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27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社会需求的激增极大地促进了服装工业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服装厂纷纷成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服装产量开始突飞猛进,到1985 年,服装的内、外销生产都创造出历史最高水平。80 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口创汇的实际需要以及国际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给服装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以出口加工为主的服装企业异军突起,服装加工能力迅速提高,并且在产品种类上不断丰富,完全突破“老三件”(村衫,单衣、棉服)和“老三样”(学生装、军便服,中山装)的生产范围,全面进入到品种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改变,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向服装强国学习、借鉴,不仅在企业中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而且在各大服装高校中广泛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正是在这一时期,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结构造型的重要方法及工业制版的先进技术手段被正式引入中国。
9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服装行业经过数量发展阶段、品种发展阶段的积累,迈进了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国际服装市场相对饱和、国内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的双重压力,许多企业纷纷转型,改变以往“粗放经营、低品质、低价位”的经营方针。导人“CI” 战略,走上企业与设计师结合之路。由于立体裁剪与传统平面结构造型方法相比具有直观性、灵活性、准确性、辅助完善性等优势特点,更能适应个性化品牌服饰的生产设计需要,因此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不仅作为结构造型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服装院校广泛普及,同时也在企业中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

1.2 研究现状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观念的改变,企业的转型为新的生产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随着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生产环节中实际需求的与日俱增,立体裁剪相关学术研究也开始备受关注。如图1所示,从2006年至2012年,立体裁剪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目前在万方数据库中以立体裁剪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论文就有 356 篇。论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关于立体裁剪教育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立体裁剪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良等几个方向,代表性的文章有北京服装学院赵明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立体裁剪课程内容设置研究》、三亚学院杨样的《国内本科立体裁剪课程教改综述与反思》、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薛再年的《立体裁剪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等。

二是关于立体裁剪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方式、方法的讨论。按照论文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一部分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对立体裁剪适用性的分析,并逐步发展至对立体裁剪技术方法的介绍以及其在服装制版中的应用方式方法的探究,近几年,研究重点又开始转向如何更好地发挥立体裁剪创新性优势并将其推广至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代表性的文章有浙江理工大学戴建国的《立体裁剪及其适用性分析》、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李兴刚的《无放松量立体裁剪——平面设计青年女子服装原型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王子欣的《袖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黄永利的《基于立裁工艺的艺术创意与技术融合研究》等。

第 2 章 西方国家立体裁剪发展概述


有关立体裁剪的起源,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议。有人认为其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还有人认为,原始社会,人类将兽皮、树叶、树枝等材料加以整理,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固定,制成早期的服装,这种制衣方法就是最原始的立体裁剪,因此立体裁剪应该是早期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而不能简单的界定其起源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民族。然而不容质疑的是,在东方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制衣材料、裁剪方法的进步而逐渐抛弃这种原始的服装制作手法,转向平面裁剪造型的时候,西方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在经历服装的非成型阶段、半成型阶段之后,重新开始尝试使用将面料直接覆盖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制衣的裁剪手法,并经过几百年来不断地继承、发展、改良、创新而形成今天我们所广泛熟知的现代化的立体裁剪。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立体裁剪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以时间作为节点按照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立体裁剪、近代立体裁剪、现代立体裁剪。

