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研究的问题
校园里最生动、活跃的莫过于学生,他们在校园环境中会发生多种户外活动,一个邀请型优美的户外环境会吸引人们在这里发生更多地交流活动,然而每一种活动的参与者或者观望者,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喜好,他们通过在这里活动,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增加彼此间的交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立和健全的人格。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独立生活、不善交往、不会为人处世甚至自闭等问题不断显现出来,根据我们2012年在上海七所不同的大学中的调研,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有接近40%的同学认为影响他们对于学校的认同感的是学校的整体氛围和生活设施是否方便舒适。不难看出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生活,滿染学生的性情。而什么样的校頭环境才是更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目前国内对于校文化环境建设的研究扣对多,几篇关于校园环境情感化设计的文献,但是面铺的相对较幵,特别是关于整体规划的偏多,运用的研究方法多数是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因此对“人”的实际需求考虑欠缺。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是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们所真正需求的,又是什么样的空间能吸引他们走出教室和寝室,参与到环境中进行各种学习,交流和活动?这个问题贯穿研究的始终,成为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1.1.2研究的意义
路易斯康曾在“形式与设计”中耐心而深刻地阐述了大学诞生的自身愿望”,大学是一个圣所,“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一群人讨论他的理解,他并不明白他是个教师,他们也不明白自己是学生。”—群人为了知识交流聚集在一起,是自在自为的行为。路易斯康还认为大学的原初是两个人坐在人树下交流思想,并且认为坐在树下的人所具有的最动人精神是他意识到了每个人的个性,大学源于思想交流。路易斯康言语间暗示出大学本质上受交往意愿所驱动,促使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作用和互相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⑴。
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需要充分结合物质特质与校园生活。校园环境中的情感空间,要使人与环境发生互动,让空间产生意义,并能让学生认同这种空间。想要真正了解校园对于人的意义,需要深刻了解校园内各种生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空间的要求。一个开放的邀请式的空间具有很强地包容性,随时可以轻松地进入这个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各种交流活动,它给人的感觉是包容地,积极向上地。而一个拒绝式的空间随时都是封闭的,拒绝人的进入。校园的空间形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和空间精神的形成。一个富有人文气息、情感体验以及场所精神的大学园需要不断结合师生的需求,设计具有包容性的邀请式空间。
1.2研究方法
1.2.1叙事性研究方法
因此在以上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本研究采用叙事性研究方法中开放性的访谈法,研究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这些需求给情感化体验空间的设计提供设计思路。笔者简单介绍此次研究,并说明本研究选择该方法的原因。
选择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开始之前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证实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用科学的实证和归纳总结方法可以界定和控制它,是一种定量研究。另一种是认为世界上并非只存在一种客观实在,而是存在多种具有联系的事物。研究并不是演绎出一般规律,在于描述个案,这就是质的研究。
叙事性的研究方法起源于人类学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况下,采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分析文献和个案调查等多种资料搜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研究,使用归纳分析材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这种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再现当事人的视角,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构建作“解释性”理解。此类研究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和交往,研究者通过自身经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构建进行深描。研究者在当时当地搜集第一手的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的行为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构建理论,这种方法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而量性研究是证实有关社会现象的平均情况,比较适合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进行数量上的计算,是从研究者已有的假设入手,收集数据进行验证。叙事研究适合微观层面对事物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强调在时间的流动中事物的发展过程,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与量的研究方法比,此种研究擅长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发现问题或者提出新的问题的视角。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大学校园环境的主要概念
2.1.1大学校园的空间特点
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类,可分为:学生活动空间、教师活动空间、教职工活动空间外来人员活动空间。但这几个空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之间都有交集存在。根掘使用功能不同分类,可分为:礼仪空间、教学空间、交通空间、集会免问、运动空问、休闲空间、交往空间、广场空间等。礼仪空卩是人们对校阅感受的第个决定因素:教学空间即是教学楼内部的环境空间,是学生可以休息、交流的空问;交通空间的环境设计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而它恰恰又是交流最容易发生的空间集会空间是个较公共的、可以有多人聚会、交流的空间;休闲空间则是一个私密的、多是为个人提供休息、思考的空间;交往空间则是一个较私密的、多为2—3人提供交流的空间;运动空间和广场空间则是两个完全公共的开放空间,主要为各种公共活动提供场所。根据使用时间不同分类,可分为:白天使用空间(早晨、中午、下午)、晚上使用空间。在进行空间的设计时,既要考虑它在白天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兼顾其在晚上的使用功能,尽可能的创造多功能、多用途的环境空间,而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
环境空间根据需要不同,又具有不同的性质,主要分为“私密性”与“公共性”,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渐变,其中包括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因此也就包括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同时它们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私密性”不是消极的远离、封闭,而是积极主动的选择,“私密性”不仅针对个人,而且针对某个群体,即某个团体有时也有“独处、拒绝外界打搅”的愿望。另一方面,“公共性”空间不仅应注意空间形式的幵放性,而且应提高空间内容的丰富性。有些场地虽然很开敞,却是大而无当,人们在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根本不可能实现公共空间应有的价值。由此可见,“公共性”不仅指大家都可以进来,而且指这个空间是否能为更多的人提供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大家有一定的理由在此逗留。同时“公共性”和“私密性”空间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可达性。
