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论文参考资料:互联时代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8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一、选题及意义

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是科技哲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在对社会影响最为突出的科学技术当算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锐不可当之势切入社会每个角落。纵观人类科学技术史还没有那种技术像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那样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它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不仅是对整个社会状态有影响,而且对社会的每个要素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当现代信息技术嫁接到传统产业过程中,传统产业立马焕发出惊人的生产力。在社会关系上,现在信息技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交流方式,因而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关系,进而会促使社会关系的变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步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的互联化趋势。随着不断升级换代的互联技术对社会领域的侵入,和现在更快速的通信技术的应用,我们这个社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生存状态——互联状态,进一步,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社会状态又称作为互联时代。那么,互联时代与以往的社会状态存在哪些特有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有什么新的意义?这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舆论一般认为是指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在社会领域,受互联时代新特征影响最深的是社会舆论。在互联时代里,社会舆论必然会越来越开放。从理论上看,舆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其所呈现的状态就也越来复杂。面对开放的复杂的舆论,如果我们还想用原来那么一套在相对封闭状态下得心应手的舆论引导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应付,其结果必然是捉襟见肘的。本文论述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在对社会状态的准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舆论的传播特点和社会舆论引导的一般理论,从战略层面上找一些互联时代里进行社会舆论引导策略和技术方法。二、文献综述本论文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是一种跨学科的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严谨的研究为论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论文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研究与舆论及网络舆论舆论研究。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的《数字化生存》是比较早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的一本书,其中充满了预见性的预言。“传统的世界贸易由原子之间的交换组成。”

“这一切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过去,大部分的信息都经过人的缓慢处理,以书籍、杂志、报纸和录像带的形式呈现;而这,很快将被即时而廉价的电子数据传输所取代。这种传输将以光速来进行。在新的形式中,信息将成为举世共享的资源。”“我们经由电脑网络相连时,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我们将拥有数字化的邻居,在这一交往环境中,物理空间变得无关紧要,而时间所扮演的角色也会迥然不同。”这些预言正在变为现实。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对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渗透,研究者们也紧跟着从各个角度对其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对中国的改变,正如徐学禹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年)中指出的那样,“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关注,几乎没有人不学习一些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随着互联网和广电网的逐渐融合,上网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

“信息技术与中国,一个是当今最重要的技术,一个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是改变生活的重要技术,一个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国家。信息技术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得到彻底改变,使中国在经济上成为全球的“发动机”,使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有更多的发言权。”有关舆论及网络舆论舆论研究的从古代中国、古希腊就开始了,但是真正系统地认识社会舆论问题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1962年,卢梭首先将拉丁字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汇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舆论”的概念。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的《舆论与公众》一书是人类舆论研究史上第一本专著。1922 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出版专著《舆论》——这是第一本成体系的舆论学专著。1932 年,美国人艾尔贝格出版《舆论:导论》,这是一本更加专业的著作。全书分 23 章,分别论述了舆论的本质和历史发展,传播、语言、心理过程等对舆论的影响,舆论的地理分布、态度与意见等内容。1932 年,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开设舆论学课程。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学者对舆论学进行广泛的研究。

第二章 舆论特征与舆论引导...................21

第一节 互联时代的舆论特征..................21

第二节 舆论引导概论...............28

第三章 互联时代的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技术...................36

第一节 舆论引导的一般办法和策略...................36

第二节 舆论引导的技术..................43

第三节 本章小结...............52

结论

信息技术的社会哲学意义就是促使社会各要素之间互联(其中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而且是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都会发生互联),在互联中,加速社会各要素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互联时代是有技术根据(实践根据)和哲学根据(理论根据)。

如果互联时代是人类社会必然过程,那么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新的时代就是有时代意义的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以及由它们结合的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互联时代里,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处于 7×24 小时与外界互联的状态下。互联生活气势凶而来,其特征也变化莫测。如果我们现在讨论互联时代的特征,总显得要么过时了要么过早了。说过时了,是因为对此问题已经有许多人研究了许多遍,再者它的一些特征也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也不深奥。说过早了,是因为或许我们还刚刚处于互联的初始阶段,互联时代的真正的特征还没显现出苗头。作者尝试通过互联网来的时代特征去摸索互联时代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陈丽影:《论社会舆论》,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 年 2 月

[2] 顾成敏:《当代中国公民主体性政治人格的生成与建构》,载《前沿》2011 年第 16 期

[3] 郭芳:《公众网络参与的社会价值--以青岛网络在线问政为例》,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年 2 月 14 日

[4] 姜涌:《公民的主体意识》,载《山东大学学报》2003 年第 3 期

[5] 王艺雯:《由新浪微博观微博辟谣》,载《新闻窗》2011 年第 6 期

[6] 禹卫华:《微博虚假信息传播的新问题与应对——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载《新闻记者》2011 年 5 月

[7] 杨鹏,史丹梦:《真伪博弈:微博空间的科学传播机制——以“谣言粉碎机”微博为例》,载《新闻大学》2011 年第 4 期

[8] 张明新:《互联网时代中国公众的政治参与:检验政治知识的影响》,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 年 11 月

[9] 张晓芹,刘晓伟:《浅谈社会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载《企业导报》2011 年第 21 期

[10] 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载《今媒介》2011 年第 2 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