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88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通过主观性情感、独特性技法和多元性空间的呈现形式来看,不同特性下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都让人产生焕然一新的感受,抛弃了观念性和制度性的束缚,艺术更快速的发展着,抽象绘画带来的特殊的艺术价值让艺术家们从新的角度开始观察这个世界,从心理、观念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艺术,发现和了解艺术的本质,所以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第一章 隐喻性的内涵

第一节 隐喻性的概念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类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中主要分为肢体行为和文字。其中文字语言和认知结构是包含的关系,认知结构包含文字语言并且产生新的文学意义。“隐喻”身为一种文学语言也分属于认知模式之中,“隐”就是指隐藏、藏匿、不显露;“喻”是指知晓、明白、含义、本义;“隐喻”就是指某些事物隐藏在背后的含义和本义,而且也是一种思维现象,因此,以“隐喻”模式的更迭、“隐喻”性质的变化和艺术风格的嬗变作为参照对艺术流派进行的分析与考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隐喻”译为“名称的替换”,把通过对某一种事物的感情因素附着在另外一种事物上来表明。西方的《修辞学》中对“隐喻”解释为生命可以和具有生命形态的事物相比较并划等号,这与文学领域中有关生命的意义是同样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隐喻”在文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话语方式和对于文学的理解方面,任何形式下的领域、范围、作品都要包含和掌握“隐喻”的思维方式,它是整个理论概念的基础。只有懂得“隐”作品才能有拨开迷雾的惊喜感,比如中国在文学作品里的有关语言艺术的话语方式已经非常成熟,如古代的言、象、意下的唐诗宋词,还有哲言、赋、近代产生的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文学形式;文学领域中的“隐喻性”试图反思、重塑自我世界的秩序, 因为只有不断突破陈规构思的模式,重新寻找自我的意识, 才能有抵达内心的可能。
隐喻性在建筑领域中的出现是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它是建筑学中的一种设计方法。建筑中的“隐喻”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它是真真切切的可见到可摸到的形态,建筑领域中通过“隐喻”创造出的建筑都赋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富有意义的建筑的出现是为了反对在国际建筑中阻隔历史文化和建筑形式贫乏的现象。例如带有主观情绪色彩的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师,他所设计的通勤铁路车站建筑使人联想到在天空中翱翔的鸟儿,还有来自泰国的泰姬陵,它是莫卧儿皇帝为纪念妻子设计和建造的,在过去的时间里它一直是宝贵爱情的象征。这些建筑都是对自由、和平和冒险精神的多层次“隐喻”,把这种超越于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附着在建筑中,来产生某个时代或者某个人独特的意象特质并能够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留存下来形成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
...........................

第二节 隐喻性的相近概念与比较
一、 象征性和隐喻性
象征性概念它在艺术领域中是一种观念性艺术,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世界。它和隐喻性都是艺术创作常用到的手法,美术领域里象征性概念通过对一个事物的外部形象特点进行刻画来寄托某些深刻的思想观念,因此在绘画中抒发情感。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可以知晓事物的表象不足为真,任何一个瞬间、任何一个方位、角度的摄取都不能说是真相的全部[2]。为了找寻到事物的真实的内心,所以画家对其象征事物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让观者能够和自己的内心产生联想,继而能和画家链接情感。在文学方面中得知象征性的本质含义和象征的事物之间的含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美术领域中这两者却是相互影响却有独立的个体,象征性代表的是理性、自在和追求完整,而隐喻性代表的则是经验的、感性的。
二、 比喻性和隐喻性
比喻性在文学领域中是一种惯用的修辞表达,通过和某两个具有相似之处且能够互为转化的事物来进行描写、刻画,再说明原本事物的内在含义和特征。比喻也和“譬喻”相近和雷同,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认为比喻性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对两种高度相似的事物进行认识和替代并且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还发现一个事物暗含在另一个事物身上的特征,再对两者的本质进行重新的认识。在绘画中隐喻性和比喻性不同的地方在于隐喻性更加走进事物的内部,挖掘和探究最本质和最深层次的奥秘,比喻性却在含义和运用中多注重事物外部的特征,比较二者概念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渐入趋同却未更近[3]。
...........................

第二章 抽象绘画的定义

第一节 抽象绘画的概念
在现代艺术发展史上,不断出现的艺术流派和艺术作品虽然众多但在风格、表现出的内容、题材和思想感情上却相差很大,在形式上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具象和抽象两种。抽象一词的产生是人的大脑在思维活动中有意或无意的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提取和删除[4]。艺术家将这种概念加入到抽象绘画中,运用简单和基本的绘画技法和形式来创作的绘画艺术。抽象绘画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是这个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的写实绘画完全相背离,它其中包含着多种流派,在抽象的基础之上又细分出多种的绘画表现风格。与传统的写实绘画里着重描绘客观世界的表象相比,抽象绘画却更加接近描绘对象中最本质的“真”性,这与艺术家的情感意念吻合度上更加的贴切。
到 20 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观念的解放,美术创作活动空前活跃全都不可避免的反映着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当中抽象绘画中的创作理念体现在社会、人、自然和自我的关系中,尤其是在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上。抽象绘画的产生是艺术家将自身独特的意识透过绘画的形式而呈现出来的,抽象绘画表面上看似“不规则的”、“无规律的”形状和线条,却比写实绘画的表达来的更为简单、直接,区别在于抽象绘画并没有将客观世界以人类常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直接将物体最本质的形状和色彩进行了描绘,画面中没有了空间、透视、光影的束缚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现,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抽象绘画的创作理念是与艺术家在所处时代的工业科技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的,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哲学家就会开始思考生命本身的状态和对世界的认知,“潜意识”理论是抽象绘画的艺术家在创作中最重要的理论。抽象绘画跟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它不断的吸收当下社会中的历史与文化,新的媒介材料和新的理论观念不断充斥进抽象绘画这个领域中,使它蓬勃发展。
...........................

