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 年到 2016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 2.0 万亿元增加到 15.68 万亿元,年均增长 15.85%,占全国的比重从 16.43%提高到 21.09%。进入快速增长期后,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省份经济指标长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 23%,占全国的比重从 19.54%提高到 25.92%,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2)西部地区水利建设得到大力支持
水利建设与公路、铁路、棚改一样,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支持领域,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点投向之一[2]。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2002~2017 年全国财政水利资金累计投入 43709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 12.1%,全国水利建设具体完成投资情况如图 1-2。2017 年 11 月财政部提前下达 2018 年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 617.41 亿元,占 2017 年预算执行数的 93%,为地方统筹安排资金、提前开展 2018年相关水利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水利建设投资研究
国外专家学者对水利建设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投资最优结构、投资规模等方面,这些研究都证明了水利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突出。
George J. Mergos(1991)[6]研究了水利投资可持续与评估技术及评估方案选择的关联,从水生态环境、项目经营、财政可持续等三个方面对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合理评估。
Sutardi, Bector C R , Goulter I(1995)[7]结合随机动态规划(SDP)和模糊整数目标规划(FIGP)模型,得出水利投资计划在约束和技术随机游走下的多目标顺序决策集,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探寻水利投资的最优规模。
Conrad K(1997)[8]通过建立 CEG 模型,研究交通投资与建设的最优结构,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供一定的借鉴。Fan S(2008)等[9]研究表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投资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投资,但投资效率却相对偏低。
Romano G(2013)等[10]认为水资源合理管控是当下研究热点,基于水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特征,采用统计方法讨论不同集群的供水设施投入,以不同程度投资及不同财务策略等多个方面为参考,切实提高供水公司的效率。Nadia Tecco(2008)等[11]认为民间水利投资可能会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转型等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国家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Clarke, Harry(2013)[12]构建随机动态规划模型,研究了澳大利亚城市水利投资规划及完成进展。Aerts, Jeroen(2015)等[13]研究了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及投资效率最优化的方案。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经济发展的内涵
2.1.1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般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产品及其附属服务的增加,包括由投资获得的增产或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产品数量增加[41]。各国政府和学者对于经济增长指标都非常重视,但是一味地追求 GDP 增长有时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失,甚至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调。
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包含其经济增长量的多少,与之伴随的还有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环境质量、地域文化和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在足够重视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人民就业、生活消费等社会需要。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来讲,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本研究将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国民经济水平的增加。
2.1.2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及占比,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内部关系。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也对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Lewis 最早开始对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部门结构转变是区域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S.Kuznetz 在其著作《现代经济增长》中进一步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结构效应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结构合理优化是提高当地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2)总量效应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转化,其为经济增长的附属品。
(1)结构效应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互动效应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存在互动关系,彼此相互依赖,结构效应理论与总量效应理论同时作用。
.......................
2.2 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2.2.1 区域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理论指的是能够合理配置区域有限的资源并使其效益最大化,从研究视角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区域经济梯度、经济辐射理论[42]。
(1)区域经济梯度理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生产力会由高梯度逐渐向低梯度转移,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从而维护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该理论中的高低梯度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具体划分的。
(2)区域经济辐射理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区域间资本、人才、技术、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等的互相流转,通过相互传递与转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效率。
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公共投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西方国家公共投资理论是于 20世纪 30 年代在凯恩斯主义的诞生下形成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大崩盘等一系列危机之后,各国考虑让政府适当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此后,很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重点开始向需要政府对经济扶持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文献中,更多的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政府投资于一般企业无法进入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公共工程,如城市公共设施、交通道路等。20 世纪 7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忽视或大力削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使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性投入也越来越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统计,公共建设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3]。凯恩斯主义盛行时期,很多脱离殖民统治的国家普遍存在人均收入低下、农业劳动力过剩、资本市场紧缺等问题,对此,以赫希曼、罗斯托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了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特点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富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赫希曼的思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政府干预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即将生产部门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等生产部门在发展中过程中受到难以逾越的阻力时,改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成本最小化和最具针对性理念。
...........................
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现状...................................163.1 研究区概况........................................16
3.1.1 地理位置...................................16
3.1.2 地形地貌...................................16
4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27
4.1 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定性分析..............................27
4.1.1 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利投资建设关系.......................27
4.1.2 经济发展模式与水利投资建设关系...........................29
5 西部地区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47
5.1 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差异描述...................................47
5.1.1 经济发展水平...........................................47
5.1.2 水利建设投资....................................49
5 西部地区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
5.1 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差异描述
5.1.1 经济发展水平
(1)GDP 省域差异
2002~2016 年西部地区 12 省 GDP 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四川省 GDP 总量最高,为 249943 亿元,内蒙古自治区次之,为 151352 亿元,重庆市第三,为 118922 亿元,西藏自治区最低,为 8000 亿元;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GDP 增长率最高,为 120%,云南省与甘肃省增长率次之,为 119%,贵州省增长率最小,为 111%,具体如表 5-1 所示。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20 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水利建设投资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生活保障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宏观经济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以期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现状。采用描述性数据统计的方式,
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投资政策、投资规模、投资来源、投资流向等多个角度分析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投资现状及演化趋势。总结出了近 15 年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投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总额处于不断增长状态。
(2)探究了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在定性分析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评价值与水利建设投资总额及各分项工程投资作为指标构建 VAR 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西部地区 2002~2016 年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研究期内,2002~2016 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水利建设投资及其各分项投资都产生长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防洪工程投资影响最大,滞后 2 期弹性系数达 0.2475,对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影响最小,滞后 5 期弹性系数为 0.0944;②研究期内,水利建设投资、灌溉工程投资、供水工程投资、水电工程投资和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投资均对经济发展有长期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工程对其影响最大,滞后 3 期弹性系数达 0.1014,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对其影响最小,滞后 4 期弹性系数为 0.0236;③防洪工程特征主要是以防洪减灾为主,直接经济效益不突出,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量视角下,防洪工程投资对经济发展无显著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