传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法制新闻既有法理理论意义又有法治实践价值。法制新闻话语研究有助于新闻话语的有效建构。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随着民主法治的 30 年发展,法制新闻由过去单一“新华体”消息报道,逐渐发展到以通讯、特写、乃至评论的情景报道、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报道,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言日益生动,叙述技巧日趋丰富,可读性大大增强,但是不足之处还有待提高,如,在遣词造句上法言法语不够严谨专业,谋篇布局上过于程式化,内容选择上媚俗等。本研究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1.2 创新之处

本文研究角度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本文主要从文体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对报刊媒体和网络媒体法制新闻话语的语体特征、话语结构、叙事策略、叙事模式进行研究,该研究有助于探索我国法制新闻话语的建构与解读规律。本文研究语料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本文作者自行搜集整理并且创建了语料库,即选择整理了从 2000 年至 2010 年的 455 篇法制新闻报道,并对之进行分类。本研究的结论,均为在对此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本文研究结论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本文提出了“隐含叙述者”这一概念,构建了我国法制新闻话语在纸质媒体中的“中心文本+卫星文本”的结构模式以及在网络媒体中的“超文本链接立体式报道”的结构模式,并且拟构了我国法制新闻话语的叙事模式,这三个方面是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所在。

第二章 法制新闻标题结构及其语言特色

新闻标题是新闻话语的最短叙事,高度概括了新闻话语的基本内容。此处本文选用叙事学“叙事”这一术语,而不用语言学常用术语“表述”,尽管后者作为上位词不仅可以叙事,还可以抒情、论证或驳斥,这是因为叙事乃新闻报道语体最主要表述方式。新闻媒体所刊载文章语体丰富,有政论语体的社论,也有艺术语体的文艺副刊文章等,但是以消息、通讯等体裁为主的报道语体无疑居多,而且本文研究对象是法制新闻报道,以抒情为主的文艺副刊文章和以论证为主的社论都不在本研究范围。虽然一篇法制新闻报道,可以含有控辩双方的法庭辩论、法院的推理判决、或社会外界的反响评价,但这些驳斥、论证或抒情都是新闻事件的一部分,该类动作的施事只是新闻话语内在发话人并不是新闻报道的作者(有关叙述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可参见第 4.1 节,有关新闻话语发话人的构成可参见第 6.3.1 节),它们都是为了叙述服务的,新闻报道功能主要是传播信息,而不是说理表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报道就是叙事。叙事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如“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可以是像《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鸿篇巨制,而后者可以最短叙事为“马塞尔成为作家”,在热奈特看来,任何叙事都是一个动词的扩展(热奈特,1990:10;201)。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叙事)也不例外:制度新闻如“刑法修正案拟取消 13 项死罪”(《新京报》杨华云 2010-08-24),该报道正文是对动词“取消”的铺展——为何取消、如何取消、取消什么以及何时取消等;案件新闻如“他的‘醉驾’撞上了死刑”(《南方周末》冉金 2009-07-29),同样,该报道正文是对动词“撞”的铺展——何时何地撞了何人、怎么撞、撞了什么后果(包括法律后果)等,不难看出,无论是新闻标题还是新闻正文,新闻报道都是以一个动词展开的叙事。读者浏览新闻标题,可捕捉新闻话语的信息核心,并据此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报道正文以获取由其提供的细节内容。在数字媒体时代,门户网站的新闻中心以及报业网,都是在网页上列举新闻标题,读者浏览该页面标题,择其一点击之,系统超链接到新闻话语正文。可见标题担负特殊任务,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就是新闻话语的眼睛。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数字媒体在字体、字号、字体颜色、图片等版面设计方面尽可能凸显新闻标题。标题在形式上需鲜明醒目,在内容上需言简意赅。标题版面设计显眼固然能吸引读者注意力,但是引发读者继续阅读该报道的则是其内容。

2.1 新闻标题的分类

作为新闻报道的题目,新闻标题种类繁多。标题,按照文本中位置可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按照内容可分为实题(表达新闻事实)和虚题(表达态度情感),按照行数可分为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多行标题。标题分类大多从位置和功能的角度进行区分,其中代表性的分类有,王德春(2000:147-151)将新闻标题分为主题、引题、副题、分题、提要题、大标题六种,李元授等(2001:159)将其分为主标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小标题、边题、通栏标题、类题、尾题九种。我们在此基础认为,标题主要包括正题、副题和通栏题三大类。通栏题,即标题新闻,通常用于重大时刻或重要事件发生时起宣传导向作用的通栏横幅,也称为大标题(王德春,2000:150)。副题,也称辅助题,按照其位置和作用又可分为引题、子题、提要题和分题。引题,位于正题之前,也可称为眉题,用来介绍新闻背景。子题,位于正题之后,用来补充重要新闻事实。提要题,也位于正题之后,顾名思义用来提示新闻话语的信息要点,一般不与子题同时使用。提要题和通栏题在法制新闻报道中较少使用。分题,位于报道正文中间的小标题,也称为插题,用来概括所辖段落的话语信息,是新闻话语的分主题。副题是为正题服务的,在字号上都比正题小。正题,位于新闻报道最显眼处,其字号也是在该篇报道中最大,用来概括整篇报道的话语信息。本文所论述的新闻标题主要指正题。

