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49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笔者对研究素材的使用上,在文本资料和访谈资料类资料的分析和使用上,本研究对文献资料略有侧重。虽然这有一定缘由,即在对汪爱丽老师本人的访谈中,由于汪爱丽老师年事已高,再加上年代确实有些久远,汪爱丽老师对于过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因此研究者只能从访谈中了解到其大致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及少数场景,相关的具体事件较少。

第一章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变革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实践。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也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时代的烙印,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影响。
一、20 世纪后半期的社会经济背景
1949 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四年后的 1953 年,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到 60 年代中期,我国的幼教理论主要是向苏联学习借鉴,幼儿音乐教育的道德教育和审美功能被放到了重要位置,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普及为主也被高度重视。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国内的社会经济建设进入停滞时期,教育系统也随之全面崩溃。十年浩劫,经济崩溃,国民遭难。其中教育领域是“重灾区”,而且由于“文化大革命”与文化艺术界有着更为直接、密切的联系,从而使“重灾区”——教育领域——中的艺术教育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包括幼儿音乐教育在内的学前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地进入了畸形发展的阶段,这一情况持续到 1976 年——“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
由于“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瘫痪,在文革结束后,经济建设显得格外重要。1978 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方方面面都开始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启使得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革新。拨乱反正以后,教育领域的相关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学前教育慢慢复苏,幼儿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改革的曙光。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精神需求益增长,艺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美育及艺术教育地位的恢复与巩固以及国际国内对于儿童权利与主体地位的逐渐重视,儿童艺术教育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一时期,包括汪爱丽老师在内的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了幼儿教育各个领域的探索和革新实践。
...............................

第二节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形成的学前教育研究环境
一、国内的学前教育研究环境
20 世纪 50 年代初—60 年代中期,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我国全面向苏联学习,与此同时,杜威实用主义理论和儿童中心主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思想与理论遭到了批判。此外,20 世纪 20—30 年代的包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学前教育理论及改革成果都被完全否定。1966 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学前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地陷入了这场浩劫,进入了十年的停滞时期。
1976 年,中国结束了十年动乱,开始进行拨乱反正。1978 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十年浩劫后开始了重建。此后的 80年代期间,我国的学前教育经历了民间自发探索的阶段。这一时期否定了全面学习苏联的做法,在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先进课程理念与继承本土优秀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苦扎实的探索,启动了“自下而上”的多方面改革。汪爱丽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正是形成于国内跌宕起伏的环境当中,受到了国内各个时期学前教育研究整体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环境中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一)环境中的探索热潮:学前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
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内学前教育研究环境开启了自发探索的热潮,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领域内开始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汪爱丽也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开启了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的探索,并最终形成了她自己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
..................................

第二章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与任务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汪爱丽重视美育对于培养人的作用,她认为美育有助于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点,是提高人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教育活动。音乐教育被汪爱丽视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事物有良好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并能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
(一)音乐有助于幼儿生理健康
传统的教育注重识字、算术等认知方面的内容,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往往被忽视,因而幼儿从小的环境中艺术方面的刺激就有所缺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环境是不够丰富的。结合当时国外斯佩里和里格尔斯基等人的相关生理研究,汪爱丽认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可以保持大脑的积极状态,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这为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2此外,在听觉发展的幼儿阶段进行音乐教育还能够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二)音乐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
心理的发展离不开活动,汪爱丽认为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音乐能够促进语言的发展。“音乐与语言二者都有句子、韵律、重音及重复律。”歌曲不仅能无形中积累词汇量和艺术性语言,此外,唱歌本身要求吐字清楚,有利于幼儿的正确发音。3第二,汪爱丽认为音乐能够促进想像及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首先,无论是从音乐的创作过程还是演唱、演奏过程而言,亦或是对音乐的欣赏过程来看,音乐本身都离不开想像、形象思维与创造。其次,汪爱丽认为,无论是音乐倾听还是音乐欣赏,亦或者是唱歌表达和舞蹈表演,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机会进行想象和创造。4第三,汪爱丽还认为,音乐能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

