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生类报道走向娱乐化现象的缘由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41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绪 论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大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节目的白热化的竞争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这个关键词在当今社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民生新闻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壮大。近几年,以关注当地百姓生活、采用灵活报道手段为特征的电视民生新闻风起云涌,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湖南卫视的《晚间》,以及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反响。虽然到目前为止电视民生新闻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概念,但是其平民化的视角以及较软的报道内容是大家公认的。在徐舫州、徐帆编著的《电视节目类型学》中对“民生新闻”进行了总结:“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主要反映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能力的‘软性’表达,语言注重口语化,更加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民生新闻在创办宗旨和终极目标上有特殊定位,即以关切的目光反映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又富于软新闻以硬道理。它寻求的是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观念与观众收视率之间的平衡点。”
民生类新闻的产生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与发展前景,它可以使受众接收到身边有直接使用意义的信息,满足受众的收视需要。而且地方电视台兴办民生新闻具有很强的优势,这对于地方电视台的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都有着现实意义。民生新闻的壮大发展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丰富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同时也有利于新闻学术理论的完善。所以现在有许多的电视学者将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门课题,从节目本身入手研究其本身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章 民生新闻与新闻娱乐化

一、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1958 年的五月一日,我国第一条新闻《到农村去》在当时的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条新闻的播出正是我国新闻事业兴起的开始。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新闻事业的发展态势并不快速。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国内大部分电视台都已经停止播出节目,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当然更无从谈起。这种发展的缓慢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在改革开放前期,我国人民平均生活水平普遍落后。电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在 1958 年五月一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实验开播之时,全北京市也只有五十多台电视机。而且这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机大多也是一些单位的国有资产。在这样小的覆盖面积之内,电视事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限制。其次,在当时人们对于电视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电视只是电影的缩小版罢了。并没有对电视这种新兴媒介产生足够的认识。而画面新闻更多的出现在电影院之中,当做电影播放期间的“夹片”使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当时政治体制之下,并没有利于我国电视媒体以及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空间。电视新闻只是作为政治宣传工具来使用,即便只是作为宣传工具使用对其使用的频率别并非频繁。

第二章 “娱乐化”在民生新闻中的体现

一、节目内容倾向娱乐化
由于民生新闻自身的特点,在民生新闻题材的选择上大都是市井新闻,百姓身边的柴米油茶酱油醋的事情,在内容上放弃时政新闻,更偏重软新闻,节目定位于民生问题上,走软新闻道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观众普通人的故事。百姓的喜笑怒骂成为新闻报道的重点,主要表现百姓日常的生活状态、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新闻事件。邻里纠纷、夫妻吵架,村里可爱的猪等等,这些都是些软新闻,正是这样的新闻题材,报道内容是民生新闻更容易倾向娱乐化,主持人的调侃、播出形式配合着软性新闻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从观众平民视角出发,用轻松愉悦的形式播给百姓观看,努力做到接近百姓、接近生活。这就不难看出,从民生新闻节目内容,题材的选择上看,民生新闻走向娱乐化是一种必然。
二、节目形式的娱乐化
各大民生新闻栏目在创办之初都看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对于节目的重要性。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也非常重视与观众的节目互动,开通了热线电视,短信互动平台等等,通过这些渠道观众可以与节目、与主持人进行交流,一起讨论新闻事件,发表个人意见。受众和节目主持人之间就像拉家常一样,亲切交流,不像是在演播厅而是像在家里饭后之余唠家常一样亲切自然。有的观众更是把主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对主持人今天的装束、新闻事件进行电话连线,直接进行评论。比如,有一期节目,观众直接打进直播间的热线电话,说主持人漂亮,今天穿的衣服也好看,他很喜欢主持人,喜欢新闻夜航的节目,每天定时定点的观看《新闻夜航》已经是他的习惯,有时家里人跟他抢电视,问他一个新闻节目有什么好看的,他总是气冲冲的把着遥控器不放手,说到:“新闻夜航就是我的梦中情人,你们爱咋咋地。”听到这样的参与电视,大家都忍不住忍俊不禁,既让观众参与到了新闻节目中,也使节目达到了娱乐的效果,达到了电视栏目开通互动平台的初衷。

目录

第三章 民生新闻娱乐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18
一、外部原因…………………………………………………………………… 18
(一)良好、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 18
(二)社会心态的转变………………………………………………………… 19
二、内部原因…………………………………………………………………… 19
(一)受众对新闻需求发生改变……………………………………………… 20
1、要求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20
2、对自我的关注…………………………………………………………… 20
3、期待娱乐审美…………………………………………………………… 21
(三)民生新闻和娱乐化之间存在的天然契合性………………………… 22
第四章 民生新闻娱乐化发展中的思考…………………………………………… 23
一、过度娱乐与新闻基本规律的违背……………………………………… 23
二、民生新闻娱乐化度的把握………………………………………………… 24
三、避免民生新闻走向低俗化、庸俗化……………………………………… 27
………………………………………………………………………

结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而且事物的具有多面性,我们在分析事物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国的政策方针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传媒受众的收视需求也有着不小的发展。所以作为传媒业中的一份子,电视业不能重复从前的发展道路,其发展轨迹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变化,要跟随着观众的口味适当的做出调整。如若不然,必将被受众和时代遗忘,步入没落的坟墓。所以说,电视民生类新闻得娱乐化变革是顺应社会发展观众愿望的正确道路,民生新闻对于自身报道形式,报道内容进行了娱乐化的进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观众、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是电视业求新求变追求发展的积极表现。民生新闻的变革促进了电视新闻进化的脚步,刺激了电视市场的发展,给电视业的发展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这种影响是积极向上的。视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宣传功能,给予受众娱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承担起教化宣传的作用,其报道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民生新闻作为新闻类别中特殊的一员,它所报道的内容都是平民百姓,也就是广大受众自己身边的事,它所具备的报道思想和理念应该是观众自己的视点与观念。民生新闻应该是说出百姓的心声,帮助百姓解决身边的苦难与问题,如果这样一个站在观众角度的新闻类别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抛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大量将低俗的离奇事件、桃色新闻搬上屏幕,将新闻的实用性真实性放到次要位置,那么新闻媒介就失去了起码的责任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