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历史的更迭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急速发展,中国原有的乡土文化正与历史发展的路线脱离,乡土文化是中国历经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农耕文明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根基,传统建筑作为乡土文化的关键载体正在慢慢隐没,尽管现在有很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村落被列为历史文化名村,但目前对这些村落的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旅游开发的范围,缺乏一些理论基础[1]。基于这种现状,本文试图通过对吉安地区渼陂古村中传统建筑的实地调研、收集建筑数据、图纸绘制、相关文献整理及综合分析等,对吉安地区渼陂古村中的传统建筑形态及其装饰艺术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究,增强人们对于吉安地区内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同时将传统区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1.1.1 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有关中国城市化建设正在加速开展,社会经济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也慢慢显露出很多问题,各古村内的传统建筑正在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毁坏,很多历史悠久的具有地方特征的传统建筑已被拆除和改造。在新形势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区域文化格局的风格特征将被冲淡,古村的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是难以再生的,推进研究传统建筑的形态和装饰艺术文化各项工作可为维护及修缮古建筑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并为新形势下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合理规范,其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江西省是一个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城市,近几年,随着学术界不断地对江西省的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对江西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参考借鉴的学术资料,为研究江西古建筑的学者们也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材料。
江西吉安古时称为庐陵,有着“江南望郡”的美誉,清朝以前,庐陵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各方面发展繁荣昌盛,逐渐形成了璀璨辉煌的“庐陵文化”,在其影响下,当地出现越来越多的状元、进士和宰相,由于当时文风鼎盛,古村中建立了很多书院,如养源书院、敬德书院、渼陂书舍等,同时也流传出大量经典的文章诗词,吉安地区目前仍保留着大批古村落和传统建筑,各古村内都建有大量的高等级祠堂和民居院落[3]。民居建筑文化同时受到庐陵文化、传统礼制文化和家族文化的潜移默化,传承和反映出吉安地区本土的建筑文化底蕴。在明清时期,卢陵商人江右帮与晋帮和徽帮同为国内的三大商帮,江右帮回到家乡重新修建居所,以致于为吉安地区古村中传统建筑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本论文着眼于江西省赣中地区内有着浓厚地域文化的渼陂古村和钓源古村,针对渼陂和钓源古村进行田野式调研,现场搜集照片资料、数据测量、图纸绘制等,通过对古村中的传统建筑的地域环境和文化概况、建筑公共空间分布、装饰艺术、建造艺术、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学习并加以系统分析,完善吉安地区传统建筑艺术中更深层次的研究内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很多,也有各种内容丰富的文章和著作出版,大多是对于古村传统建筑保护和公共空间方面进行研究,然而对于江西吉安地区渼陂古村中传统建筑形制和建筑装饰文化的研究很少涉及,有关吉安地区古村落的研究,多数是从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优化改善和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方面入手,其他方面的研究涉及不深,基于目前这种现状,更需要完善及细化对于吉安地区传统建筑形态以及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的探究,通过对相关著作等文章的剖析能更加立体的研究赣中吉安地区内传统建筑形态及其装饰艺术文化。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对于江西地区传统建筑主要是对江西民居进行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江西地区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随着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日益增加,近几年针对江西传统建筑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这些研究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了江西传统建筑文化,同时为笔者提供了大量理论研究资料。
涉及江西地区传统建筑的相关研究著作,主要有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学院的黄浩教授,在 2008 年出版了《中国民居建筑丛书—江西民居》,作者对江西传统民居建筑全面的进行了 20 多年的实地调研,通过测绘大量江西传统民居建筑,将江西的传统民居分为江西天井式民居、赣中民居、赣南客家围屋三大类型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最后总结出各地区民居的建筑形态[6]。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姚赯教授出版《江西古建筑》一书,详细的描述了江西各地的传统建筑文化,总结了江西地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成就和建筑文化特色[7]。在陈志华先生的《乡土中国系列》、《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系列》一系列描写乡土建筑的著作中,对聚落及乡土建筑的进行田野考察和测绘、记录、考证等工作,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调研资料。闵忠荣、段亚鹏、熊春华出版的《江西传统村落》研究了江西各地的传统村落,整理了江西省已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资源和保护价值[8]。
.............................
