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1.1 选题缘由
音乐及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特有的一部分内容,是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法手段,并且音乐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在人类情感交流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联结作用。通过聆听音乐,一方面是可以理解音乐家的所思所想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体验自身实际产生的情感。在音乐情绪加工过程中,个体产生的认知还有体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面, 音乐情绪感知、体验还有音乐偏好等等, 而在不同层面的内涵中,则涉及到了不一样的情绪内容还有产生过程。
人们对于音乐的感知、体验以及理解会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而主要的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音乐自身的特点,音乐传达出来的效果还有理念,听众自身的特点和外界环境。听众自身的特点主要是音乐经验、自身人格特质和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等特点(Juslin & Slobod,2010)。不同的人对音乐情绪的加工存在不同的方式和特点,所以对于同样的音乐理解也会大相径庭。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影响人们对于音乐的表达,例如,人们倾听比较熟悉的音乐比倾听不怎么熟悉的音乐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情绪体验。这也就是说,熟悉是一种机制,能够解释音乐引起的情感反应(Swaminathan & Schellenberg,2015)。而且相比一般的群体,高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人群在生活中会更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等等不良情绪。很多研究也表明,祌经质会导致人们罹患身心疾病,这是一个重要原因(Neeleman,2004)。
因此个体的音乐情绪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它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对于不同音乐经验的人,音乐情绪的感知存在哪些相同及差异之处?以及神经质类型又和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不同神经质类型的人对于音乐感知又有什么异同之处?这些问题都是本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从理论意义上看,本研究着重考虑了听众这个因素对于音乐情绪的影响,并且对音乐类型、不同听众进行了考察,有利于确认主效应和可能的交互效应,为音乐相关的情绪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
1.2 音乐情绪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1.2.1 音乐情绪的概念
对于音乐相关情绪的探讨,务必要先区分情绪的两个角度:一方面是客体角度,指的是听音乐的人对于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信息的感知,另一个方面是主体角度,指的是听音乐的人在音乐环境的刺激下,唤起的自身实际的情绪。对于两个角度的区分是客体角度着重普遍认知,而主体角度着重个性体验,并且就音乐情绪而言,人们感知到的和体验到的并不一定是一致的(Evans & Schubert,2008;Lundqvist,Carlsson,Hilmersson,& Juslin,2009;Zentner,Grandjean,& Scherer,2008)。比如,一个人听到一首非常开心的歌曲,他能感知到这首音乐想要传达的快乐情绪,但是自身却并没有唤起开心的情绪体验。对于音乐情绪的概念界定一般是以倾听者的主体角度为出发点,也即是个体在音乐环境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主要包括六个成分:一是主观体验、二是生理唤醒、三是大脑激活、四是面部表情、五是行为倾向、六是情绪调节(Juslin &Västfjäll,2008)。
有研究者提出了情绪环状模型(J.Russell,1977),其中横轴就是情绪唤醒的水平,而纵轴就是情绪的效价,各情绪都是空间的一个点,那么在点的周围会有很多的情绪环绕成环状,就形成了该模型。对于喜欢音乐和研究音乐的人来说了解该模型是必要的,循着两个维度,一些音乐的特征可以被总结,这也就是说,对一些音乐的特征进行控制就可以得到各个维度点位上的情绪。
音乐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这个过程非常的复杂,但在该过程中,如果音乐本身表达出来的情绪和音乐诱发听众产生的情绪是一致的,那么情绪感染这一过程就会产生。相反就是如果听众能够知晓音乐所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可是自身却没有同样的情绪产生,那么就说明了该音乐并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
音乐论文参考
第二部分 研究一 音乐经验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被试
为确保音乐材料的有效性,实施前侧,确保音乐材料能够传达特定情绪,主要是为了选择出效价分别为正性和负性的音乐材料,对材料进行评定与筛选,用于正式实验。共 31 名在校大学生参与评定,8 名音乐及舞蹈专业,23 名非音乐专业,年龄在20-25 岁,男 12 名,女 19 名,针对音乐材料的愉悦度和唤醒度及熟悉度使用 9 点量表进行评分。
通过网络渠道以及线下渠道在学校内发布被试招聘公告,进行正式实验。在校大学生按照专业分为两组,年龄都在 18-25 岁,其中音乐专业 32 名,均为女生,并且接受过至少三年的声乐或器乐培训;非音乐专业 43 名,男生 16 名,女生 27 名,并且声乐或器乐或舞蹈的学习经验不超过一年。所有的被试听力都是正常的,视力或者矫正视力也都是正常的。在正式实验前,告诉被试本次实验是关于音乐欣赏的心理学研究,被试在欣赏完音乐后就按键做出反应,待实验结束之后,皆可获得实验酬劳。
2.2.2 实验材料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广泛收集经典声乐或民间音乐作品 72 首作为情绪歌曲材料,正性和负性歌曲各 36 首。
为了确保音乐材料选取的有效性,一定要进行严格筛选,其中:排除掉具有特殊唱法的音乐,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一些音乐材料的理解;并且首先保证音乐的效价满足要求,而且还要使听众观感舒适,避免晦涩的音乐产生干扰。
通过软件 Mp3ABCut 和格式工厂 app 后期制作,将歌词和音乐分离或一起呈现,获得同等数量的歌词、音乐以及歌词和音乐三个版本,对音乐材料的各项参数初步控制,每个声音材料都为 wav 格式,声音通道为 2,采样率为 44100Hz,分辨率为 16位,每个歌词材料都为 bmp 格式,材料呈现时间为 20s 左右,各项音乐参数保持一致。
所有音乐材料共分为 3 组,每个被试都要聆听所有的音乐片段,然后对应音乐编号在问卷上进行即时感受的打分,不要做过多的考虑,完整的评定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在被试进行音乐情绪评定时,会保证被试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进行测评,身体保持中等舒适程度,确保被试目前的情绪是平静的,不影响后续情绪评定。
..........................
