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金陵大学影视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30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 1选题缘由与价值

1. 1. 1选题缘由

2003年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栏目播出《世纪长镜头》六集电视纪录专题片,孙明经—一位民国时期带着摄影机的旅人进入观众视野,而孙明经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掌机拍摄的纪实风格影片将我国大规模纪录片产生年限提前30年,孙明经与他的纪录电影及由其带领的金陵大学影音教育逐渐进入学术视野。

二十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专业化教育得到初步发展,彼时民国政府认识到电影的宣传教化功能,1932年官方将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命名为电化教育,大力推广,为提升国民素质,通过电影、无线电、幻灯等技术运用于教育,基本上实现扩大教育接受范围和提高教育实施力度的目的。高等院校成为培养影音人才的基地,金陵大学是其中典型代表。金陵大学于1938年正式开设影音专修科,连续14年培养偏重应用性技术的影音教育人才,并取得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

当代影视教育与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影音教育存在着沿袭和从属关系,当代影视教育和教育技术专业以分别侧重电影艺术、电影制作和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法深入划分民国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电影界和教育界联姻促成的影音教育专业。历史存在的价值对于现实发展是一种智慧养分,充分挖掘金陵大学影音教育这份历史遗产,对当代传媒文化语境之中影视教育的建构具有直接的参照和启示意义。

金陵大学影音教育的发生并非一方孤行,分析整理大量史料笔者发现,从纵向线性时间梯度看,金陵大学在民国时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从民国政府确立初期到1948年民国政府濒临败走之际,民国政府对旧式教育体制进行多方位改革,1912年颁布《学校系统令》奠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实施框架,1929年制定《大学组织法》明文规定大学建立院系措施及标准等。民国时期电影逐步脱离影院杂耍娱乐的地位,统治者与教育家逐步认识到电影的宣传与教育功能,于是政府支持发展非剧情电影开展电影非盈利道路,教育家倡导运用电影辅助教育,发展教育电影。从横向时代历史文化语境层面考证,金陵大学影音教育及教育电影、纪实电影的实践活动属于民国时期由政府主力支持倡导多方社会机构参与的教育电影运动中的一支分流。彼时宏观社会图景为,国民政府积极改革教育,提出教育立国思想;电影表现手段日趋成熟,国产电影初步发展;国际视觉教育通过设法改变中国旧面貌的高级知识分子得到传播并对教育界产生影响;杜威实用主义及国外先进教学法先后引进中国,共同为持“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社会愿景的知识分子群体提供启发:运用电影启发民众,提升民众爱国情感。为民国政府教化民众,逐步在民众心中树立符合民国政治建构的价值观和信仰提供可资媒介。

........................

1.2选题说明

金陵大学影音教育是民国教育电影运动中一支积极参与的主力军,整体缺乏固化的现成知识和成熟的史述支撑,影音教育本身存在着概念界定问题,视听教育、电化教育、电影教育、教育电影、媒介教育与影音教育存在着相互连接而略有不同的关联;在前人研究中一存在着混淆和含混定义的现象;关于电化教育的命名多位学者专家展开学术论争;因此在研究开展之前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范围的说明是研究得以顺利展开的必经步骤。1.2.1概念界定

视听教育:视听教育是英文Audio-Visual Education的直译,美国教育理论家以夸美纽斯和斐斯泰洛齐为代表提出直观教育理论学,说为教育技术的发起提供理论依据,其中夸美纽斯论证直观教育的合理性,斐斯泰洛齐将直观教育思想操作于实践中,19世纪照相术、幻灯、电影、无线电等现代技术发明逐步与直观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视听教育,视听教育忠实的反映了直观教育的思想。

电化教育:1936年国内学者专家将美国视听教育统称为ElectrifyingEducation,并将之译为电化教育。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校长俞庆棠认为将美国视听教育译为电化教育是基于两点:第一,“电化”有迅速、先进之含义,反映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先进性;第二,以幻灯、电影、广播无线电为传播载体的教育手段都均以“电”为发生基础。1936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协助并委托金陵大学开办“电化教育专修科”,此次“电化教育”为官方首次认定命名。

..........................

第二章民国时期高校影音教育发展概况

中华民国成立于公元1912年,灭亡于1949年,历时38年,其中经历了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即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结束于同年3月12日;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即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即南京民国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又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国民党政府建立初期,抗日战争时期,从抗战胜利至国民党政府败亡。在这特定的历史阶段中高校教育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虽在某些时期由于战争与政治局势的影响局部表现出一定的收缩态势,但整体上高等教育在民国时期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中表现为集体推进的优化局面。


2. 1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概况

民国时期高等院校主要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建校形式,公、私立大学从南京临时政府之时就以两种组织形式呈现高校教育的整体面貌。民国政府对私立建校予以支持、管理和监督,促进了私立大学的办学规模化。

..............................................

