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笔者从德云社这一成功案例的身上可以看到粉丝经济与传统相声结合的优势所在,传统相声生存空间被其他艺术市场不断挤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无法挽留住观众,而在粉丝经济的加持下,传统相声能更多地吸引到外界的目光,通过相声艺人的人格魅力将观众与粉丝互相转化,保证观众数量的稳步提升。
第一章传统相声艺术发展概述
1.1传统相声艺术发展历程
1.1.1 1949年以前
在追溯相声起源的时候,有很多戏曲家认为相声是由参军戏发展而来的。唐代“参军戏”里的“参军”和“苍鹘”与现代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非常相似,主要形式就是二人互问互答相互打趣,它从古代说唱艺术“俳优”那里吸取营养,其表演形式丰富,有唱有动作有表演,所以更多被认为是现代相声中“逗”的一种演变形式。其内容多为对当时掌权的统治阶级的某些行为的讽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讽刺性相声的开端。
到了宋元时期,“滑稽戏”开始流行,“滑稽戏”在继承“参军戏”滑稽嘲讽特点的同时,用故事讽刺时事,不重情节重主体思想,旗帜鲜明地同现实作斗争,开创了喜剧艺术的先河。其特点是:表演风格以诙谐为主、演出角色以净为主、上场人物极少、剧短。①就在这个时候,戏剧与曲艺开始融合,保留自身特性的同时集二者长处于一体,朝着戏曲的方向发展,其滑稽讽刺的特点被后来的相声继承。表演内容也从这时开始不断完善,艺术真正开始走向群众。
艺术论文怎么写
明代在继承宋元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兴起了讲史平话、词话、宝卷、涯词等曲艺形式,艺人不仅在民间演出,名家们还常被召进宫中说书。②清初至清中特别是乾隆时期,对各种文艺都采取宽容的政策,促使各种民间艺术(包括戏曲和曲艺等)都出现了新的局面。在当时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有很多是接受前代的传承项目,③经过几个朝代的传承和演变,说唱艺术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得到繁荣与发展,其中逗笑的内容与形式更加成熟,相声的行规、行话、基本体系也在此时形成,故相声被广泛认为真正成型于清,形成现代的特色风格则是在晚清。清朝时期的相声主要内容为反映现实生活、抨击满清政权,由于传播了当时情绪高涨的革命和武装起义,对清朝统治产生了负面影响,再加上当时的肃亲王善耆认为相声是种有伤风化、难登大雅之堂的艺术,相声便遭到了种种限制甚至禁止。因此相声开始向外地发展,传入天津和沈阳。至清末民初,相声艺人增多,出现了以李德钖为代表的著名艺人,并产生了“相声八德”之说,这些艺人流转于全国各地演出收徒,使得相声流转于北京以外的城市。当时较为出名的相声演员朱绍文便是迫于生活压力,才从事了相声表演。他每次演出前,都边撒着白沙边唱着自编的太平歌词,等观众有序聚拢后才开始正式表演。因为经常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感到有些寂寞,所以朱绍文便开始和学生们互问互答,这种模式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对口相声,朱绍文也因此成为对口相声的开创者。
..............................
1.2传统相声艺术发展现状
1.2.1传统相声的发展环境
从传播渠道来看,80年代电视传播的兴盛为相声带来更多的传播机会,相声大师的风采也在这时候被更多人所欣赏,相声在春晚中的亮眼表现让相声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中。马三立的《逗你玩》、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和《五官争功》、姜昆的《虎口遐想》、侯耀文的《口吐莲花》等等,成为全国性脍炙人口的热门作品。相声借着电视传播兴起的东风,成为电视播放最主要的内容,发展环境良好。在电视上观看相声表演,减少了线下听相声的成本,相声面向的群体更多元化,使其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新一批的观众。
从整体文艺环境来看,90年代开始,随着新媒体及大众传媒的广泛普及,电影电视艺术迎来了发展大爆发期,导演界人才辈出,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同时这个阶段电影和电视剧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影像风格、技术手段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次蜕变改善了当时的文艺环境,电影电视剧逐渐占据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时间,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流,综合艺术迎来全盛期,相声艺术逐渐式微。与此同时在小品的逐渐兴盛下,相声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占,使其在整体艺术行业大发展背景下显得“不进而退”,发展步伐逐渐放缓。
从受众接受方式来看,相声作为一门历史较久,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相对来说没那么潮流的表演形式和俗套的内容,很少能吸引到年轻一代的喜爱甚至是关注,在新时代艺术种类的竞争中逐渐弱化而处于边缘地位。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新兴的艺术种类相继涌现,吸引观众们眼球的同时抓住他们好奇的心理,其他艺术门类正不断压缩着相声的生存空间。相声在这十几年里一直处于低迷发展状态,很难突破现有桎梏,发展出新特色。总体看来,相声的发展环境恶劣,生存状况堪忧,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如今发展较好的几个相声社团都是通过不断地创新,在加入新时代潮流元素与时俱进的同时,适当地将传统内容融入,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创新的基础上继承,才没有被时代淘汰,进而拥有了一定量的粉丝和曝光度以及商业价值,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其中知名度较高的相声社团就有青曲社、嘻哈包袱铺和德云社等。
..........................
