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一直以来被直觉地认为是天然的,“就像在马路上拿着一面镜子,周围的景物都极细致地反映了出来,然后把镜子带回家中,这些景物就永远留在上面了。虽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时会出现许多让人感觉摄影出来的画面并不那么真的情况,但人们还是愿意在相应地建立起一些特例式的修正之后,继续维持这种观念。为此本文准备按照新闻摄影运作的基本流程,从以下新闻摄影的成像、采访、内容、编辑和解读等五个层面,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尽力解构其中观念冲突的具体所指是些什么,从实践上看其特性是怎样的,以便在具体情况下能清晰把握要点,牢牢抓住关键。进而在众多已有的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新闻摄影实践构建出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真实性特性的总体理论框架,从而有利于人们对实践中的相应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概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具体实践。
1·新闻摄影成像的真实性的特性
摄影技术的成像逼真度,叫人对它的真实性几乎深信不已,但在实践中却也出现许多叫人迷惑的现象,在众多被称为技术好和技术一般的摄影者手里,同一个现场的事物的同一情形下,拍出差异甚大乃至完全不同效果意味的作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照相机不撒谎,那么作为新闻摄影而言是否应当只有唯一一张照片是真实的呢?可是即使只有一张底片记录也能冲晒出多张不同效果的作品来,了解到这些多种变化的可能我们不禁要问摄影成像还能算是真实的么?由于在现实中往往人们都对摄影的真实性,直观的信任有余具体的分析掌握不足,进而导致人们对摄影技术的认识,倾向于近乎绝对化地信任摄影所得成像的真实,同时凡乎放弃对成像控制所造成变化的影响的理论把握,以及实践中过度注重成像的视觉效果。结果对于作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根基所在的摄影成像的特点缺少更深入一层的把握,这是有点本末倒置的。鉴于已有的研究这方面的讨论较少,结论也不够详细和明确,本文将从摄影成像的具体特性,较详细地分析讨论这个新闻摄影成像的真实性的根基,以及各种可控因素在真实性方面的作用特性和相应的把握原则要点。新闻摄影成像的所指范围基本上是指照相机的技术成像,以及后期暗房的不改变影像细节的冲洗放大处理工作。
1·1直观上摄影成像的真实性特性
在直观上,摄影技术不仅能准确地将人们视觉所及的种种事物的形状、线条、大小、比例、明暗、质感以及人们的表情动作、举止神情准确逼真地记录下来;还能详细精确地将人们视觉所不易看清的丰富无比的细节记录得清清楚楚、准确无误。这正是摄影技术真实感的主要力量所在。同时这种记录的清晰和准确是有高度科学性,其成像原理是经得住科学实验的检验的,是客观的。另一方面,这种视觉记录的运作具有一种自动地机械复制的特性。人们将摄影称作“光画”,其中就含有这个意思。它是大自然的光线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描绘,而不是人对现实世界的描绘。摄影的技术过程是将这种描绘通过一个光学、化学、电子学的机制记录下来。因此所拍的内容是自然存在的,拍摄成像的运作是机械自动式的“。拍摄者在记录的运作中对于镜头所框取的焦平面事物的记录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无论是希望见到的还是不希望见到的,照相机都会不加选择地忠实机械地一并记录下来。因此摄影技术对内容的记录是有其客观性的。由于在摄影技术发展的初期暗房技术的自由度十分有限,成像的唯一性似乎是绝对的,同时其摄影本身的逼真度叫人们惊叹不已,因此给人们造成一种照片一定是绝对真实的印象,甚至在许多场合被神圣化,被近乎等同于所拍事物本身,叫人深信不疑。
1·2影响新闻摄影成像真实性的技术因素
在以上从人眼的直观所见所总结的摄影成像的真实性之下,在具体的摄影成像中实际上存在着众多与人眼所见有所不同的,会对新闻摄影成像的真实性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从视觉复制的技术上看,就存在许多因成像技术因素而产生的不那么真实的情形。其中一种情况是摄影成像在记录上存在信息的缺失。例如作为摄影术的天然缺陷的成像的平面性。由于摄影技术是一种平面成像技术,就此而言它所记录的只能是类似人的单眼所见的事物信息,这与人们习惯于用双眼来立体地观察世界的效果很不一样。这种情况在人们的日常照相留影中常有碰到。比如拍人像,拍出来的人看上去往往会比现实中的人胖一点;拍有背景环境的留念照,一不小心就会让照片上的人的头上“长”出根电线杆来。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就是因为摄影成像的记录中缺少距离信息,因而所有镜头中的影像都给压缩到了一个相互之间看不出距离感的平面上。这种记录特性许多时候在报道现场的真实性方面是一种缺陷。比如在足球比赛的长焦镜头特写中,这种因镜头的透视压缩造成的镜头中运动员仿佛在伸手可及的距离内竞技的紧张感,对于大多数用双眼看世界的人而言简直就是一种信息误导。虽然如果你用一只眼观看现场事实也的确是那样,摄影技术也并没有欺骗人,但这种记录在距离信息方面存在失真。
2·新闻摄影采访的真实性的特性
从基本上讲,新闻摄影采访的特殊性可以归结为对采访内容的现场性的要求十分严格,就是要求它是新闻现场事物本身的现场的原生态。这也就是十分强调新闻摄影所报导的内容应该是新闻事实本体自身,正如在成像中表现出来的那样:记录的内容是记者眼睛之前的客观事物本身,而不是记者眼睛之后的什么其它。事实上这也正是新闻摄影强于其他静态视觉媒介的最大优势所在。进而可以得出相应的采访拍摄原则,就是要求记者客观地将发现的事实记录下来,而不是去就现场所见表述记者本人见到了什么,或用现场的事物条件去表现些什么。记者在报道中应当是一个面对现场事件的客观的旁观者,所发的报道应当是事件的本身,而相关的评述与结论应当由读者自己来下。
