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现代服装面料的设计已经与服装设计融合为一体,各种面料的处理手法和工艺形式变化多端,服装面料的组合和再创造逐渐成为服装设计又一次新的突破。而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走在一个很重要的复兴时期,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也被更多的人领悟到。但是,过犹而不及,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思考,对于传统工艺怎样被创新的道路,应该客观认识,不能再让传统工艺走上现代社会发展消极的一面,比如片面的利用其技法,而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为其长久的发展,也为自然界负责,找到适合现代生活,同时保留其精华的发展方向。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绞缬与羊毛毡工艺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虽然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被淡忘,但现在的事实证明这种古老的艺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很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当然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创新,使其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下焕发新的活力,更加具有魅力。希望在此工艺还有机会传承时,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魅力。同时绞缬与羊毛毡工艺的结合,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使面料创新和中国传统民族手工艺走向更加多样化,具有艺术表现深度的未来。
现在大部分的消费者除了对针织服装要求具有舒适的穿着感受之余, 还注重服装的个性风格和时尚化设计。绞缬工艺作为一种印染技艺, 在这个具有时尚化、个性化、人性化设计的时代是最好体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服装特点、增强服装美感的效果。羊毛毡工艺对可塑性、装饰性、趣味性的表达,越来越受到服装设计师们的重视。它是为提升服装和所用面料的美学艺术效果,与服装风格和款式的特点结合,运用新的设计思路及工艺,使现有面料的美感得到更大的发挥。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绞缬和羊毛毡工艺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结合应用,利用了针织面料组织结构,与两种传统工艺的特点,结合了三者适合的共通点进行创新,适合的才是好的设计。使针织服装在不同风格的设计中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在这方面体现出针织服装设计的创新性、艺术性以及实用性,进一步提高针织服装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促进针织服装产品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使传统工艺能够更多的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尽一份薄力。
第 2章 绞缬及羊毛毡工艺概述
我国印染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当完善的浸染、套染和媒染等染色技术。防染也是其中智慧的结晶之一,中国盛唐时期著名的“三缬”:绞缬、蜡缬和夹缬都运用的是防染的技术原理。其中绞缬应该是这些防染技术较为古老的,随手拿一根针,一根线,无需特殊制定的工具就可以创造出美丽、奇妙的图案。
绞和羊毛毡工艺来源于生活。这些技法因为人来人往传播开来,也或者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某个技法,在不同地方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但是每抵一个地点,随着不同的环境因子,不同的文化习惯,甚至使用者个人的审美观点,同样的技法又产生了变化,展现出彼此的特色。技法虽也传达了某些讯息,但利用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结构、主题、观念才是真正的重点。而这只要地区不同或作者不同,差异就非常大。因此,是不是使用同样的技法也许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为它们注入新的生命,延续它们的生存。
2.1绞缬工艺概述
绞在国际间有几个通用的名词,Plangi来自马来印尼语,大概意思为绑紧,另一个名词为Tritik,也是马来印尼语,即缝后再绑。印度语的Banda指的也是绑紧。在日本,绞称为Shibori,意思为挤压。日本在绞缬工艺上的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国际上更多的关注,因此,Shibori这个名词逐渐成为代表各种绞技法的名词(如图1)。英语系国家则将所有的绞技法都叫做“Tie anddye",意思是绑后再染。在中国,古代称为绞缬,缬为防染的意思,现今中国大陆的土话俗语称为扎染。至今,云南的大理白族、巍山彝族、四川自贡、江苏南通等地,绞缬工艺依然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2羊毛毡工艺概述