第二章传统相声艺术发展困境
2.1内容偏旧,缺乏内涵
2.1.1未能与时俱进
相声的几门学问说学逗唱中,说表现为说灯谜、绕口令、对联、笑话等;学表现为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口技、学他人说话和表情姿态;逗表现为相声中的两位演员插科打诨,互相逗趣;唱则表现为演唱无伴奏的弦子书、民间小调或太平歌词等。
相声的主要功能是批判和讽刺,在曾经长达百年的发展中得到了深刻发挥。在相声刚形成之初,当时的老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社会大环境下,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导致了他们苦不堪言,急需一个发泄不满的窗口。这时的相声就起到这个作用,通过批判现实社会讽刺时代现象发声来娱乐人民,使之感同身受,仿佛是代替他们说出了难言的心声,这种特性使得相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成为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而如今社会发展繁荣昌盛局势一片大好,现代生活中人们对美的追求又上了一个阶层,更加渴望听到美好幸福的故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不想继续被说教,倾向于轻松可以释放自我的娱乐方式。如今相声的讽刺批判功能已经不太符合时代的要求了,想要留住新时代的观众,就要随着时代变化,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尤其需要将娱乐这一功能扩大化。只说旧段子没有新内容,作品匮乏无法得到观众共鸣,相声急需更新内容,创作与时俱进的新段子。
例如经典传统相声《八扇屏》,“想当初,楚汉相争,楚国霸王,姓项名籍字羽,目生重瞳,帐下有八千子弟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只皆因鸿门会刘邦赴宴之时,项伯、项庄拔剑舞入鸿门宴,在席前舞剑。多亏大将樊哙,保走刘邦。”枯燥的文本,大家已然熟知的剧情,很难在现今艺术种类繁多眼花缭乱的新时代提起观众兴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作乏力成为传统相声行业普遍的问题。老段子翻来覆去地讲,创作不出有创意的新段子,即使有了新段子也是建立在东拼西凑网络热词的基础上,没有自己的体系。内容与结构无法很好地融合相连,导致作品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文艺市场中逐渐丧失竞争力。
................................
2.2传播落后,缺乏针对性
2.2.1传播渠道单一
相声在创立之初现场传播是其唯一的传播方式,而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广播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和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广播成为了相声的主要传播渠道,这门“听”的艺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播,无论是在家听电台还是在车上听广播,都能便捷地欣赏到相声,传播群体广而门槛低。从90年代开始,大银幕被搬上时代舞台,新媒体来势汹汹成为势不可挡的主流传播渠道,新兴艺术门类越来越多,表演类型也由原来的某一类变成了说、演、唱等多种元素综合起来的多元艺术。五花八门的新鲜视频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大千世界,无论是从听、看、说哪个方面来讲,观众的欣赏体验和感受都得到了巨大的升华和满足。综合艺术带来的丰富体验占据着观众们的心,成为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同时传统相声的前景堪忧,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这样的改变使得主要以现场传播的剧场相声受到不小的冲击。传统相声的演员说观众听的特性也决定了其表演花样少,表演方式固定,很难在形式上推陈出新。
没能乘上这班快速发展的列车导致传统相声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低迷,只能通过线下传播维持现状,相比其它艺术的多渠道传播显得有些乏力。
2.2.2没有细分受众市场
在传统相声成立之初,其受众群体主要为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以讽刺现实为主,倾诉出底层人民的心声,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一致喜爱。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进步,思想文化水平进步,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艺术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相声不再只是反映现实生活就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的。近代传统相声的传播中,并没有对目标人群进行细分,而还延续着以往的大笼统的模式一并传播,无论哪一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很难成为忠实粉丝。枯燥的内容单一的形式,相比起日新月异眼花缭乱的新艺术流派,更是无法吸引到如今快节奏的青年人群。
........................
