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加快了各国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促使不同群体的文化认同趋于一致。在此情境下人们应该认识到文化越来越需要民族身份的认同与辨异。[1]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符号,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灵魂。重视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识与重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向世界宣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一组道教彩塑,它是古代天文学与道教文化相互发展融合的结晶,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宝贵的艺术审美价值,属于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的一部分。由于玉皇庙内的造像并没有广泛传播,大部分人对二十八星宿造像知之甚少,该组造像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不应该被埋没。其次,由于近几年,我国潮牌服饰发展迅速,特别是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潮牌服饰,将二十八星宿造像元素与潮牌服饰相结合,是一个让该造像文化重新焕发活力的契机。
1.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作品蕴涵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将晋城二十八星宿造像与服饰设计进行跨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较少,与潮牌服装设计相关的文章更是罕见。本论文从服装设计的专业角度出发,来挖掘该二十八星宿造像元素在潮牌服饰设计中的价值,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首先,通过对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的研究,可以挖掘二十八星宿造像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彩塑造型作为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最外化、最直观的展示载体,其艺术风格与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外在色彩搭配,塑造手法,造型创作等各方面体现了它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通过分析二十八星宿造像的星座构成,了解中古代天文学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愿望。通过二十八星宿造像的服饰,可以了解道教服饰与元代服饰对雕塑艺术中服饰影响结果。通过分析二十八星宿造像的图案,可以折射出背后精湛细腻、工序繁琐而严苛的雕塑技艺;对其色彩的研究,可以反映它注重彩饰,并且古朴热烈的道教文化色彩;对其造型的研究,可以了解元代时期工匠进行雕塑所擅长运用的技法以及该时期的艺术造型风格等的特征。因此,本论文借研究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来探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让更多人意识到它珍贵且与众不同的传承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在潮牌服饰设计研究中的可行性与创新性,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点。对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和潮牌服饰之间的研究现状,有部分学者曾做过相关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对“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潮牌服饰”、“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与潮牌”等关键内容进行检索得出研究数据与结果,进而证明本选题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1.2.1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研究现状
通过对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有图书、学术期刊与学位论文三类文献,将其进行整理分析,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国外研究。国外对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的研究甚少,外国文献更侧重是宇宙中二十八星宿相关的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例如美国麦克斯·泰格马克教授的《穿越平行宇宙》[2],特伦斯·迪金森的《夜观星空》[3]等皆为探索星体在宇宙中的作用。目前笔者还未搜索到关于本课题研究的二十八星宿造像有关外国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关于国内研究。国内对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研究范围较大,通过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三类文献。首先侧重二十把星宿造像的文献,像刘操南的《二十八宿释名》[4],李勇的《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5],唐艳芳、耿礼彦的《我国古代二十八宿星官名称英译问题探讨》[6]等,是通过对二十八星宿的命名,发展以及演变过程角度来研究二十八星宿,为本论文研究二十八星宿造像提供了历史背景支撑。其次,侧重雕塑的角度分析造型特点,对二十八星宿造像进行研究。在研究柴泽俊与柴玉梅的《山西古代彩塑》[7]中,发现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造像是将人物与动物结合雕塑的造型,每个人物与动物的造型比例接近真实人与动物的比例。这个发现为分析该组雕塑的设计手法提供便利。而于晋红与岳海民的《晋城玉皇庙星象塑像艺术赏析》[8]不同,该文献以艺术鉴赏的角度,探讨了玉皇庙中星宿为题材的所有造像的艺术风格。最后,文化与雕塑的关系。例如许汪小洋、李彧、张婷婷的《中国道教造像研究》[9]是以中国道教造像艺术的角度,梳理了中国道教造像特点,并系统介绍了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塑像。整体来看,该组造像造型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但从国内外发展状况来看,近几年对于二十八星宿造像关注度并不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对其宣传力度不强,人们关注度不高。
....................................
