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休闲、自我认同、传播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这一角度较新,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理论探讨从传播角度研究休闲与自我认同的逻辑性和操作可行性,第五章是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所做的案例分析,第六章是结论和建议。本文是分析性和描述性的,但非全面探讨,只选取了部分场景加以详细讨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本文受到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理论的启发,结合休闲研究成果,认为社会学对于休闲社群与自我认同有较为成熟的研究,但是关于“如何在休闲中实现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如何促进休闲回归本质”的问题并未涉及。查尔斯库利和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要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来获得,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休闲社群与自我认同的问题,即休闲社群中的传播如何影响选择生活方式、如何影响自我认同感。研究休闲与自我认同的关系主要是源于深刻的社会背景:社会裂变和消费主义使得个人无所适从,个人需要寻求突破。当前社会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出现极度分裂的现象: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但失业、房贷、医疗等民生问题苛如猛虎。
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井底之蛙”的自我安慰,将贫富悬殊、信任危机、急功近利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形式又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沟通途径,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熟人群体的关系链条不再牢固,陌生的环境又造成新的恐慌。吉登斯把时空分离、抽离化机制以及内在的反思性作为现代性的三个推动力,时空分离“为不同场合协调社会活动提供了时空重组的坚实基础”[1],基于信任的抽离化机制把活动模式变得“更为专门化,更为精确”[2],最终现代性的反思性使得“多数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依据新的知识信息而对之做出阶段性修正”[3]。吉登斯认为 在“断裂性、动态性、风险性、连续性、关系性”社会环境中,个体的自我常常在断裂的时空情景中粉碎[4],“当前的焦虑的内容和形式肯定业已被改变了”[5],“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被探索和建构”[6]。
可见吉登斯虽然剖析了工业和资本控制下的现代社会的内外部不稳定特点,但是他并不是表达悲观情绪,而是认为这样一个情境恰恰能激发反思性,使得自我成了反思性投射。例如消费主义和文化工业宣扬的是奢华、地位、权贵等象征符号,“拜物”、“暴富”、“快餐”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黑洞,人们在不知不觉或无力抵抗中被吸引进去,即便对于休闲,人们也常常失去拿捏的分寸,陷入休闲等同于吃喝玩乐、炫耀挥霍的泥淖之中,但这不意味着人们完全丧失了对幸福自由的追求。现代性给予自我反思以多元化的选择,自我反思性又促进现代特征的重组和分配,所以尽管现代社会喧嚣和支离破碎,但个人迫切突破的信念和条件也都一一具备。在理论领域不乏有关于休闲与传播、群体中的个人认同与传播、休闲与个人认同的研究成果(将在研究现状中详细提及),但是却颇少将三者联系起来,这三者是有相互连接的结点。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7],与生活方式、生活风格的含义相似。吉登斯也认为生活风格“为自我认同的特定叙事赋予了物质形式”[8],同时生活风格受到“选择或创造受群体压力、角色模式的可见性以及社会经济场景的影响”[9]。
休闲与自我认同的关系是:在现代性造成的自我认同困境中,休闲作为一种选择和经验的封存形式促发自我认同的反思性,特别是在休闲群体中自我受到周边场景、纯粹关系和基本信任的影响而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这种自我认同的实现能促进休闲向其本质发展。在谈到休闲与自我的关系时,我们谈到传播,查尔斯库利和米德都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要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来获得。我们结合社会学和传播学,尤其是新媒体传播影响下人们判断和接受事物的新特征,选取“荒岛图书馆”这样一个读书休闲社群,跟踪采访其休闲活动和个体经验,希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印证休闲与自我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图更好地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休闲和自我,走出烦嚣社会和内心所带来的现代典型性焦虑与不安。
