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从1978年开始,我国新闻领域展开了一场不寻常的改革。”⑴作为一类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作为现代体育运动强有力的发展动力之一,体育新闻必定也在这场改革中走出过自己的足迹。因为目前“我国体育新闻史研究成果目前寥若晨星,有关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更处于空白”。因此,时代变迁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大量的体育新闻作品成为笔者探寻体育新闻30多年间足迹的重要线索。体育新闻写作在这30多年间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是否能够作为规律性的东西被梳理和把握?这些变化是积极的、可喜的,还是背离新闻本质规律的?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对30年来的体育新闻报道进行回溯呢?考虑到作为一篇硕士毕业论文应该具有的学理性和容量,笔者应当选择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出发来介入这样的研究。笔者有必要选取一些体育新闻作品作为研究的样本,并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方法来统领这次研究。为了防止研究变成零星的感慨、评价和总结,在研究幵始前,廓清自己具体的研究思路也是必要的。这些,正是绪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1研究现状
为了发掘进入此项研究的路径,有必要首先对国内外体育新闻研究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一番梳理和总结。又因为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回溯30年以来的体育新闻写作变迁,因此笔者决定从体育新闻实务和历史向度上的体育新闻研究这两个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进行历史向度的体育新闻写作研究的时候,如果能够摆脱原有的“见证者叙事”套路,如果能够规避那种干瘪、空泛、和盘托出的那种历史呈现的形式,如果能够积极吸收国内外知名学者已经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果,笔者是有可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有所作为的。
1.2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经过文献综述,笔者明晰了这篇论文的理论追求:即在历史的向度上回溯新时期体育新闻的写作变迁,但要摆脱原先的“见证者叙事”这一惯有套路。那么,哪种赛事的体育新闻报道最能作为样本来帮助笔者回溯体育新闻写作的历史变迁呢?哪类、哪家媒: 体的这类赛事的报道又能拿来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呢?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能更加契合笔者的理论追求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随着笔者的思维过程而被逐步呈现。在传统的历史观中,历史的进步是靠一些史实连续的拼合在一起,这样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的历史总是不断进步、持续向上发展的。今天的比咋天好,明天又肯定比今天更好。而福柯认为,历史本身是断裂性的,非连续变化和转换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历史的陈述中,陈述的主体不应该被视为与表达的作者是同一的,陈述的主体也不应该充满了意义的意图。它是一种独特的、空虚的场所,这种独特的、空虚的场所事实上可以为不同的个人所充填。”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资格书写历史,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占据一定历史空间的主体。
第二章奥运新闻中叙述视角的变迁
首先,读者在奥运新闻中看到了什么呢?当记者拿起手中的笔,意图在报纸上报道、呈现奥运比赛时,他不可能把比赛现场的实况完全展现给他的读者,为了避免对读者造成事件是被讲述的不良印象,他只能找一个"心灵结合点]。普通读者正是从这个“心灵结合点”开始了解奥运比赛的实况和发生的事实的。叙述视角就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奥运记者采写奥运新闻,总要选择一个观察点,总要从一个角度出发来阐释奥运新闻。那么,原先的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者对叙述视角问题重视么?奥运新闻叙述视角应该根据奥运新闻的自身特点分成哪些类别呢?从改革开放至今,奥运新闻的主要叙述视角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实质又是什么呢?这是本章需要探讨的问题。
2.1叙述视角:体育新闻写作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既然体育新闻的叙述视角直接影响了读者对赛事实况的了解,那么叙述视角的研究就应该成为体育新闻写作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上文已述,当前国内尚无体育新闻写作的专著出版。要想了解叙述视角研究在体育新闻写作研究中的状况,应该“兵分两路”:一路猫准体育新闻学的理论教材,从教材中关于新闻写作的只言片语中拾取关于叙述视角的“碎片”;一路应该猫准体育新闻写作的相关论文,看看其中是否有关于叙述视角问题的研究。