第三章 金陵大学影音教育.....................43-57

3.1 国内政治促生的官...........................43-45

3.1.1 训政政治确立与三................ 43-44

3.1.2 官营电影理念的形成..................... 44-45

3.2 电影的成熟................. 45-50

3.2.1 电影表现手段发......................45-46

3.2.2 中国民族影业初................. 46-49

3.2.3 电影审查制度....................49-50

3.3 国际视觉教育潮................ 50-53

3.3.1 国际利用电影辅助....................... 50-51

3.3.2 纪实主义美学................ 51-52

3.3.3 力求同步世界发展......................... 52-53

3.4 金陵大学开创影音.................... 53-57

3.4.1 影音化知识分........................... 54-55

3.4.2 影音教育构成.....................55-57

第四章 金陵大学影音教育.........................57-96

4.1 金陵大学影音教...............57-63

4.1.1 “影音”之正名辩 ...............57-58

4.1.2 影音教育发展历........................... 58-63

4.2 金陵大学影音教育............63-67

4.2.1 金陵之光——陈裕...................... 63-64

4.2.2 影音先锋—.....................64-65

4.2.3 摄影旅人——孙...........65-66

4.2.4 胶片之始——吕锦瑗........................ 66-67

4.3 早期高等影音教育...................究 67-77

第五章金陵大学影音教育对当代影视教育的积极启示


金陵大学影音教育对当代影视教育的积极启示是本次研究的现实落脚点,面对当代影视教育现状,有感于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影音教育的辉煌业绩,金陵大学影音教育的研究价值也不仅仅局限于其作为一种辉煌历史存在,而更在于其能给予现实提供积极启发。金陵大学影音教育专业是当代电影学、广播电视学(影视专业)、媒介传播、教育技术等以这三方面为主要分支的相关专业之早期综合状态,所以民国影音教育与当代影视教育有着源流连带关系,影视教育与影音教育的所属关系为何?金陵大学影音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为何?与同时期国外适应教育发展成宏大规模的高等院校相比,金陵大学影音教育的特色为何?影音教育的教学实践对当代影视教育有何启发?当代影视教育表征为何?本章内容是在前文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反观现实,予以些许启示。


5. 1金陵大学影音教育与当代影视教育的关联

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是美国视听教育发展较好的一所大学,不同的时代条件和文化氛围中,我国高校影音教育的典型代表—金陵大学与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分别走上不同的影音教育之路,显示出我国早期影音教育的倾向和本土化抉择,在积极吸纳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先进影音技术和理论成果之中,并未表现出盲目地照搬之势,而是结合本国国情走上一条与官方政府倾力协作的非盈利道路。当代影视教育与媒介传播教育存在传播学上的连接性,笔者认为早期影音教育实际上是民国时期在电影产生初期知识分子对媒介的敏感觉悟,体现出初始的媒介素养观念,是在媒介传播专业教育未完全建立之初的萌芽表征。

..............................

结论

本次研究中,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于前人研究金陵大学影音教育主要以电化教育为视角的研究角度不同,本次研究以影视专业教育的思路将早期金陵大学影音教育搁置在早期我国影视专业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相互交融的情形中,认为金陵大学的影音教育是我国早期影视教育的缩影与典型,是在电影专业教育起步时期,专业划分不细的一种综合存在状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正是影视专业教育的复合型定位,使得当时培养出的影音专业人才实用性高,投入社会作出巨大贡献,为我国早期教育技术专业、电影教育、播音教育奠定扎实基础。

在此次研究中笔者首先通过整理大量民国史料,建构起金陵大学影音教育的整体历史样貌,并分析其产生是社会文化语境多方合力作用之下的必然结果,国际视觉教育形成气候;杜威实用主义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并获得肯定性推广;国产电影运动开展;中国最早的电影审查制度建立并与官营电影机制共同强调电影的教化功能;电影手段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熟;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并认识到电影与播音的巨大宣传影响力;积贫积弱的中国在民主与科学为号召的先进思潮中逐步开启社会现代化转型模式;一批具有影音化思维的知识分子为改善民众教育状况重视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效果、扩大社会教育范围;一批留美归国的科学工作者力图改变中国旧面貌,提出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社会愿景;影音教育得以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技术、艺术、教育兼成形,为影音教育提供成熟的温床。正是在这些合力的驱使下金陵大学理学院影音专修科得以开办并保持长足活力,形成独创性的办学特色与教学模式。本文力图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与现实建立连接,给予当代影视教育经验启示,其中笔者认为还可深入研究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状况,并给予一些启示,本文中由于笔者研究学科背景及篇幅限制则只对影视教育加以论述,并关注当代影视教育现状,对于1952年院系调整后至今的影视教育沿革并未做深入考究,格局略不足宏大,实为缺憾。笔者认为后来研究者可以从以上角度加以深入研究。研究中由于对于孙明经早期纪录电影资料的缺乏没有对其集中展开研究,原本拟定将孙明经的纪实电影搁置在世界纪录电影的框架中框定其创作倾向与风格描述,由于资源匾乏未能展开,希望后来研究者能极力开拓自身资源优势填补研究空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