毛毡的制作历史悠久,使用的范围广大,根据公元前二世纪到三世纪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档案,目前最早使用毛毡的记录距今已有 5000 余年历史。从世界范围看,发现毛毡使用记录和毛毡实物的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地,中世纪后毛毡工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洲。在中国,使用毛毡的地区有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河北、山西、四川等地,使用毛毡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彝族、蒙古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藏族、门巴族等。这些民族在族源上多与游牧的生活方式相关,或与游牧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上趋同,由此逐渐形成了较为相似的制毡习俗。内蒙古地区在匈奴时期便有使用毛毡的记录,游牧民族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毛毡文化,周边的汉族也重视毛毡的使用,毛毡具有实用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礼仪功能。
毛毡的保暖性、防潮性、耐用性适合高寒地区、严寒的草原、大风气候,以及游牧民族迁徙的生活方式,由此,毛毡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须品,同时演化出了游牧文化。毛毡的原材料,动物毛,主要使用羊毛、骆驼毛、牦牛毛,是人类纺织史上最早被利用的天然纤维,种类很多,产地也遍及世界各地。毛毡面料组织结构紧密,孔隙小,隔热、防潮且又防震的无纺织物特点,使其特别适合制作寒冷地区使用的各种衣服、鞋、帽子帐篷等生活用品。如图3、图4
第3 章 绞缬与羊毛毡工艺特色及工艺介绍...............6
3.1绞缬工艺特色..................6
3.2绞缬工艺技法..............6
第4 章 绞缬与羊毛毡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工艺组合应用特征分析..............11
4.1绞缬与羊毛毡工艺在针织组织结构中应用特色..........................11
第5 章 绞缬与羊毛毡工艺在本人毕业设计针织成衣的设计应用....... ........14
5.1本人毕业设计针织成衣设计构思......................14
第5 章 绞缬与羊毛毡工艺在本人毕业设计针织成衣的设计应用
5.1本人毕业设计针织成衣设计构思
系列名称:沉·浮
设计说明:从布局组织结构和色彩都在诠释静水流深的沉,飘渺如幻的浮。不再迷茫,因为心在慢慢沉静,像一位手工艺者,只是静静的专注做一件事。
色彩构思:作品绚丽的色彩与白色织物形成明显对比,再细看能看到沉着低调的白色针织肌理。彩色中冷与暖的呼应,整体中又有彩与白的对比,象征着沉静与漂浮。色彩自然的融合,是羊毛毡湿毡作品的特点之一。
款式设计:整体系列款式上采用简洁的廓形、长短松紧搭配的层次组合构成系列服装设计。丰富的面料特征与流畅简洁的结构形成对比,呈现多元的视觉效果。
材料选择:为了使织物更好的毡化,选择了未经缩绒的100%羊毛纱线,这是材料选择的一个很基本而又重要的关键。毛毡特有的肌理感让服装造型有更好的硬朗感和视觉感,增加了触觉与视觉的温暖效果。
工艺特征:在裁剪类针织面料创作中,把绞缬与羊毛毡工艺结合应用在针织面料上的效果,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工艺手法的思考角度。把工艺平面效果处理之后,可以得到防毡部分和毡化部分的明显对比,如应用工艺立体效果,也可创造出更多趣味大胆的作品(5.2.6后处理章节中会具体解释)。
第6章 结论
经过实验证明,绞缬与羊毛毡工艺在针织服装设计中是可以应用的,并且有更多的创作空间。本文合理的运用三者的特点,创造出新的肌理效果。
从绞缬为出发点来看,利用它绞的技法,进行防毡,而非通常的防染。针织可拉伸的空间比梭织更大,可塑性更强,保形性好。
从羊毛毡为出发点来看,传统的毛毡是无纺的,由毛状的纤维加工而成,没有特别的肌理效果,而在针织的基础上,可以更快的达到毡状,更加稳定均匀。结合绞缬的防毡,创造出更多肌理和图案的可能性。
从针织肌理设计为出发点来看,针织肌理设计在针织设计中极为重要,羊毛毡与传统针织服装的原料有很大的契合性,都是羊毛,把两者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效果。再加上绞缬工艺的辅助,提供了更多跨越的变化。
本文的实践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经过动手实践,产生了更多新的想法,可以继续延伸。比如让绞缬防毡的过程,加上染,也可以出现更多的效果。还可以运用更多绞的技法,创造更多图案造型。也可以利用毡化之后,在突出的防毡部位中,进行填充,使其更加有立体感,造型更有趣,等等。
写论文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从只是单纯的喜欢传统工艺,到找到一个具体的点,逐渐深入了解,翻阅更深层次的书籍,向老师学习,亲手实践,总结经验,结合现代生活环境,更进一步发展创新。这才是正确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向,一定要在做的基础上,才会有新的创新。
参考文献(略)
绞缬与羊毛毡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工艺组合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绞缬,与,羊,毛毡,在,针织,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艺术论文文章
- 1988-2013年中国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关注
- 模块化家用空气净化器设计研究
- 析歌剧《白毛女》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的
- 基于iPad移动阅读应用产品的视觉体验设计研
- 适合老年人生理特性的电脑桌椅设计研究
-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
- 近十年来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的嬗
-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老年人洗衣产品界面原型研
- 视觉与感知——试论中国现当代黑白木刻版画
- 家居中造型对生活方式与情感影响的研究
- 电影蒙太奇手法于历史街区空间中的表现和应
- 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融入历史文脉的设计研究—
- 皮革艺术创作思维及表现形式的创新研究
- 增进儿童之间交互需求的玩具设计探索
- 丽江古城景观小品的装饰特色设计探究
- 基于北京“大红门”家居纺织品类的用户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