2.2 法制新闻标题的主题构成及其语言特征新闻标题作为新闻话语的论题,是新闻叙事的信息核心,其构成(可参见第6.2 节)及文体特色是新闻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一般由句子或词组表示。新闻词组作标题的,有并列词组标题,如“《花木兰》的票房与‘变脸’的‘泄密’”,有偏正词组标题,如“血案背后的矿权争夺”。句子作标题的,有陈述句标题,如“‘史上最牛开发商’一审被判死刑”, 有祈使句标题,如“尽快出台反赌球法”,有疑问句标题,如“立法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得通吗”,还有特殊句式,如“缓刑=不服刑 假释=提前释放 保外就医=放人?”。由句子(小句)构成的新闻标题,一般包括主题和述题两个部分。主题是话语谈论的对象,可分为句子主题和话语主题。句子主题是句子叙述的出发点,通常为已知信息,与述题相对应,而述题是句子的叙述核心,通常为新知信息,两者前后共同组成一个句子(小句)。话语主题,又称话题,是话语内容的信息核心,与细节相对应,细节是对话语主题的铺展。在新闻话语中,分题(小标题)是所辖段落的话语主题,正题(新闻标题)就是整篇报道的话语主题,如“许霆案终审还是判 5 年”是《新快报》(2008-05-23)对该报道的话语主题,读者阅读该标题时可推测报道者会在接下来的新闻话语中展开叙述该事件的详细信息,其中词语“许霆案”是该新闻标题的句子主题,两个分题(“早点服刑早点回家”,“他满意我就满意”)分别是对许霆父子对终审判决反应之话语的概括。本文此处所论述的主题主要指句子主题(以下简称主题)。

第二章 法制新闻标题结构及其语言特色...........16

2.1 新闻标题的分类...........17

2.2 法制新闻标题的主题构成及其语言特征...........18

第三章 法制新闻正文结构及其语言特色...........59

3.1 法制新闻话语结构...........59

3.1.1 法制新闻话语构成要素...........61

3.1.2 法制新闻话语结构形式 63

第四章 法制新闻叙事策略与模式...........94

4.1 新闻叙事理论综述...........94

4.1.1 叙事学理论源起...........95

4.1.2 国外叙事学研究范围...........96

结语

本文在前几个章节中结合语料,分析了法制新闻话语标题及正文的结构形式及其语言特色,分析了法治新闻话语的叙事策略,建构了我国法制新闻话语的叙事模式,分析了法制新闻话语的功能,并且由此推导出法制新闻话语的建构与解读。本章将对前文论述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之处,提出后续研究之展望。本研究结论本文主要从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分析我国法制新闻话语的结构形式与社会功能。法制新闻话语,包括制度新闻话语,主要报道法律制度立废改等法制体系建设信息,以及案件新闻话语,主要报道权益纠纷之法律裁权等法治信息。法制新闻报道主要传播法制信息和法治精神,对于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学界少有对法制新闻话语进行研究,更少有结合文体学和叙事学研究方法剖析法制新闻话语。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揭示法制新闻话语叙事规律,以期为法制新闻报道的写作及其解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傅修延. 叙事丛刊(第二辑)[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海登.怀特. 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M]. 董立河译,北京:文津出版社,1987/2005.

3. 何纯. 新闻叙事学[M]. 长沙:岳麓书社,2006.

4. 何世春. 邱兴华案对司法进步的意义[Z]. 载“红网”2006 年 12 月 28 日.
5. 胡范铸. 实话如何实说:突发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发布——危机管理的语用分析之二[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1):87-88.

6. 胡春阳. 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7. 胡志龙. 昆明为立法保护记者采访权开了个好头[J]. 新闻研究导刊,2010(2):31-32.

8. 蒋冰冰. 新闻语言与城市社会[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9. 闭幕词:语言学和诗学[Z].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 特伦斯·霍克斯编. 瞿铁鹏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0. 段业辉. 新闻语言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