2.2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设计的相关概念
随着知识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建筑界有关高校规划及校园建筑设计方面的理论己伴随教育发展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相关的校园绿化风貌也有了一定的文献论述,然而对于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指导方面还有待补充和进一步完善。这种状况在国内外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这一领域的研究中都有所表现。
随着“人居环境”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同时对高校的校园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面对如今正在进行的全国大规模的高校改建、扩建、再建的浪潮,一些关于校园环境的设计理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期待。
近年来,各界对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日益重视,一些与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相关的文献也层出不穷,其中有许多理论对于高校校园环境设计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年召开的“高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上,多数研究都从校园规划、建筑、环境设计的某些方面提出了新的观念与见解。如清华大学高冀生教授在《当代高校校园规划要点提示》中,分析了当代校园的新特征,从校园规划的必要性和作用、校园建设的模式、规划设计的要点、规划设计的新理念、规划工作程序等几个方面为高校校园规划拟一个提要。东南大学的王建国教授将大学校园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场所感的创造与城市设计中相关课题进行对照,借鉴城市设计的相关经验,指出了近几年大学校园规划的些许误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台湾大学的黄世孟教授也提出了高校“隐形的校园”的概念,阐述了大学校园与其周围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主张营造大学与城市互动之发展的新模式。
第3章大学校园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设计的研究过程............19
3.1访谈对象的选择..........19
3.2首次访谈——寻找切入点,为深入访谈做准备.........19
第4章创造一个情感化体验空间——华东理工大学英语角改造.........38
4.1前期分析............38
第5章总结.........49
第4章创造一个情感化体验空间一华东理工大学英语角改造
4.1前期分析
华东理工大学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勤奋求实”是学校长期坚持的治学方略,也是一脉相承的办学传统。
在学校文明和优秀的背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校园学习氛围浓厚的认同是比较高的,但是校园归属感不是很强,学生在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或多或少的沾了学校的气息。对于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的需求,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因此本次设计将选取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的英语角,位于整个学校的中心位置,临近大草坪和第六教学楼(英语楼)。本次设计将结合学生的访谈需求,设计一个开放的多元化情感体验空间,不断增加学生学习和交流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第5章总结
关于人和情感化的研究仅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很难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之上,选择了人类学的叙事访谈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及感受,结合场地调研和分析最终得出关于大学校园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设计研究的分析与建议。
此次英语角的改造项目,针对华东理工大学的特色,结合访谈中学生对于生活在校园空间中的感受进行再设计,充分挖掘了场地的现有资源,并做到合理利用,通过不同方式的体验活动的设计来増加校园内低强度的接触形式,使英语角的空间通过事物与人的感觉器官共同作用于环境中的师生,提供直接、真实的感官刺激,传递环境信息,以此来体验、感知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不仅仅要满足使用功能,更要将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特别是要注重校园文化的挖掘,更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的塑造需要不断地向行人发出邀请,让他们感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主动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大家会在空间中发生交流和互动,进而形成自己特定的回忆、激发更多的活动、形成丰富空间、创造故事,铺垫历史,让校园更加具有活力,唤醒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美的发现,启迪他们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空间能留给师生更多的回忆,增强校园的归属感。
本项目并未落实到实际场地中,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还存在不足。但项目希望通过英语角的改造项目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能将小空间的情感体验设计推广至华东理工大学的空间设计中,不断增强空间的包容性和接纳性,使空间能够随时传递出友好的信号,向行人发出邀请,从而使人们在空间中进行多种交流和体验,形成自己特定的回忆,最终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略)
大学校园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设计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大学,校园,邀请型,情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艺术论文文章
- 设计修辞学在信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Art Deco与上海20世纪早期艺术设计研究
- 绞缬与羊毛毡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工艺组合应
- 1988-2013年中国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关注
- 模块化家用空气净化器设计研究
- 析歌剧《白毛女》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的
- 基于iPad移动阅读应用产品的视觉体验设计研
- 适合老年人生理特性的电脑桌椅设计研究
-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
- 近十年来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的嬗
-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老年人洗衣产品界面原型研
- 视觉与感知——试论中国现当代黑白木刻版画
- 家居中造型对生活方式与情感影响的研究
- 电影蒙太奇手法于历史街区空间中的表现和应
- 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融入历史文脉的设计研究—
- 皮革艺术创作思维及表现形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