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西方军事题材
历史油画战争,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主题之一,军事题材绘画在 100多年间的历程,并不游离于社会主流意识与意识变革的浪潮之外,在旧秩序日渐式微,新秩序尚未健全的纷乱中,中西方军事画家更多的感觉到紧张痛苦的矛盾。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同时也改变了艺术的格局。因此联系西方军事题材历史油画与中国军事题材历史油画进行比照,尤其是二战时期的大量的军事题材历史油画,苏联军事题材历史油画对中国军事题材历史油画的影响对于了解军事题材历史油画粗略发展脉络,以及中西方国家的军事题材油画创作是十分必要的。
1.1 西方军事题材
历史油画纵观历史现实主义在西方军事题材历史画中占有主流位置,但是在战争的阴霾与支离破碎的幻觉中,艺术家们寻找对现实的答案,寻求人在本质意义上的精神指向与道德价值。
在对传统军事绘画的英雄崇拜,理想寄托,以及事件场面的描摹与固有理念的不满中,深入于人性的探究反思,艺术做为人与现实之间的精神联系,开始剥离表象,直达本质,做为艺术新基点,并且将人的内在精神看做对外部现实的一种批判与反抗。当代军事绘画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战争这个题材载体,将艺术的传统表达方式,发展为一种对社会、国家、民族、与人的新的观察方向与批判准则。一方面,军事绘画表现形式上的探索,与现代艺术日益高涨的变革呼声,保持了同步趋势。现实主义、表现派、抽象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分离派、构成派、达达派等不同的艺术潮流与探索成果,都在军事绘画领域的某种发展。
同时,良知也不得不使艺术家在面对死亡与生命、人道与兽性、毁灭与奉献﹑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冲突中,超越美学的单纯思考,背负起道义和责任。很多画家对战争期间发生的各种事件﹑不断变化的时局,都留下自己鲜明的态度,并且通过表现战争﹑暴力和欺诈,对战争与政治提出控诉,对做了战争牺牲品的人民发出呐喊,对战争中的大义大勇,与第一线的士兵表示同情与敬意。
甚至在对阵地死亡气息的描绘中,发出最终的穷途末路的警示。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由表现主义发展而来的大都市表现主义、新客体主义的艺术家们,不仅经受尖锐的政治对立,并且接受挑战,以反军国主义与批判社会的不妥态度,揭露战争的不妥协态度。很多画家因此横遭纳粹当局迫害,作品禁展流亡甚至死去。社会意识是军事题材历史绘画创作的支柱。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之后说:“只有当最广泛的平凡关注着最强烈的情感,一件伟大的,超越所有派别和种类的艺术作品,才能诞生。军事题材历史油画创作在世界美术史当中,往往与宏大的场景、重大的题材、重要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对人性的思考和反省是军事题材历史油画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自由引导人民》、《圣罗马诺之战》、《格尔尼卡》等不朽的传世经典作品,他们都是将视角投向时代的主旋律,关注战争和人性。他们质朴而有激情地对崇高的英雄主义进行赞颂,使画家的艺术追求与创作状态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整体,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
1.1.1 西方军事题材
油画的革命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法国成为影响全欧洲甚至全世界艺术理论斗争的中心。具有国际影响的这些运动中的第一个是“浪漫主义运动”,这在法国发生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之末,是同反对复辟的波旁王查理十世专制政体的政治运动相联系的。它在 1830 年革命后开了花。“浪漫主义”这一术语,用到1830—1848年的艺术时,是同应用到十七世纪是的“巴洛克”这一术语一样充满了矛盾。在法国“浪漫主义”画家的领袖人物欧仁 德拉克罗瓦(1798—1863)。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风格继承了“巴洛克”特点。德拉克罗瓦在情调情感作用的同时,对运动感。巴洛克式色彩与自由的笔触深入研究,使浪漫主义真正溶入自己的作品中。他的艺术还得意于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和透纳的启示,并且对印象派尤其是后印象派绘画如梵高、塞尚有明显的影响。按黑格尔的美学,浪漫主义表现的对象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②权利重压、学院艺术,另敏感的19世纪的艺术家分期反抗,他们要做的是在艺术中赋予情感与想象。
画布上的形式的飞舞喧腾的运动,色彩的灿烂和富于表情的笔触,这是一种豪放的形式,其中轮廓不明显,似乎要在神秘的远景中消失,或者要超出画布的范围以外去。比起“巴洛克”来,他是更缺少深度和纪念碑性,而使画布更趋于平面。但这并不是周期的回到古代风格的表现,这倒宁可说是德拉克罗瓦本人离开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反应。色彩的、漩涡型线条的、闪动光暗的戏剧被夸大来代替生活中所发现的戏剧。或者在狩猎、战斗之类的猛烈动作的场面中,或者在北非与东方的异邦的场面中,或者在莎士比亚、歌德、和但丁的作品的梦境似的构图中去发现戏剧。德拉克罗瓦也画肖邦的画像之类的深刻肖像画。他早期的《希阿岛的屠杀》表现了它对于被压迫的希腊人民的同情,提到革命浪漫主义就不得不提战争题材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画面是对于1830年革命的歌颂。表现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军事题材代表作品之一。画家以极高的热情歌颂了这次革命运动。
第二章 中国军事题材油画发展............. 12
2.1 建国后的军事题材历史油画的重建............... 12
2.3 改革开放后的军事题材历史油画................ 18
第三章 战争与和平.................. 25
3.1 当代军事题材历史油画的新语境................. 25
3.2 当代军事题材历史油画的创作.................. 29
3.3 军旅美术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31
结语
军事题材历史油画与艺术史的发展同步而不相悖,但这一文化命题与油画本体研究在重叠时,仍显现了某种差异,军事绘画尤其更为复杂而沉重的负载与特质,写来常有顾此失彼之憾。本文以当代军事题材历史油画创作为重点,范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过对东西方军事题材油画进行分析,尤其对中国军事题材油画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继续承载军事绘画这个重大课题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在绘画语言上,军事题材历史油画常以写实主义全景式形式创作,题材多为宏大的历史题材,但是任何美学理论都不是唯一的。军事题材历史油画作为艺术,不论及时性、表现性、观念性,同样不能不遵循这一基本准则。美学的多元化发展,油画的创作空间有无数种的可能,也同样会给军事题材历史油画创作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崔诚译.现代主义,批评,现实主义[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 蔡景楷.战争与艺术——当代军事历史油画创作大参考[M].北京: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8.
[3] 刘骁纯整理.罗工柳艺术对话录[M].山西: 陕西教育出版社,1999.
[4] 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5] 赵澧译.艺术中的现实主义[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6] 张坚译.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 [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7] 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8] 崔宁.艺术美学新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 何怀硕.苦涩的美感[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10] 雷礼锡.艺术美学原理[M].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