2.1.1叙述视角问题在体育新闻研究中的碎片化现状
新闻写作有其特殊规律,新闻写作学是一门独立的学问。” 由此可知,体育新闻写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体育新闻写作的相关问题肯定是在体育新闻理论教材、体育新闻写作研究相关论文中无法完全说明清楚的。但是,笔者不能妄下结论,笔者还是希望通过对权威体育新闻理论教材、体育新闻写作研究相关论文的阅读,拾取一些从叙述视角方面论述体育新闻写作的"碎片”。可是,这样的碎片真的存在么?首先,笔者的目光集中到了美国学者加里森和塞伯拉克合著的《体育新闻报道》一书上,此书作者认为要想写好比赛报道,以下一些内容必不可少:分析整个比赛。(2)引用球员的话证明自己的分析。以详细的比赛记录来作为整个分析和引用的基础。”[“]如果硬要说美国学者的这部著作中包含叙事视角的哪些元素,那么这些“碎片”也只是残余在美国体育新闻从业者经验式的总结中。纵观整本书的结构,他们先是把体育报道分为赛事报道、特写报道、专栏作家报道、重大赛事,对其中的报道技巧分别加以总结。而后,他们又针对调查性体育报道、体育商务、司法等报道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和方案。总之,这里的美国学者显然更偏重体育新闻写作技巧的传布。其次,郝勤先生自己的著作《体育新闻学》中关于体育新闻写作的章节,也和上述美国学者的结构类似。他把体育新闻从几个角度出发分别予以分类,然后分类规制不同种类体育新闻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有关经验的技巧型的总结中,肯定也包括了有关体育新闻叙述视角的些许成果,但是,体育新闻作品是人写给人看的,如果脱离了读者而仅仅传授给记者一些技巧或者观念上的东西,就会让未来的体育新闻从业者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迷途。就连艾丰先生都曾经这样论述过,虽然也要说到新闻写作的一些具体的方法,但主要的不是说明'怎样写,而是要侧重说明‘为什么这样写’,即新闻写作规律性的东西。” _在体育新闻写作的教程中,确实有有关应运用怎样叙述视角的相关内容。但这些“碎片”散落在经验似的总结和具体方法的陈述中,叙述视角问题并没有“光明正大”的在体育新闻写作技巧的研究中被提出来过。
2.1.2叙述视角在体育新闻写作研究中被忽视的原因
为什么叙述视角研究在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个问题首先和我国新闻写作研究的大环境有关,“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樊凡就针对新闻写作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新闻写作的研究过于直观,对新闻实践研究过多,理论色彩不浓。进入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新闻写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存在,‘其逻辑框架、业务术语、论证角度、论证方法,都大体相同,甚至例文也有一些是無转相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叙述视角问题作为一个叙述学的基本问题,在论证方法、研究方法相对贫乏的新闻写作研究中显然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因而受不到重视。另外,体育新闻写作的本身也存在着自身的缺失和越位问题。一方面,由于新闻写作还尚未脱离新闻学的藩篱而拥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因此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和教学肯定偏重于实务上的操作、经验上的总结而忽视了写作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体育新闻写作在很多情况下与体育新闻釆访、体育新闻报道掺杂在一起被研究,它本身应当拥有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被忽视。笔者认为,体育新闻写作研究应该是一个保持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研究系统,它应该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研究对像。既不能有缺失,也不能有越位。
2. 2奥运新闻的叙述视角:从单一视角到复合视角
在搞清叙述视角的变化问题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叙述视角的分类,对不同叙述视角应当有相对明晰的界定。只有如此,笔者才能对样本进行一个明确的归类,才能在不同叙述视角类别奥运新闻数量的变化中勾画出到奥运新闻的变迁轨迹。奥运新闻的叙述视角应该如何进行分类?它的分类方法与普遍意义上新闻叙事学里讲的新闻叙述视角的分类方法有没有区别?不同叙述视角的奥运新闻又在1984、1996和2008年的样本中分别占据着怎样的比例?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是笔者在这一小节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2. 2.1叙述视角的分类