2.1 近代立体裁剪的起源

中世纪开始,由于北方日耳曼民族入侵,欧洲服装开始逐渐由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古代南方宽衣造型向北方的窄衣样式演进。
11 至 12 世纪的罗马式时代,在窄衣样式基础上为使服装尽量与人体贴合,欧洲人开始尝试将腰部多余的面料去掉,采用半圆形的布料来迎合腰部两侧的曲线,并创造性的在侧摆处加入三角布来增大臀部的松量[7],赋予衣服立体造型最基本的概念。但不足的是这种改良仅局限于对女装侧缝的处理,并没有脱离二维结构的限制,而且这种结构处理手法,在服装上增加了破坏其整体美感的褶皱,所以合体性问题解决得并不理想。
13 世纪开始,东西方贸易之路的打开,使得商品经济得到极大繁荣,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冲击着封建主义上层建筑,被禁锢近千年的人性开始复苏。欧洲社会进入到一段最具特色的时期—哥特时期。哥特时期的服饰,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都开始向表现体型的方向发展,收腰合体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 继承与创新
19 世纪缝纫机开始在法国出现,服装开始可以批量化的进行生产,但是手工制衣由于其工艺的考究,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然而这一时期的服装由于过分追求装饰工艺的复杂性,忽略了结构造型的创新,立体裁剪技术虽然在不断重复的手工制作环节中得以继承,但是发展十分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的发展使得原本昂贵的服装面料被大规模生产,原本制作工艺复杂的缎带、花边可以轻松快速制作,富人们再也无法通过昂贵的布料和装饰来显示自己的特权,服装设计的概念正式出现。
1859 年英国人查理?沃斯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店,开启个人服装设计的先河。遗憾的是沃斯的设计并没有摆脱古典主义思想的束缚,仍然是采用 S 型或 A 型的线路设计传统的女装裙衫,裙衫内部依旧是以紧身胸衣束缚女性的身体。沃斯之后的设计师,如保罗?波利、可可?夏内尔等,由于受到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设计理念逐步革新,实现了服装设计从以“衣”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在此基础上,法国设计师麦德林维奥涅特以对面料性能的熟练把握及高超的造型技巧发明了闻名遐迩的斜裁法,采用将面料45 度倾斜使用的方式,利用梭织面料的自然弹性特点,直接在人体模型上进行造型设计(图 7),并通过反复实验缠绕、打褶、别布和裁剪达到理想的造型效果(图8)。斜裁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传统立体裁剪中通过大量省道和破缝处理来实现服装立体化效果的结构造型方式,使得服装更加漂亮、自然、贴合人体,并创造性的通过立体裁剪将服装的结构设计与款式设计统一结合,实现了立体裁剪从主要复制人体表面形状到进行服装造型设计、研究更好的布料裁剪手法和创造更好的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的重要转变,立体裁剪发展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第3 章 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 ................ 10
3.1 立体裁剪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与实践 ................11
3.1.1 服装高等院校立体裁剪课程的开展 ................. 12
3.1.2 多种教育形式并行发展 ................13
第4 章 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的总结与分析 ............. 31
第5 章 提高立体裁剪运用能力的方法探寻 .......... 33

第 5 章 提高立体裁剪运用能力的方法探寻

通过对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状况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客观存在并不代表决定性,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进行改变的。目前,随着立体裁剪教育的普及,以及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立体裁剪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展示空间,并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所接受,立体裁剪已经成为服装设计和制版的主流技术。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探寻合适的方法,快速提高服装从业人员对于立体裁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推动内地立体裁剪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于立体裁剪的学习经验,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了探索与尝试,认识到研究经典、从大师作品中吸取经验是培养服装立体空间意识、积累立体裁剪经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一个成功的服装品牌都有自己显著的结构风格,而这种结构风格通常在经典的款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VERSACE 借助斜裁方式将生硬的几何线条与柔和的身体曲线之间巧妙的过渡,其极代表性的 CUT-OUT 剪裁;CHANEL 女装通过简洁线条对精美、高雅设计风格的展现,以及独特的领型、口袋造型;BALENCIAGA 时装一脉相承的极致的比例、雕塑一样的立体效果。总是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启示。向大师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重要的是在模仿之中学习大师们的设计思维和对立体裁剪的运用方式,通过总结与思考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验证,提升自身对于立体裁剪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第 6 章 结语


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是从教育开始的,并在二十几年的时间中,逐步实现了从以教育为主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发展重心转变。立体裁剪教育的发展是基础,它为立体裁剪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人才保证,并促进了整个服装行业内结构设计理念的革新;而行业内应用的不断推广,也会进一步带动立体裁剪教育的发展,并且随着实际应用中经验的不断积累促进立体裁剪理论的完善。教育与应用的相互促进是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既要关注立体裁剪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理论、改进教育思路、完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形式,提高内地立体裁剪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必须重视立体裁剪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这也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立体裁剪的技术特点,探寻更为适合的学习方法,快速提高服装从业人员对于立体裁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专业交流,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创建全新的校企合作方式,使得对立体裁剪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并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从而促进内地立体裁剪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