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说对教材本身的研究是从过程取向与产品取向的研究视角‘出发,那么了解“受众”对某类教材的反应则是着眼于对教材的接受取向研究。③“受众”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个概念,“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也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蹄选信息,选择性地接触、理解和记忆相关信息以满足己方的需要,从这一层面上看,“受众”对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又具有制约作用。本文的实证研究将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采用两种研究进路:一种是普查式的数据分析;一种是概括式的调查追踪。它们或将以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大量的调查问卷为媒介,或者以亲自观察与记录为来源,两种的结合应该能够达到一种较为完整的研究范式。
—、回顾概述: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发展简史
《论语》云:“知而回顾,而知故”。要想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现状,就有必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放在教材的发展历程中去研究。回顾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历史沿革,实际上是为了更深刻地去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的现状与未来。毋庸置疑,民事诉讼法学教材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仰仗于民事诉讼法的发展,30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基本上显现出这样一条脉胳,它的每一次整体性飞跃,都以民事诉讼法典的颁行为契机”。②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先后颁行过两部民事诉讼法典——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随后又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局部修订。基于此点认识,笔者在回顾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发展历程时,基本上是以两部民事诉讼法典的颁行作为具体阶段划分的标识的。
(一)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起步复苏阶段(1949——1981)
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国际政治形势的限制,当时整个国家都在学习苏联模式。1951年,教育部制定了《法学院法律系课程草案》并规定:“讲授课程有法令者根据法令、无法令者根据政策……如无具体材料可资根据参照,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并以苏联法学教材及著述为讲授的主要参考资料。”③由此可见新中国尚处于幼稚时期的法学教育是在废除旧法统的政治背景下白手起家的,并且“从一幵始便展示出其全盘照搬的明显胎记”。?在民事诉讼法学教材编写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编印了《中国民事诉讼讲义》,但作为引进苏联法学教育模式的基地,中国人民大李法律系编写的教材以及课堂上所讲授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苏联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较少“涉及我国民事审判实践,没有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体系”。
(二)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恢复重建阶段(1982—1990)
1982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随着法典的出台,编写出符合立 -法要求的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成为了当时迫切的需要。可以说,在民事诉讼法典颁行后的一段期间内,民事诉讼法学领域内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相继出版。比较早的几本教材分别是:柴发邦、江伟、刘家兴、范明辛合著的《民事诉讼法通论》(1982年10月法律出版社)、常恰主编的《民事诉讼法教程》(1982年10月重庆出版社)、刘家兴编著的《民事诉讼教程》(1982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及1983年5月由西南政法大学根据全国第三期民事诉讼法师资进修班讲课录音整理编印的《民事诉讼法讲座》(内部资料,约64万字)等。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1983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柴发邦任主编、常抬、曾昭度、江伟为副主编的《民事诉讼法教程》(修订后改为《民事诉讼法学》),它也是我国第一部统编教材。
二、现状考察: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即分析的数据化,笔者拟通过较为精确的数据分析引出对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编写的问题探讨。但是,正如经济学大师萨续尔森所说:“能做研究的都做研究;那些不能做研究的就胡扯方法论”。由此笔者不得不质疑,对于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量化分析本身是否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方法论主义?这是否会导致避重就轻的不良后果?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笔者尝试克服传统思路中形式主义与工具主义对立的缺陷,努力实现两者的融合。
(―)实证研究对象之一:样本分析
本文的实证研究对象之 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便是自1982年以来公幵出版发行的149本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一方面,任何研究本身都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基于此点认识,笔者从教材编写的体例形式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着手,在分析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编写体例的同时,从内容角度考察了教材与《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理论研究成果的关系。另一方面,任何研究也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笔者选取了各个阶段的典型教材逐一进行了分析,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体例分析
清代桐城史学家姚仲实在《史学研究法》一书中说:“史之为法大端有二: 一(指体裁);二(指类例)。必明乎体,乃能辨类,必审乎例,乃能属辞,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未可缺一也。足见体例之于文章的重要性。在此,笔者拟从出版现状.、作者构成、著作形式以及编写体例等角度对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现状进行研究。
2、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内容分析
从内容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对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分析可以从其与民事诉讼法典以及理论研究热点的关系入手。此外,近年来有关是否应当在调解中取消“查明事实、分清是非”这一原则的争论,在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编写中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都表明,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编写与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不甚密切,但是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两者之间还是具有共通之处的,换言之,教材往往是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
3、各个阶段典型本科教材的特色分析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正如法国学者埃马纽埃尔所言:“在无数雷同的水滴中,一滴水的确无法显示其特点。然而,假如是出于幸运或是出于科学,这滴特定的水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它不是纯净的,便会显示出种种纤毛虫、微生物和细菌,一下子引人入胜起来”。对于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来说,各个阶段的典型教材可以折射出一定的阶段特色,也能够帮助我们对教材本身作进一步的细致了解。
(二)实证研究对象之二:问卷调查
在进行全面调查之前,为了验证调查问卷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笔者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小规模的初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改后,开始全面投入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八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发放了 510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另一部分是针对高校民事诉讼法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8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5份。行文至此,笔者不得不考量的是,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冲突?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与司法考试教材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将司法考试作为衡量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优劣的标准,这一做法是否合适? 一般来说,无论是在目的方面,还是在功能方面,大学本科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与司法考试教材都存在较大的区别。一方面,司法考试教材更注重对法律与法条的知识考查,更注重案例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司法考试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应试型教材,更注重知识点笼统的介绍,在这两点区别上,学者们似乎已然达成了共识。但是,具体到民事诉讼法学这一学科上,在对比本科教材与司法考试教材后,笔者却发现两者在内容设计上的区别微乎甚微?,部分教材的体系甚至与司法考试教材体系如出一辙。
二、现状考察: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量化分析..........8
(一)实证研究对象之一:样本分析..........8
1、民事诉讼法学木科教材的体例分析..........8
2、民事诉讼法学木科教材的内容分析..........20
三、问题展开: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基木评价..........30
(一)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成就..........30
1、实现了本科教材从无到有的突变..........30
2、完成了学科教材体系的初步模型..........31
四、路径选择: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未来展望 43
(一)踯躅抉择一一教材的存废与否..........43
(二)何去何从——教材的改进完善..........45
结论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史,都是几代学者棘棘业业、小心求证的奋斗史,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理论的演进必然也会在教材上有所投射,30年的沧桑变迁,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历经了 “从无到有”、从“起步恢复”走向“繁荣发展”的艰辛路程。但是,近年来伴随着教材的高速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 “教材质量标准”的大讨论。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适当放慢教材编写的脚步,在编写教材时做到“三思而后行”,加强对教材质量的严格把关。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民事诉讼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一定会沿着有序的轨道继续前行;我们也相信,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后,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必定是“经得起推敲”的优质教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更相信的是,教材的高质量才能保证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本科教材必将推动民事诉讼法学教育的稳步发展。当然,即使笔者竭尽所能,针对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路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拙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笔者所希望构建的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从根本上仍是一种“理想型的本科教材”,这一建议可能本身也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2、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3、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张卫平著:《民事诉讼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6、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章武生、段厚省著:《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美]杰克.H .弗兰德泰尔,玛丽.凯恩,阿瑟. R.米勒:《民事诉讼法》,夏登峻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周翠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