1.2 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理论,杰弗瑞·戈比、约翰·凯利的休闲理论,乔治·H·米德、查尔斯·霍顿·库利的符号互动理论,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本文以传播仪式观为切入点,认为共享、信念、认同与集体记忆相关,影响个体在社群活动和群体关系中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影响自我的认同。在案例分析中,本文学习威廉·富特·怀特的《街角社会》和孙治本的《个人化和生活风格社群》的参与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厦门小渔岛@荒岛图书馆”的读者社群做案例分析。目前大多文献都把研究重点放在“休闲社群和自我认同、传播与休闲社群、传播与自我认同”两两关系上。《现代性背景下网络趣缘群体对自我认同的建构》(吕品,2008)一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定性探讨了网络休闲社群与自我认同的问题,作者虽赞同现代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我认同的缺失,但更相信现代性对于自我认同的建构也是有积极的一面,该文认为同人女们通过结成群体,围绕论坛小说的评分制互动、以网络虚拟社区/半社区为载体的互动以及现实互动建构着彼此的自我认同,而这种认同会反过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群体为她们的自我认同提供了同一性、赞同和亲密关系,网络的特性又满足了她们对纯粹关系的追求”[10],得出“同人女群体中的一些行为表现就是一种潜在的生活政治过程”[11]的结论。
1.3 理论视角与概念界定 ....................11-17
1.4 质性研究方法——参与性观察和叙说分析 .................17-19
第二章、作为“核心”的自我:自我反思下的认同 ..................19-24
2.1 主要的自我观和“自我”的特征 ....................19-22
2.2 反思下的自我认同 ....................22-24
第三章、作为“载体”的休闲:生活政治的要求 ....................24-28
3.1 休闲的特性:自由、选择 ....................24-26
3.2 休闲的特性:认同 ....................26-28
第四章、作为“桥梁”的传播:社群情境中的仪式观 ..................28-36
4.1 休闲社群的特征 ....................28-30
4.2 休闲社群中的符号互动与集体记忆 ....................30-31
4.3 集体记忆下的传播仪式观 ....................31-36
第五章、荒岛图书馆@厦门小渔岛休闲社群中的自我认同 .............36-58
5.1 关于情境的标签传播——社会-社群-个人的仪式 .............36-47
5.2 关于自我的功利性传播——社群中的个体-个体的仪式 ..........47-58
结论
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休闲社群中个体从社群整体来认识自我,属于情境与个人的仪式传播;个体与个体的仪式传播充满功利性,个体在社群中扮演的角色呈现不稳定、冲突性的特点,很少有个体能将仪式中的“角色”、“道具”、“进程”、“价值”四者结合起来,而多数只选择关注一个或几个方面,并不能有效建构自我认同。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休闲是吃喝玩乐和追求新鲜感,这就造成多数人认为休闲社群在人生中并不重要,使得其结构极不稳定,个人之间都是点头之交或结党成盟。
在前面的分析中,志愿者群以其亲社群行为的标签传播让其有社群归属感,但以上的几个志愿者阐述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看起来是最紧密关系的小群体中人际传播的色彩依然很淡,既没有明确的规范也没有亲密的联系,即便有相对紧密的联系也是囿于熟人圈内,比如朋友、同学、情侣之间。在休闲活动群体中,这种联系更微弱,个体因为个人兴趣、朋友情面、消磨时间等需求参加活动,群体流动性大、深入交流较少,是休闲社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传播仪式观认为,符号背后有其深层次的价值指向。如果休闲社群中的个体不认为休闲的价值指向的话,在传播仪式中也就会有所取舍,不能完整经历与投入参与,自我认同的建构也就会受到影响。与米德和库利所说的符号互动理论不同,小渔岛休闲社群中的个体先是认同社群(普遍他者),再通过社群的载体来进行人际互动,所以与其说个体认同休闲价值,不如说是认同标签传播中仪式角色——“大众媒体为主的社会观念”、“豆瓣网”、“他人身体亲社群行为的集合”。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 Narrative Analysis[M]. New York:SAGEPublications.Inc.1993
[2]. John Dattilo,William D. Murphy. 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a systematicapproach[M]. Andover :Venture Pub.1991
[3]. Dr.Tony.A.Mobley.Leisure Educ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C].1stNational LeisureEducation Conferenc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16.
[4]. [美]Lawrence J. Friedman. 艾瑞克森-自我认同的建构者[M].广梅芳,译.台北:张老师文化,2001.
[5]. [美]A·马塞勒等.文化与自我—东西方人的透视[M].任鹰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6].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赵旭东,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7]. [英]布朗(Brown,R.).群体过程[M]. 胡鑫,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 [美]查尔斯·霍顿·库利.社会组织:关于大思想的研究[M].1909
[9]. [加]查尔斯 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0].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从仪式传播探讨休闲社群中的自我认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休闲社群,自我认同,传播仪式观,集体记忆,荒岛图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