第二节 抽象绘画的演变
抽象绘画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寻求与传统观念实践相左的绘画形式,后印象派艺术家梵高和高更在创作中更加注重精神性的表现,他们大胆的用鲜明和亮丽的色彩还有接近平面化的技法来描绘画面中的形象,这些因素都为后期的抽象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为写实性绘画到抽象绘画的转变搭建起了桥梁。野兽派将色彩的自由发挥到了极致,画家将情感和情愫全都寄托在色彩上的方式来进行绘画,由此开始渐渐深入到艺术的“本体化”中,它从感性的方面解放了绘画并且风格特征已经开始有讨论色彩本身的意味了。立体主义是从理性的方面解放了绘画,局部碎片化的图案和形状拼接成的整体画面就是艺术家发现出的新经验和新感受,这都是时间、空间、光线、动作的转化。在成熟且综合的立体主义中绘画开始慢慢走向了抽象,发展成为了“立体派的抽象艺术”。
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这个重要的时期之后,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生活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产生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使艺术又再次充满了活力,所以抽象绘画慢慢成为欧洲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潮流。当时的抽象艺术中以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为代表,他运用音乐或者人类自身情感中的激情因素来进行绘画,他着重于色彩的元素并让色彩以自由的形式活跃在画面之中,视觉效果感性生动且富有浪漫的特点。和蒙德里安的“冷抽象”相比,蒙德里安更加注重于造型和几何图案的因素,他用最简单的原色构成各种大小的矩形,正是这种简单的图案反而给人以以一种神秘和富含深意的平衡。抽象艺术到了俄国演变成了至上主义和俄耳普斯主义,这都是俄国的抽象先锋艺术。在受到欧洲的抽象艺术理论的影响之后至上主义的艺术家创作时开始主张不要任何实际理论概念的干扰,用“纯粹”的意识或无意识来进行绘画,但受立体主义的影响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还是以几何形状作为载体进行创作。欧洲的伊芙·克莱恩的作品中提取了抽象绘画中的元素,他运用平面空间的多元性来进行艺术创作,纯洁的画布上出现的最简单的蓝色都给人一种沉默的震撼如作品《无题单色蓝》(图 2),从而产生了新的现实主义流派[5]。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从而产生了纽约画派也被称抽象表现主义,它强调摆脱习惯性的逻辑思维,美国的艺术家波洛克将抽象绘画和身体律动结合起来,开创了独一无二的“行动绘画”,这种摒弃了绘画中真实形象的存在,而对画面中色彩、线条、体块、肌理、材料等媒介的探索表明绘画在一步步和艺术家自身还有社会的完美结合。克莱福特·斯蒂尔重新将色域绘画进行了诠释,他的作品都是以巨大尺幅为原则来进行创作,画面中由大片的色域色块组成,形状边缘有时毛糙有时利落,作品大部分都是竖向构图使画面显得无中心给人一种似乎可以蔓延于边界之外的感受[6]。其实无论是“行动”还是“色域”绘画都是艺术家赋予绘画的一种新的生命和含义。从后印象主义到野兽派再到立体派,再紧接着具有完整性意义的抽象主义的产生可以看出现代艺术就是不断消解“具象”和不断发展的历史。

...................................

第三章 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功能和呈现形式……………………… 9
第一节 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功能…………………………… 9
一、 形象转化功能…………………………… 9
二、 精神转化功能…………………………… 9
第四章 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 14
第一节 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艺术性价值………………………… 14
第二节 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社会性意义…………………………… 15
第五章 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对个人创作的影响…………………… 16
第一节 创作内容的形成……………………………… 16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体会………………………… 18

第五章 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对个人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创作内容的形成
通过对于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学习,自己对于个人的艺术创作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从早期对抽象绘画的初步认识,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表象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微观世界中的细胞组织结构带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人能不自觉的去探寻其中的奥秘,而在这些细胞细菌组织产生的背后是万千生命的代表,无论是人类、植物还是动物都是由它组成。细胞组织能够构成生命但是当生命受到外界的伤害时,也会变化产生细菌威胁到生命的安全,在这其中的背后的隐喻性意义也是深刻而又严肃的。
在创作初期,自己更加受到微观世界细胞和细菌的表象的影响,创作的内容更偏向于对于微观事物的再现,例如作品《欲》(图 11)就是对于细胞组织表象的观察和总结而创作的,以切割的表现手法来表达细胞组织,代表了生命的脆弱但这种形式又使人联想到坚硬的钻石,又映射出了生命的坚强。又经过了一段学习和沉淀,受到基弗和波洛克的技法上的影响,在创作的内容上抛弃了对事物具象写实的刻画,开始进行大量小稿的练习如(图 12、图 13、),这一阶段的创作注重对材料的运用,作品(图 14)《幻影·找寻隐藏的角落》和(图 15)《幻影·迷失》都是这一时期的体现,此时自己的创作已经开始不再纠结于形体和颜色的固有模式。

....................................

结论


从实践出发,总结和发现出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隐喻性的解释和对抽象绘画的分析来找出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独特的呈现形式,由此对个人的创作观念进行思考和反思,得出具有自身新的艺术发展理念和创作形式,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又重新对艺术进行了艺术处理和再创造,通过主观性情感、独特性技法和多元性空间的呈现形式来看,不同特性下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都让人产生焕然一新的感受,抛弃了观念性和制度性的束缚,艺术更快速的发展着,抽象绘画带来的特殊的艺术价值让艺术家们从新的角度开始观察这个世界,从心理、观念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艺术,发现和了解艺术的本质,所以隐喻性在抽象绘画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