当然摄影报道最终会是以一种用事实说话的模式存在,其中的事实就是采访得来的图片内容。在这种认识下,具体说来就是要求采访的目的物要是现场事件本身,采访拍摄的具体方式要保证无损所拍事物的现场特性,当然还要求在到了现场的条件下,就应尽一切努力发回有价值的报道来。而在实践中困难主要来自这么一个困境:即一方面采访必须到现场,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和影响的必然存在;另一方面报道本身又极力要求记者对事物的现场特性不可加以干涉。由此产生的实际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如何判断记者自身的介入是否是对现场产生了干涉;另一方面是如何才能做到既保证完成采访任务又不干涉现场。对此多年的讨论与实践已经有了许多很成熟的经验和结论‘’。由于大多都是从具体的实践中得出来的,因此论述体系一般是以结论为先导来论述具体情况的处理和判断。问题是这种体系缺乏足够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归类只讲清了这个问题是怎么样的那个问题是怎么样的,而没有讲明应当如何全面地去考察任何一个现场的采访做法,干涉了现场的什么因素没干涉什么因素,以及如何判断该干涉行为的影响报道真实性的程度和性质。以至在复杂多变的实践中,难以有助于拍摄者从整体上清晰把握自身问题的定位,进而有效地利用己有的丰富的研究成果。
2·1采访行为对现场性的影响
对于采访有很强的现场性的新闻事物而言,干涉与不干涉是讨论的焦点。其结论也己成公论,即不干涉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的采访原则。原因很简单,事物的现场性如果被记者所破坏,那这个报道必然是不真实的。因此我们可就新闻事物的这种现场性的特点,来具体地考察采访对这种新闻事物特性的作用,进而把握是否有损报道的真实性。具体看来,这种现场性的最大特色是它所指的内容在现场时空中的存在,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不能通过任何方式重来。因此每一个瞬间都是唯一的。基于这个认识在分析研究采访是否会产生干涉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采访行为相对于被采访事件的相互关系,到底是属于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
2·2现场性不强的情况不过在具体的采访中也不见得所有的采访内容都一定有很强的现场性,而摄影手段的功能也不见得只适合记录现场性很强的事件内容。对于新闻中现场性不强的内容,主要是那些不为外来的采访行为所损害的内在特质,以上对采访的种种涉及干涉新闻现场性的限制就没那么严格了,相关的采访的真实性要求也就需具体地针对所要报道的特性内容的特点来把握。比如说采访的主体是一件物品,记者将它拿到光线较好的地方并打上更有力揭示其特性的灯光,甚至为它的展示配上一个人来做衬,那也是可行的。又比如采访一位著名的戏剧演员,请他穿上他成名戏里的戏袍摆出经典的亮相来拍照,只要拍下的是该演员原本的特性,这种照片没有人会因拍摄时存在的干涉怀疑其真实性。其根本原因是所采访的内容的特性是该演员本身的内在特性,不会因受到正常的采访而改变。最典型的要算卡什的《丘吉尔》”了,虽然现场的拍摄环境是记者人为主动创造的,但其中主人公的性格表现绝对是其内在本性的流露,这种照片怎会不真实?因此采访行为对现场是否产生干涉,其判断并不是单单从行为自身的特性就能决定的,还要考虑采访的目的内容的相关特性进而一并定夺。从根本上来说,采访的影响只要不影响到所被采访事物内容的本身特性就是真实的采访。对采访的真实性的严格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所报道的内容在现场存在的真实性。
2.新闻摄影采访的真实性的特性..........22
2.1采访行为对现场性的影响..........22
2.2现场性不强的情况..........31
3.新闻摄影内容的真实性的特性..........33
3.1照片上的具体记录对现场原体的反映..........33
3.2局限的认知与记录..........34
4.新闻摄影编辑的真实性的特性..........39
4.l事件全局拼图的选择与评论..........39
4.2越来越困难的核实..........40
结论
本文基于现有的丰富的实践总结,通过对新闻摄影全方位的解构和梳理,就新闻摄影实践的五个方面的真实性的特性的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一方面较全面地将已有的结论整合到该理论中,一方面较全面系统地构建了一个整体的新闻摄影真实性的理论框架,并在理论系统的基本逻辑指导下补足了众多理论的漏洞;进而将具体实践中的个别行为与新闻报道的总体真实性要求,通过这个理论框架的诊释较完整合理地紧密联系起来。这将有助于人们抓住摄影手段在报道新闻方面的真实性的特性,明确手段运用的根本目的所在,进而从理论指导的层面有助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具体现场把握以及整体报道品质的全程监控,更好地为新闻摄影服务。
参考文献:
[l]《美国CIP摄影百科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2]肯尼思·科布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一获得杰出新闻图片的专业法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恩斯特·韦伯:《摄影构图的最佳选择》,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年
[4]谢汉俊编著:《A.亚当斯论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5]孙京涛:《纪实摄影一风格与探索》,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6]宋伟航译:《A.亚当斯回忆录》,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
[7]蒋齐生:《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及其它》,中国摄影出版社,1996年
[8l莱斯利·施特勒贝尔霍利斯·托德理查德·D·扎基亚:《摄影师的视觉感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
[9]列奥纳多·达·芬奇著戴勉编译:《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10]沙占样:《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第三版),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