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的比较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13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一)比较研究的意义

舆论监督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产生于新闻领域,逐渐扩散到政治文化领域,毛泽东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早期雏形。1978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舆论监督问题,此后历届人大会议上都提及了舆论监督的相关问题,由此也将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到了一定高度为人们所重视。截止到 2012 年 6 月,在有着 5.38 亿网民的中国,舆论的力量正在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它所产生的力量不容小觑,“表哥”、“房叔”、“房妹”、“房姐”等腐败事件都是在网络上初露端倪,而后由相关行政部门介入,查处了大批贪污腐败的行为。可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监督中所蕴含的力量正在逐步彰显。虽然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正向上发展着,传统舆论监督的力量也不容小觑。传统舆论监督在人们心中有着强大媒体地位,有无与伦比的公信力,更有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用。在新形势下,面对传统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两个强有力的监督方式,应当试图建立一种体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舆论监督合力,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二)文献综述

舆论监督的研究基础是需要有舆论的存在,对于舆论的研究国内的诸多学者都已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与论述,如陈力丹所著的《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刘建明等所著的《舆论学概论》和韩运荣、喻国明所著的《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等等,将一个系统、全面的舆论知识展现在大家面前,打破他人对舆论是否存在的怀疑观点,如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就曾否定舆论的存在。由舆论出发进而分支的两个研究方向,即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都是极为重要的领域,其中舆论监督在现代社会中更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将新闻舆论监督分为传统舆论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即利用传统媒体实现的舆论监督和利用网络媒体实现的舆论监督两个阶段,有利于我们分析两种方式下舆论监督的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也有助于我们看清舆论监督的基本走势和未来的发展态势。

1.传统舆论监督研究阶段

将 2003 年以前的时间划为传统舆论监督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以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一时期以学术著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舆论监督一词也并不是历来就有的,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与发展才被后人沿袭使用下来,在我国最早提出“舆论监督”一词的是梁启超,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明确提出了报馆具备的两大天职,其中之一便是舆论监督,自此舆论监督被认为是新闻所固有的功能之一。然而,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再没有关于舆论监督的研究出现过,这其中既有经济的宏观大背景因素,也有政治不开明的原因,也或许与舆论监督的“敏感”性有关。尽管如此,毛泽东与邓小平都多次阐述过舆论监督相关的理论与思想,虽然当时叫法不同,但都异曲同工,如整风运动时期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改革开放以后,思想上的开放性和学术界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大地上百花齐放,才开始了对舆论监督的系统研究,并有多部著作面试,如《疲软的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监督学》、《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和《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等。这些理论著作从舆论监督的基本问题出发,研究其定义、原则、结构、功能等基础性内容,还探求西方新闻舆论监督的思想,总结我国历届领导人在这方面的思想,并同时将新闻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社会正义、政治民主化及司法公正等方面进行结合,充分显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重大功效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程度。

2.网络舆论监督研究阶段

相比较于传统舆论监督的研究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学术著作显的十分凤毛麟角,就目前搜集整理所得,尚没有关于网络舆论监督方面的著作面世,缺乏系统理论的解析和研究,没有理论指导实践的现象,不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有序和理性的发展。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主要搜集和研究对象。将 2003 年看作是网络舆论监督元年,以“网络舆论监督”为搜索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查阅,时间跨度为 2003 年至今,经检索后发现共有 400 篇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学术论文,其中,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论文 294 篇,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论文 104 篇,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论文 2 篇。其中,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搜索 2003 年至今的网络舆论监督论文数量发现,2004 年有 3 篇,2005 年有 1 篇,2006 年有3 篇,2007 年有 7 篇,2008 年有 12 篇,2009 年有 62 篇,2010 年有 85 篇,2011年有 71 篇,2012 年有 50 篇,时间截止到 2013 年 1 月 1 日。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呈现大体上升的趋势,在 2010 年达到顶峰,此后便向下缓步发展,呈现常态研究状态。

一、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概况.............6

(一)传统舆论监督概况 ...............6

(二)网络舆论监督概况 ..............9

二、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相同性研究..........12

(一)监督行为的相同性................12

(二)监督性质的相同性................13

(三)法律背景的相同性................14

三、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差异化研究.............16

(一)监督方式的差异化.............16

(二)监督成本的差异化.............18

(三)监督效果的差异化............18

结 论

舆论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小到街头巷尾,大到亿万人同语,形成舆论气候与氛围。舆论可以迫使他人不正当的行为得以改正,也可以三人成虎,使舆论变谣言,我们既要懂得舆论引导,也要善于运用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不仅可以对他人不正当的行为明确指出与批评,还能起到威慑作用,制止他人的不正确行为于未开始之时,防范更多不公、不正的事情发生,使社会各公共事务能够行驶在安定、有序、公平的运行轨道中。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是通过不同媒体来实现舆论监督目的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殊途同归,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都是为了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为了防范和纠正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而存在。

网络舆论监督的出现不会阻碍传统舆论监督的脚步,传统舆论监督的存在也不会有碍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二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沟通的两种舆论监督方法。网络舆论监督的出现对新闻舆论监督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传统舆论监督对社会的监督已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是一度出现了疲软现象。网络舆论监督的出现具有传统舆论监督所不具备的种种优点,例如一个事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舆论监督的结束,舆论监督还要将事件的后续发展和影响告知公众,这不仅能提高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还可以起到震慑他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李普曼著,林珊译,舆论学[M],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

[2]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年版.

[3]王强华、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4]周叶中,宪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版.

[5]杨名品,新闻舆论监督[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年版.

[6](英)阿克顿著,侯建、范亚峰译,自由和权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蒋安,新闻监督学[M],新华出版社,2001 年版.

[8]田大宪,新闻舆论监督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9]俞子清,宪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0]凯斯·桑斯坦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