2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概述
2.1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的历史渊源
2.1.1 晋城二十八星宿造像
二十八星宿造像位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殿内,是我国古代唯一一处以二十八星官为对象创作的道教彩塑。晋城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金城区府城村,创建初期被称作玉皇行宫,根据李安时在宋熙宁年间撰写的碑文《玉皇行宫之记》可知该庙创建于宋代。而元代碑文《玉皇行宫记》对二十八宿殿的记载以及殿内二十八星宿造像的塑造风格、造型等因素推测二十八星宿造像为元代作品。虽然元、明、清时期曾多次修缮玉皇庙,但塑像整体风格保持不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八星宿按照东、北、西、南四个方位顺序排列为: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奎木狼、娄金狗、昴日鸡、觜火猴、参水猿、井木杆、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而二十八宿殿中二十八座塑像依南面、西面、北面三墙而立。其总体布局并未按照天文学上顺序排列而是根据塑像造型穿插布置,由左向右依次为轸水蚓、翼火蛇、星日马、鬼金羊、参水猿、毕月乌、胃土雉、奎木狼、室火猪、虚日鼠、牛金牛、箕水豹、心月狐、氐土貉、角木蛟、亢金龙、 房日兔、尾火虎、斗木獬、女土蝠、危月燕、壁水貐、娄金狗、昴日鸡、觜火猴、 井木犴、柳木獐、张风鹿(如图 2.1)。
图 2.1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方位图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2.2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造型特点
2.2.1 人物形象与动物形象相结合
战国之前,二十八星宿已经被分成四组,每组有 7 宿,将东、西、南、北四方位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结合形成四象。东方青龙象为: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象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象为: 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玄武象为: 斗、牛、女、虚、危、室、壁。初唐时期,身为五行学家的袁天罡把二十八宿与五行相结合,在星宿名称中间加入木、金、土、日、月、火、水,并且与二十八种不同动物相结合,将二十八个动物名称加在宿名之后形成现在的名称。例如角木蛟,亢金龙等。而晋城二十八星宿造象是将二十八星宿拟人化为二十八位星君神官。这些星官刻画的生动形象。以西墙右起第八组造像尾火虎为例,此像为凶悍的武士形象,其右手攥紧拳头高举过头顶,面部为赤色,横眉竖起,圆目暴突,嘴巴用力扯起,黑色长发竖起,身上的每一处都透出暴躁的情绪。其身着胄甲,配有护心镜,一看就是能征善战的武士。身前的灵兽为一只猛虎,抬头长啸。也透出不可侵犯的气势。整组造型的巧妙结合,给人以威猛,彪悍的印象。二十八组造像人物不同,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整体形象丰富多彩,是的一次成功的设计组合。
2.2.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现实主义方面采用极为严谨的写实手法。据相关资料显示,二十八星宿造像坐于砖台上,高度在 1.55-1.69 米之间,与大致符合现实中的人的比例,创作者在塑造雕塑是,细致的观查人物的特点,将人的形态,姿势据实的描摹,用于作品创作中,例如娄金狗造像中,服装上的花纹都依稀可见。造像不仅对人物刻画还对造像表现的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准确的地描绘造像人物的真实状态。虽然在塑造手法上运用了高度写实的手法,但是对于意境的表现上,还是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创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结合创新的设计手法,反映了人们向往的世界。利用造像表现出的生活状态,来体现星君在天界的生活,同时表现出古人对神界生活的好奇感与浪漫主义情怀。让人既觉得是身临其境,又觉得遥不可及。是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完美结合。
图 3.1 基于街头时尚发展的潮流风格(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
3 潮牌服饰的概述·································· 18
3.1 潮牌服饰的定义·········································18
3.2 潮牌服饰的文化背景······································18
4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在潮牌服饰设计中的可行性························· 29
4.1 二十八星宿造像元素与潮牌服饰的联系······························ 29
4.2 二十八星宿造像应用在潮牌服饰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 29
5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图像元素的应用实践··························· 36
5.1 文创类产品设计·····································36
5.1.1 文创类产品案例分析···································· 36
5.1.2 文创类产品设计实践························· 36
6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在潮牌服饰中的设计实践
6.1 设计定位
1.人群定位
通过前期对潮牌服饰的研究,发现潮牌服饰在发展历程中深受青年亚文化的影响,这也决定了潮牌服饰在青年群体中有更大消费市场。其次,通过调研结果与数据分析发现,身为 90 后青年人对潮牌服饰更感兴趣。结合两方面,将本次服饰设计人群定位为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且热爱时尚的 90 后与追求与众不同的 00 后。
2.风格定位
本系列设计将晋城二十八星宿造像中的神怪异兽形象与潮牌服饰设计相结合,最终呈现的方式是以潮牌服饰为载体来表现晋城二十八星宿造像中的人物形象,在风格上结合潮牌的潮文化,与二十八星宿造像中的中国元素,在品牌风格的定位上是以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潮流风格为主,也是为其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结合的产品设计提供一些积累经验。在 90、00 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对服饰的审美要求有所提高,对于服饰的独特性有了更高的要去。本系列设计过程中将运用具象与抽象,夸张与变形等设计手法将二十八造像中的人物形象与动物形象进行重新创作的设计方式。使其不仅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体现潮流元素。
..............................
结语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作为中国古代道教彩塑,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天文学、道教文化、占卜术、造物学等内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对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从文创产品与服饰方面来完成对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元素的创新设计实践,以此来验证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在潮牌服饰设计中的可能性,寻找传统雕塑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可行性,进而展开了有关晋城二十八星宿造像在潮牌服饰中的创新设计,论证了本论文的可行性。
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作为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处以二十八星宿为元素的雕塑,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二十八星宿造像作为中国传统元素,为当代设计提供丰富的文化支撑与艺术灵感。
2.多方面的设计实践能够促进二十八星宿造像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承的觉醒。从文创,服饰的角度并结合当前流行趋势,探索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在当代设计的中的可行性,并为其在潮牌服饰上的创新设计提供宝贵经验。
3.实践证明二十八星宿造像元素应用于潮牌服饰设计的可行性,探索其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笔者认为通过载体转换,图案创新,色彩搭配方面将晋城二十八星宿造像用于潮牌服饰设计的领域,为后续相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方案。
笔者认为,在着重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对于晋城二十八星宿造像的文化元素进行传承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而将二十八星宿造像与当前流行的服饰文化相结合,通过开辟这种新颖且合乎时代潮流的传承方式,既能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又能对潮牌服饰文化给予创新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