2.3 结果与分析
将 Eprime 1.1 中的被试数据导出,借助 Excel 2010 以及 SPSS 22 进行整理和分析,汇总如下。
2.3.1 被试情绪愉悦度分析
对不同音乐经验的人进行情绪愉悦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 2.5 所示:
音乐论文怎么写
...........................
第三部分 研究二 神经质人格对音乐情绪的影响......................20
3.1 实验目的......................................20
3.2 实验方法...............................20
第四部分 总讨论........................................27
4.1 视听通道对音乐情绪的影响......................................27
4.2 音乐经验对音乐情绪的影响.................................28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31
5.1 研究结论......................................31
5.2 创新之处.....................................31
第四部分 总讨论
4.1 视听通道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本次的两个研究都表明了在不同的视听通道下,人们欣赏和倾听音乐所产生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并且也参考了很多的前人做过的研究,也同时发现并且证明了该观点。根据之前研究已经发现了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会进行信息之间的整合,也就是视听双通道,以这种形式进行信息的加工会呈现出相比单独的视觉或者单独的听觉具有更加高的效率,因为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双通道下可以更快的整合多种形式的信息并且处理的速度也会相应的加快许多。在上文实验一讨论部分也有前人文献说明,歌词配和音乐一起相比一首单纯的音乐更能诱导情绪的变化(Stratton & Zalanowslu,1994)。通过本次研究也证明了视听通道下的音乐欣赏下的情绪变化相比单视觉或者单听觉更加显著。并且综合以往研究得出了一些大致的结果,就是视听双通道在处理音乐情绪信息时会进行整合,并且这一整合是会在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都会发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过程阶段性。在最初的加工阶段,也就是加工的前期,因为有了很多信息的投入,单通道下的视觉和听觉还有双通道下的视听觉会同时对投入的音乐情绪的信息进行加工,但是可能不会呈现出特有的整合信息方面的效率优势,该优势比较集中的在整个信息加工的中期和后期表现。
前人研究也总结了影响音乐情绪的个体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和性别、经验和人格等等,在本研究中主要就是针对音乐经验和神经质人格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实验表明确实在个体方面这些因素是有差异的。那么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根据不同歌曲的情绪特点,结合者对感觉通道的利用,结合多通道进行音乐欣赏,以此来促进音乐的表达和理解。对于高神经质的个体来说,关键是能做到情绪的调节,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来进行情绪方面的调节,来促进积极情绪体验的产生。
.............................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1)正性音乐相比负性音乐可以诱发出个体更高的情绪愉悦度以及唤醒度。
(2)不同的感觉通道会影响个体的音乐情绪体验。在正性音乐条件下,个体在听觉通道和视听通道中情绪体验更强烈;在负性音乐条件下,个体在视觉通道中情绪体验更强烈。
(3)不同音乐经验的人在欣赏音乐时情绪体验是有差异的。在正性音乐听觉通道和视听通道中,音乐专业的个体情绪愉悦度更高;在负性音乐视觉通道中,非音乐专业的个体情绪愉悦度更低。
(4)高、低神经质的个体在欣赏音乐时情绪体验是有差异的。在正性音乐条件下,低神经质的个体相比高神经质的个体情绪愉悦度更高;在负性音乐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