叙事视角该如何分类?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学界目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比如曾庆香女士的《新闻叙事学》一书就叙事视角进行了几个层面的分类:“其一,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其二,外视角和内视角;其三,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其四,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 而黎明洁就叙事视角的分类与曾的分法就有所不同,她将叙事视角分为全知(全能)视角、限知视角、纯客观视角和复合视角四个大类。如果要对样本进行归类,那么笔者应该更倾向于哪位学者的分类方法呢?不难看出的是,曾庆香从层面上对叙述视角的几种分类有彼此重合的“区域”。比如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是全知视角的第一人称,也可以是限知视角的第一人称。因此,如果采用这样几个概念直接对奥运新闻直接进行归类,那么很多奥运新闻便会存在划分不清类别的问题。与之相比,黎明洁关于叙述视角的四种分类之间几乎没用重合的“区域”,方便于笔者采用。
2.2.2奥运新闻叙述视角的转变
在所选择的样本中,从1984年到2008年,全知全能视角的使用比例明显的减少,而复合视角的使用明显增加。限知视角的使用频率变化不大,而纯客观视角的使用频率出现了小幅的起伏和波动。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能够一目了然的叙述视角转变趋势,笔者还通过数据的变化掌握了视角转变的如下信息:首先,全知全能视角“统治”奥运新闻写作的局面已悄然发生改变。奥运会是一项及其引人关注的比赛,受众欲全面了解奥运比赛,就肯定想了解比赛的进程、现场的气氛、运动员的表现、运动员教练员的内心起伏以及有关运动成绩的评价。应当说,这些要素在全知全能视角下的奥运新闻中应有尽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报道就意味着用全知全能视角对己然事实的叙述。因此,全知全能视角在1984年奥运新闻样本写作中的应用率达到了惊人的54.3%,而在1996年,尽管奥运新闻样本中全知全能视角的应用率已经降到了 38%,但这一视角的运用比率仍然远远高于其他视角。可以说,全知全能视角曾经在奥运新闻的叙事视角中占据了 “统治”的地位,而到了 2008年,它才失去对奥运新闻叙述视角的绝对统治地位。由此可知,全知全能视角“统治”奥运新闻写作的局面已悄然发生改变。其次,复合视角逐渐成为奥运新闻写作中运用的主流视角。结合1984年奥运新闻的样本数量,也就是说仅仅只有3篇叙事作品采用了复合视角进行叙述。而到了 2008年,复合视角在奥运新闻样本写作中的运用率已经达到了 45. 9%,已然有将近一半的奥运新闻样本采用了复合视角。在2008年,复合视角的运用率高出1 第二高运用率的限知视角23.3个百分点,已然成为奥运新闻写作中“绝对主流”的叙述视角。
第二章奥运新闻中叙述视角的变迁..........12
2.1体育新闻写作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问题..........12
2.1.1叙述视角问题的碎片化现状..........12
第三章奥运新闻的叙述主体的变化 26
3.1记者在奥运新闻中的位置..........26
3.1.1记者在奥运新闻中“现身”的方法..........26
第三章奥运新闻的叙述主体的变化..........26
3.1记者在奥运新闻中的位置..........26
3.1.1记者在奥运新闻中现身的方法..........26
3.1.2奥运记者的角色分化..........28
结论
从新中国1984年再度回到奥运会这个舞台至今,已经过去了 28年。本文以《中国青年报》1984、1996和2008年三届奥运会的奥运新闻作品为样本,从叙述视角、奥运记者身份以及叙述模式三个方面入手,对奥运新闻写作形态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以此为线索寻找这种种变化中的因果联系。事实上,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比如说奥运记者身份的定位很大程度上是靠叙述视角、叙述模式的选择来完成的。从这三个角度分别来叙述奥运新闻、体育新闻的写作改革,就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去靠近体育新闻改革的真相和实质。概括的说,这三者交叉、重合,在相互辉映和联系中去接近着那条难以描摹的体育新闻改革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1][荷]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王大中.体育传播一运动、媒介与社会[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黎明洁.新闻写作与新闻叙述:视角、主体、结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柯惠新.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北京申奥篇)(雅典奥运篇)[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6][美]迈克尔.舒德森著,徐桂权译.新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7][法]福柯.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8
[8]郝勤.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及趋势(2004-2007)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9]李彬.对新闻史研究的方法和建议[J]新闻大学,1996年冬季号
[10]王春良,刘文涛.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现代史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