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莨纱绸的传承发现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30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莨纱绸的历史与现状

莨纱绸,俗称香云纱,拥有悠久的历史,产生于岭南地区湿热气候下的特殊的丝绸织物,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染织业的成就,一直被看作我国不可多得的优良真丝佳品,曾经盛极一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远销印度、南洋以及欧美,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时尚面料。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染整技术的进步和各类新型纺织产品的层出不穷,莨纱绸受到冲击,产量逐年下降,市场逐步萎缩。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桑田逐年萎缩,工业化污染严重,用于制作莨纱绸的薯莨和优质河泥日益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加之市场上涌现了大量价廉物美的棉纺织布料,导致莨纱绸相关产业趋于衰落,市面上莨纱绸已难得一见。进入 21 世纪,人们开始崇尚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国家、民间组织和企业家对传统文化传承愈加重视,莨纱绸在饱受风霜后,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又一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开始了新的起点。终于在2008 年6月,“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 Ⅷ-107) 。

“非遗”过后,莨纱绸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很多人认为有利可图纷纷加入莨纱绸的生产,造成产量短时间内激增,市场供大于求,不少企业因此倒闭。2012年顺德的莨纱绸产量不到 200万米,仅幸存三、四家晒莨厂也库存积压,经营维艰,原本“大肠梗塞”的市场也预计需要好几年才能疏通。

虽然在业界有关莨纱绸起源的说法众说纷纭,对于莨纱绸的叫法也是各执一词,本文暂且摒弃差异,求同存异,从莨纱绸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探索莨纱绸产业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的方法

1.2.1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状况;有关莨纱绸及其加工工艺的历史记载;当下莨纱绸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关岭南文化等文献资料的研究。

1.2.2田野调查法

在顺德、南海、番禺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大多是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莨纱绸及其染整工艺的调研,了解其加工流程及晒莨厂生产状况;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与莨纱绸设计师进行了深度交流,从生产企业、设计师实际工作中面临的角度出发,收集到相关信息,了解当前莨纱绸发展现状。

1.2.3实验法

通过实验验证莨纱绸的服用特征,为莨纱绸产品的研发提供借鉴。

第2 章 莨纱绸及其加工工艺的发展概况

2.1 莨纱绸及其特点

莨纱绸,有莨纱和莨绸两种,生产于中国广东省。莨纱绸的制作分为坯布织造和晒莨加工。莨纱的坯纱是用桑蚕土丝在平纹地上以绞纱组织提出满地小花纹,有均匀细密小孔眼的即有扭眼通花结构的提花沙罗织物;莨绸的坯绸则为平纹织物,如图 2-1,2-2。晒莨工艺是用野生植物薯莨茎块的汁液(含有单宁及凝胶)为天然染料,反复涂晒于真丝坯绸上,经多次日晒后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胶状物,再拿富含铁质的珠江三角洲特有的黑色塘泥均匀涂抹于织物一侧表面,经反复晒干,水洗后得到阳面乌黑阴面黄褐的产品[3]。也有晒莨不覆泥的,绸面则呈棕红色。

莨纱绸经过涂层处理加工后挺括而不易抽丝,它的绿色环保特色明显,经晒莨加工后的莨纱绸的性能产生了独特的变化,防水透湿、耐碱性和抗紫外线辐射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适合于夏季、湿热地区和水上作业人员使用。同时,由于薯莨本身就有药用功能,有防霉、除菌、除臭等功效,所以一般认为莨纱绸服装也具有相同的“医用”效果。

2.2 莨纱绸染整工艺概述

2.2.1主要原料

1)坯纱绸

莨纱绸染整工艺前需将坯纱绸煮练,其中多为真丝纱织物或者薄型真丝纺等桑蚕土丝绸,见图 2-3。坯纱绸按照花型分为提花、平素等;按照组织结构分为平纹组织、纱组织等。

2)薯莨

也叫红孩儿、染布薯等如图 2-4,为多年生宿根性缠绕藤本植物,多产于两广、云南、浙江等地,药用有活血、止血、解毒等功效。其块茎形似芋头,表面为紫黑色,内为棕红色,富含单宁及胶质,将其粉碎、过滤后,用其汁液,如图2-5。