2 吉安地区自然环境与渼陂古村传统建筑概述
2.1 地域环境特征
2.1.1 区位条件
根据地理位置可知,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区(图 2-1),处于赣江中游地带,吉安市整体地势从周边山地到赣江河流逐步下降,城市北部地区为赣抚平原灌区,中部地带为吉泰盆地,面积约为 4500 平方公里,城市的东、西、南三面被山峦环绕,山地占有 51%的全市面积,水面占 4%。赣江很多支流会经过吉安地区,分别从赣江东西两岸交汇,赣南地区一带发源的富水河支流自东往西流经吉安青原区,此为赣江流经吉安地区的第三大支流,此河流全长约 100 公里,周边共聚集了 6 个青原区村镇,正是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令无数先民选择在此地定居建村,吉安地区渼陂古村就地处于富水河下游西部的平原上[23]。
建筑艺术论文怎么写
2.2 社会历史特征
2.2.1 历史背景
根据吉安地方史志记载,最初是秦朝初期(公元前 221 年)开设庐陵县,后兴平元年(194 年)为庐陵郡,隋朝开皇十年(590 年)将庐陵郡改为吉州,在元元贞元年(1295年)时,将吉州改为吉安路,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 年)改吉安路为吉安府[26]。古时村落中的梁氏为陕西户县望族,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梁氏先祖在此繁衍生息,在初期建村时为了怀念祖居家乡,因此才有渼陂村的美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渼陂古村曾是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彭德怀、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革命活动,是当时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渼陂古村能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与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民国时期军阀巧取豪夺,使当地很多农民破产,百姓们越来越贫穷,于是渼陂村出现了很多青年加入工农红军参与土地革命,投奔革命队伍,在第一次反“围剿”武装斗争中,渼陂村成为了吉安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驻足地,1930 年,在渼陂召开“二七”陂头会议,毛泽东书记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将政府机关设在渼陂村万寿宫内。2005 年,渼陂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表 2-1)。如今村中还保留有各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这些红色历史资源吸引了影视剧制片人的目光,一些红色革命题材的影视剧都会在渼陂村中取景拍摄,如《井冈山》、《闪闪的红星》、《山重水复》等历史剧[27]。
........................
3 吉安地区渼陂传统建筑与装饰艺术特征分析 .................................... 29
3.1 文陂镇渼陂古村永慕堂 ............................................ 29
3.1.1 永慕堂宗祠概述 ................................................ 29
3.1.2 永慕堂形制分析 ....................................... 30
4 吉安地区渼陂古村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体现 ................................ 47
4.1 渼陂古村传统建筑木雕艺术 ........................................ 47
4.1.1 门窗隔扇 .......................................... 47
4.1.2 梁柱装饰 ....................................... 48
5 渼陂古村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 55
5.1 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 .............................................. 55
5.2 传统建筑现状分析 .................................................... 55
5.3 传统建筑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 57
6 渼陂民俗艺术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
6.1 方案设计思路和理念
6.1.1 设计立意
为响应国家号召,传承传统文化,以“保护·传承·发展”作为博物馆方案设计思路,保护和传承吉安地区渼陂古村传统文化遗产,并带动渼陂古村旅游的发展,以致最终实现经济富裕和文化复苏。具体主要依托渼陂古村独有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其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本方案以渼陂传统民居建筑作为载体,选取破损的遗址建筑加以修复改造,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生活场景等呈现出来,以构建集教育、宣传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空间,展现出具有渼陂地域特色的民俗艺术博物馆(图 6-1)。
建筑艺术论文参考
7 结语与展望
7.1 结语
本论文将吉安地区渼陂古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域环境和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渼陂古村传统建筑类型、布局特征和装饰艺术特色进行了整体提炼剖析,总结出吉安地区传统建筑在庐陵文化影响下各方面所具有的建筑营造规律特征,并阐述了渼陂古村传统建筑概况,将其进行归纳总结。
其次,通过将实地调研后得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对案例进行剖析后,总结出各传统建筑不同的营建特征,利用图表的形式将各个传统建筑进行分析对比,更为直观的展示了村中传统建筑特征和装饰艺术风格。
再次,将渼陂古村和周边相邻地区的传统建筑按建筑形制、建筑立面、装饰艺术三个方面分别展开对比,找寻这些传统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增加其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彰显出渼陂古村在吉安地区中心地带独有的建筑文化底蕴。同时,将村中建筑装饰艺术分为木雕、石雕、砖雕三个部分,在其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个案分析。
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把渼陂古村传统建筑艺术特征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元素相融合,进行民俗艺术博物馆环境艺术设计,找寻古代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装饰艺术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更多可参考借鉴的艺术设计元素。针对渼陂古村传统建筑的研究工作仍需深入,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得到其他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更好的将本地传统建筑传承下去,为吉安地区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