第二节 幼儿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实施
汪爱丽认为儿童早期的几年正是音乐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对幼儿进行培养,主要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游戏等。每一种活动都有其独特作用,教师需要在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一、唱歌活动
汪爱丽在其教育实践过程中为幼儿园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仅在《汪爱丽文集》中下篇“创作作品”部分就收入了 102 首歌曲。她认为唱歌是幼儿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和手段,是幼儿愿意显露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她指出:“歌声是幼儿亲密的伙伴,有幼儿的地方总能听见那欢乐、柔嫩、清脆的天真童声。”汪爱丽对幼儿唱歌活动的探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唱歌技能的培养
汪爱丽认为,唱歌是一种技能,在幼儿园就应该逐步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简单的唱歌技能。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①姿势放松自然,不僵化不做作;②呼吸连贯稳当,不急促不发声;③发声自然舒适,不喊叫不过分轻声;④吐字清楚自然,不夸张不做作;⑤表情随乐,不虚假不做作;⑥协调一致,不超前不拖后。这些技能强调教师引导和帮助幼儿能自然唱歌、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掌握情感表达的简单方法。汪爱丽特别指出,这些技能都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技能要求绝不能离开幼儿的现实情况和实际水平。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提高,进行枯燥无味或高难度、高强度的机械训练都是不可取的。
(二)唱歌活动内容的选择
汪爱丽认为,唱歌教材若不适合幼儿自身的音域特点,不仅有损声带,也不利于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因此,汪爱丽在选择唱歌教材时有两个特点:第一,结合幼儿对幼儿唱歌能力的调查,基于幼儿的音域、习惯调性等具体情况,考虑音域、定调等问题;第二,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富有教育作用的教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歌词方面,首先应该有趣且为幼儿所理解,其次应该能用动作表现且多用第一人称,最后应该有一定的重复性;曲调上看,需要符合幼儿音域、依据幼儿节奏节拍的发展情况,速度中等,长短适中等;②有一定艺术性;③题材、性质、形式应多样化。


音乐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核与特点.......................... 63
第一节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核 ............................ 63
一、汪爱丽的儿童观.......................................... 63
二、汪爱丽的教育观.......................................... 69
第三章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核与特点.......................... 63
第一节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核 ............................ 63
一、汪爱丽的儿童观......................................... 63
二、汪爱丽的教育观............................... 63
研究反思......................111

第一节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笔者在前期的资料分析及阐述的基础上,尝试从研究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幼儿音乐教材创作与补充、音乐教学法的探究三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从汪爱丽所发表的 4 篇重要的科研报告来分析其使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将针对汪爱丽创作的幼儿音乐教材来进行分析;最后,将集中探讨汪爱丽在幼儿音乐教学法方面的探索。
一、探索幼儿音乐教育研究方法
汪爱丽是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她在幼儿音乐教育研究中运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于汪爱丽对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研究、编制测试工具对幼儿音乐能力进行测试。对汪爱丽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追溯其取得研究成果的原因,另一方面能够对当下的幼儿音乐教育研究提供启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采用的主要研究范式是行动研究,综合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此外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教育研究过程中提现出来的极强的反思性,这值得我们学习。
(一)研究范式:以行动研究为基本研究取向
“行动研究是西方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在当前的教育研究领域中日益受到重视,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真实而又有价值的知识生产方式,也以教师为主体的、合法的教育研究方法。”1从具体操作上来说,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计划、实施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环节构成的循环往复的运作系统。2从汪爱丽的教育研究中,就会发现这其“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和“再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的行动研究展开思路。例如,在关于“幼儿音乐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其教育研究的研究动机和具体研究过程的推进。如下图所示:


音乐论文参考

.................................

研究反思


首先,在研究资料的收集上,相比以单一文本资料作为研究素材的研究,研究者对汪爱丽本人、其唯一的硕士研究生许卓娅老师及其南京师范大学的同事进行了访谈,尝试尽可能丰富研究资料,但遗憾的是,由于曾与汪爱丽老师共事过的许多幼儿园教师已经仙去,后来了解到尚健在的个别老师又年事已高且身体 状况不佳,导致研究者不便登门拜访。因此,在用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时,未能对更多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这既是本研究的遗憾,也是本研究的不足。
其次,对研究素材的使用上,在文本资料和访谈资料类资料的分析和使用上,本研究对文献资料略有侧重。虽然这有一定缘由,即在对汪爱丽老师本人的访谈中,由于汪爱丽老师年事已高,再加上年代确实有些久远,汪爱丽老师对于过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因此研究者只能从访谈中了解到其大致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及少数场景,相关的具体事件较少。因此,在梳理其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内容、分析解读其背后的内核与特点时,更多的是从文本资料入手。
最后,正是由于前面两点的不足,回顾整个研究,会发现研究者没能对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整理和分析,缺少关键事件和人物互动的细节呈现。再加上汪爱丽老师本人也在访谈中这样说道:“也不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事的影响,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需要,我就去做了这些事。”1因此,就汪爱丽幼儿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研究者更多地是从大环境、大背景中去加以分析当时的现实对其之需要和呼唤,尝试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把握其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基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