3)河泥取自广东佛山地区独特的富含铁离子的河泥如图 2-5,此河泥要求采集自生态环境保护较为完整的,没有经过垃圾废弃物污染的河流,是没有沙的灰黑色细腻淤泥。河泥的含铁量要适中,若含铁量不足,易导致涂泥后莨纱绸阴面不够乌黑油亮,若含铁量过多则会导致涂层过厚,晒莨后黑色胶涂层易脱落,强力不足。

第3章 莨纱绸传承创新的必要性 ………10

3.1 莨纱绸及加工工艺的功能分析 …………10

3.1.1 服用功能 ………………10

3.1.2 美学功能 ……………10

第 4 章 莨纱绸传承创新的路径探析 …………………15

4.1 确保产品质量,端正传承态度 ……………15

第5章 技术要素创新——莨纱绸服用过程中织物风格变化评价 ……………19

5.1 实验设计 ………19

第 5 章 技术要素创新——莨纱绸服用过程中织物风格变化评价

对于莨纱绸技术方面的创新应加强对莨纱绸科研的投入,使莨纱绸面料可以结合其他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防脱色技术、防褶皱技术、红外技术等开展功能性服装等产品的研发设计,让古朴的莨纱绸在服装设计中找到功能性的契合点,使莨纱绸服饰在交叉学科技术与艺术中不断得以改进而升华。同时不断深化莨纱绸自身的优势,易洗快干、除菌防臭等医用功效,吸收和隔离紫外线的特殊作用等,可以开发具有保健功能、健康环保理念的保健内衣、服装及其他产品。此外,研究莨纱绸染整技艺的着色机理为现代技术发展提供借鉴,加深对莨纱绸品种的研发,拓宽原材料的适用性,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改善面料手感、提高织物品质、织造纹样以及织物表面肌理效果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研究莨纱绸的传承与创新,本课题针对莨纱绸面料的技术要素进行了实验论证。莨纱绸表面性能与外观风格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它具有与普通丝绸迥异的质感,手感挺爽,富有身骨,具有明显的纸质感。织物在穿用和保管中由于汗渍、光照、摩擦、洗涤等原因往往会发生褪色和变色现象,莨纱绸也不例外,但民间一直流传莨纱绸衣服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柔软而细亮,颜色富有光泽,是一种越穿越舒服、越放置越有价值的服用材料的说法。为了莨纱绸更好的传承创新,探究莨纱绸面料是否具有“越久越有价值”的特性,以确定莨纱绸的放置时间,节约研发成本,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以广东传统手工生产的莨纱绸为对象,通过模拟莨纱绸织物的服用过程,对莨纱绸在服用过程中的织物风格变化进行研究,探求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达到最佳性能的条件,为进一步研发、生产以及莨纱绸织物产品创新提供依据。

结论

莨纱绸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民们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世代积累下来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它是活化的民族瑰宝。它以独特典雅的韵味,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以及特殊的功能性成为丝绸中的佼佼者。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发展瓶颈,受到了时代的冲击。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走访莨纱绸从业人员,对莨纱绸及其加工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总结了莨纱绸传承创新的必要性,对莨纱绸的功能与价值、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文章重点研究了莨纱绸产业发展的困境,发现传统生存环境的消亡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莨纱绸研发、设计与生产及运营模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等问题致使莨纱绸及其加工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制约,提出了对莨纱绸可持续传承与创新的建议和措施。对其在当今的应用与发展做出抛砖引玉的思考,认为莨纱绸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加强行业规范,自身特色的保持与拓展,设计与研发的投入以及消费市场的良性运营机制的发展等。其中,文章针对莨纱绸传承创新做了技术上的实验研究,发现莨纱绸面料越穿越舒适,越久越有价值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为进一步确定莨纱绸的放置时间,挖掘其内在价值,寻找织物的最佳使用状态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为更大程度的开发利用莨纱绸及后延产品的研发提供借鉴。

论文的局限性:

本文虽然对莨纱绸及其染整工艺的发展做了基本的梳理和分析,但因时间的局限没有对莨纱绸的历史渊源、莨纱绸生产及其应用厂家发展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此外,得出的创新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验证与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