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东湖公园滨水休闲区景观设计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20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当今,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愈发注重生活水平的质量,对居住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毗邻居住地最富价值的地块——公园,它成为人们日常外出的美好向往。公园也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所处地块密不可分,是城市最具代表性以及发挥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地。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社交、娱乐、休憩、游览等活动的自然生态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公共空间。从目前的城市公园建设实例来看,公园建设发展迅速,功能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同时承载了城市的文化、人文风貌和社会观念。公园的合理规划是完善城市职能,提高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具有水域的城市公园,是城市的形象窗口,能够使人们从滨水绿地中感受到其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历史特色。(图 1.1)对于整体环境来说, 滨水地块设计以整体公园环境为背景,是公园中重要的部分,也是人工与自然的组合。对于设计而言,公园的区域性规划设计为此类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价值,并使相关滨水景观理论知识得到充实。


1.1 选题背景
如今的城市公园实质是西方现代城市化的产物,古代的城市公共园林逐步演变成为今天的“城市公园”。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为了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游憩娱乐活动空间和享有公共用地的平等性,许多城市开始保留公共绿地,建造公园。公园早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滨水区域的设计成果,它是居民最受青睐的场所。首先,滨水区域丰富的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为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便利。 其次,它不但是生命群落的栖息地,而且能维系水中生物的生命。再次,水与植物及草地构成的绿色景观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再次,可供满足人们亲水与亲近大自然的需求。最后,温润的气候条件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炎热的夏季一方面起到降温的作用,另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新鲜空气。
改革开放后,国内城市公园有了较大发展,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从整体上看,公园的景观设计参差不齐,未真正做到生态保护和安全性,植物配置未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组合。针对公园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综合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以宜春东湖公园滨水休闲区景观设计为例,解读滨水休闲区景观设计在公园设计中的运用,从而达到对城市公园环境的补充和延续。

1.2 研究现状
城市公园的滨水区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相融的课题,也是公园设计中的一个分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中,很多公园兴建起来大都缺乏本土化特色,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公园的生态效益也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此类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政府、业界学者以及设计师的关注。
城市公园各地块缺乏特色,主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人工痕迹太强;二照搬模仿复制太多,缺乏趣味性,无生气。人工痕迹太强表现为:运用太多现代的元素,丢失了自然生态的本质,追求现代化带来的新鲜感、刺激感。部分公园的建筑或是构筑物造型色彩过于独特,视觉冲击力太强,照搬复制到另一个场所,造成与整体环境不相协调的后果。
基于以上通病和情况,各地开始反思并重新定位城市公园。极力倡导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生态设计”这一理念指导公园的整体设计,人与自然的关系暂以得到缓和。再加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人们保护自然,创造自然的人工意识更加强烈。
还有,根据作者搜索互联网相关数据信息,截止去年为止,建设国内城市公园案例总数达 500 个。此外,各类城市公园成功的案例分析及文章数据也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将以生态设计、本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城市公园的滨水休闲区景观设计,从而得到适合其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第 2 章 城市公园概述

2.1 国内早期的公园情况
国内的城市公园的由来可追朔至古代的私家园林,在1840以前,都是以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即我们常提及的古典园林。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享乐的需要,把欧洲的“公园”传入我国。当时的公园不对华人开放。之后, “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等一批公园的陆续建立,都是供外国殖民者休憩娱乐的场所,其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法国规则式,有大片的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国外公园的特征大都体现在这些公园的功能布局和风格上,为之后我国公园的发展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图2.1、图2.2)

1885年,张园建立了一个带有娱乐设施的公园。当时的公园对公众开放,园内设有剧场、电气屋、照相室、网球场、餐厅、舞池,还供应茶和点心。园林的陆续建立成了各自进行社交、展示的场所。随着戏院的衰落,西洋影戏的出现,其首次推出在公园放映。可见当时的园容时刻在推陈出新。
1917年,“先施百货公司”开张。特别是其屋顶平台,建有大型的游乐场,场内有苏滩、本滩、大鼓、魔术等,同时在平台上设有花卉、盆景,这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屋顶花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的公园局面是数量少、园容差,但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动植物展园、儿童公园、展览厅、茶馆等设施,初步具有一些适合国内活动的内容,同时也是中西风格混杂的公园。

2.2 我国现代城市公园情况
现代意义的城市公园实质上是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结果,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后,国家的重视使公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各方面不断发展,设施不断健全,为了改善当地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城市公园的建设中,积极扩建、改建、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当时的景观设计上以造景为主,植物的搭配主要满足观赏的需求。总体布局不太合理,中心绿地少且建筑、人口密度高,难以满足市民需求。
各城市受公园成功案例启发,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公园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上也得到了提高。在设计理念上也有了重大的变化,生态园林的提出,使人们对于公园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各城市为满足居民需求,打造了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亲近自然和开展文化教育等多能的重要场所。公园的类型种类也在逐渐增多,有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
公园建设的范围慢慢地从城市延伸至农村,公园活动内容多样化,景观形式也在增加,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业余生活,并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公园的城市公园的发展,不但除了美化了环境,还在空气、气候、噪音等方面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满足了居民日常需求,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当今,城市公园相关的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3章 城市公园滨水休闲区景观设计分析 .............................. 9
3.1公园滨水休闲区景观设计理论依据 .............................. 9
3.1.1基于环境空间理论的依据 ................................. 9
3.1.2基于心理学环境理论依据 ................................. 9
第4章 设计案例分析(宜春东湖公园滨水休闲区) ....................... 10
4.1项目背景与基址概况 .................. 12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29
5.1 结论 ................ 29
5.2 展望 .............. 29

第 4 章 设计案例分析(宜春东湖公园滨水休闲区)

4.1 项目背景与基址概况
4.1.1 项目背景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袁州新城位于宜春市中心城区东部(图4.1、图4.2),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州新城的发展将在城市快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该区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近年宜春城市发展迅猛,用地扩展迅速,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已将该区纳入城市建设用地,为本区发展提供了依据。袁州区的行政中心已迁入本区,再加上高铁、普铁火车站即将交付使用,袁州学校已完成竣工,也为新区建设带来了机遇。
新城已经完成行政中心、市民公园、烟草公司的建设,袁州大厦正在施工中。 袁州新城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为了营造更好的城市形象,袁州结合东湖的保护开发,启动了东湖公园的建设。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论文主要对城市公园的作用、历史、发展、分类及公园滨水休闲景观的构成要素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熟知了城市公园的相关理论,于此同时对基地进行了调研,获得了一些真实体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下,对宜春东湖公园滨水休闲区进行了景观设计,但是仍存在着几点不足:
①对基地现状植被的认知不够,造成在植物配置上遇到比较大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互联网信息进行更多的了解。
②滨水休闲区的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涉及了景观、生态、环境心理学、人文历史等多门学科。鉴于本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限,对于论文中的案例分析、项目的景观设计可能存在一些遗漏,有待于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2 展望
人们总是向往美好的原生态景色,置身于美丽的滨水休闲区,感受水边风景,或是静静地休憩或是互相畅怀地交流,给人带来身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看到驳岸,地面铺装、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景观要素的有序搭配,主次分明,自然与人工的高度结合,整体画面和谐。在与景区亲密接触的同时,能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滨水休闲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滨水区的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