三、粉丝经济背景下德云社的创新发展...............................26
3.1德云社概况..................................26
3.1.1发展历程: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26
3.1.2管理模式:班社制-演员签约制................................27
四、传统相声艺术融合粉丝经济的创新发展路径.......................43
4.1要有雅俗共赏的表演内容.............................43
4.1.1发挥相声的讽刺功能.................................43
4.1.2引导受众欣赏品味..................................44
结语.............................59
第四章传统相声艺术融合粉丝经济的创新发展路径
4.1要有雅俗共赏的表演内容
在粉丝经济模式中,随着粉丝话语权和地位的不断攀升,其对作品的反作用能力也越来越强。从积极意义上来说,粉丝量的增多为相声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和热度,为整个相声行业增加了曝光度扩大了观众群体;但从负面影响来说,为迎合市场需求和粉丝间良莠不齐的欣赏水平,相声内容的创作必然会受制于粉丝,从而导致艺术创作和表演内容质量的下降。利用好粉丝经济这把双刃剑,相声就需要把握创作底线,在发挥讽刺功能的同时谨记引导和提升受众欣赏品味的责任,恰当掌握雅俗共赏的“度”,使相声作品兼具内涵与娱乐性。
4.1.1发挥相声的讽刺功能
2017年3月5日北京会议中心,全国政协委员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相声作品讽刺的度如何把握,他回答道“艺术本身要通过无数次舞台实践来检验。我选择的视角都是老百姓共同关心的,比如堵车、雾霾、食品添加剂和现在一些见死不救的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个人在很危急的时候,所有人都拿着手机在照相而不是救人,本来想办法救人应该放在第一位。像这些老百姓都有感受,我说出来,人家也会觉得就是这么回事。艺术作品本身是给大家带来愉悦的,在欢乐的同时,寓教于乐。”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薛宝昆说过:“相声本来就是曲艺中的杂文,小品。它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爱憎感情。”①相声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其最大的艺术优势在于针砭时弊,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讽刺的手法将题材瞄准于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事件,相声作品才能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观众在大笑过后可思可悟。
艺术论文参考
............................
结语
传统相声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从清代完整成型至今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演变时期长,表演形式较为传统,在近几十年新兴艺术种类蓬勃发展的冲击下,面临着退居艺术市场边缘的窘境,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模式来改变观众流失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崛起,粉丝的力量日渐强大,粉丝数量的多少逐渐成为品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的标志。正所谓无粉丝不品牌,粉丝经济是一种伴随粉丝话语权的升高而出现的新型经济模式,即利用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和喜爱心理,通过营销提升偶像与粉丝间的粘性,让粉丝因为情绪价值去购买与偶像有关的一切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偶像代言的商品,也可以是各类演出活动门票。以粉丝追星时爱屋及乌的心理为抓手,粉丝经济可以做到自产自销,其产业链完整购买力强大,是当下及未来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如今蓬勃发展的粉丝经济,可以推动传统相声艺术在新时代下不断进步创新发展,德云社就是利用粉丝经济成功传播传统相声的特殊案例,其成功非常具有代表性。郭德纲看中年轻女性市场在相声界的巨大潜力,模仿流量艺人生产模式推出“相声偶像”,通过精准的受众传播和人设包装,专业的粉丝运营与维护获得情感认同,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德云女孩”。在“德云女孩”自主宣传向外链接更多同好人群的同时频上综艺、参演电影电视剧等提升知名度。恰当的传播方式,新颖的发展战略,其根据自身特点摸索出传统相声与粉丝经济共存的模式,在相声界打响自身名号,品牌效应越发强大。在德云社的努力下,很多从来没有听过相声的青年群体被拉进了线下的小剧场中,复兴和传播了传统相声的同时,使传统相声在当下社会收获了一大批新观众,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相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