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三维模型的构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57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本文运用4M1E理论和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将工程质量划分为两个维度,分别为时间维和系统维。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不同维度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而建立了基于时间维和系统维的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运用专家投票法求解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权重,通过计算得出基于系统维、时间维、二维模型的最优解。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932年,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问世,从波恩至科隆。1986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开始建设,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保持较高的增速。其中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4万公里,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53万公里。高速公路对我国运输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而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水平是衡量高速公路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高速公路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许多质量问题,持续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比如2012年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虽然据事故调查组认定为车辆超载造成匝道坍塌,但类似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事故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痛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调整公路工程呈现出技术相对复杂、造价日趋高昂、新材料应用更迭较快等趋势,这些新变化客观上都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是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应用,另一方面是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理论却未能推陈出新。由此可见,粗放型的质量管理理论或者囿于技术层面的质量管理理论已不能满足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需要。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防范质量风险,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上有必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理论。
..............................

1.2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史国刚、郭建华分别论述了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所包含的内容,指出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按照时间因素可划分为事前控制方法、事中控制方法和事后控制方法,指出利用计算机作为管理的媒介能够保证质量管理信息处于动态的过程,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高文华从工程一般人员质量意识、质量目标奖罚措施、工程设计质量等方面阐述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辛伟从落实质量责任制、强化人员队伍质量素质建设、严查建筑企业资质等方面提出工程质量管控措施。钟力文阐述了施工招标策划阶段招标工作的质量控制。董利、卢岚综合目前安全评价技术,结合高速公路工程的特点,运用管理理论中的模糊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适合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评价法。
1.2.2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针对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国外研究多侧重于宏观的管理研究,国内研究多注重质量细则管理研究。将精细化管理理论扎根于高速公路工程实体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大多来源于西方。客观上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在我国独特的文化环境。我们不能简单机械的照搬国外的管理经验。事实上,我国从来也不缺少纵横捭阖的战略家,真正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规章制度与管理制度林林总总,看起来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缺乏规则的完整落地过程,制度形同一纸空文;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战略无须高高在上,恰恰需要根植于细节。由大放小,由小及大。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特殊国情,建立一个区别于西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使精细化管理打上中国本土的烙印,这是本文试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与生产性企业相比,建设行业具有特殊性。它的建设周期漫长,工程实体质量要求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他行业的经验很难不加改变的应用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由普遍性到特殊性,是本文试图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

2相关概念辨析及文献综述

2.1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相关概念辨析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不仅有一般产品质量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又囊括了更为广泛和特殊的内容和定义。本文分别对“高速公路”、“质量”、“工程质量”概念进行辨析。
高速公路”指“能够保证年平均昼夜小型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只提供汽车分隔道路高速行驶、并且全部控制进出的公路”。各个国家虽然对高速公路的命名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国家对控制出入口、并不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线路也称之为高速公路。通常意义上,高速公路能够适应120公里/小时或更高的时速,路面有2个以上双向车道的宽度。并且,中间设置隔离带,采用沥青混凝土的高级路面,并设有齐全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和照明设施;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上路,并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或桥梁地道通过。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应该符合以下4个条件:(1)只供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隔离带,并将往返道路完全隔开;(3)设有匝道或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管控,只准汽车在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工程、工程实体与工程实体质量概念辨析:
在当今社会,“工程”是一个被经常应用的概念,只要是人们因为某种目的从而进行设计和计划,进而解决或改进某些事物,都称为“工程”。“工程”狭义上的概念指的是施工建设项目,比如京沪高铁、纽约帝国大厦等,它被视为某种成果。本文研宄的“工程”概念既如此。“工程实体”是指人们运用劳动资料进行耗费时间的创造并留存的成果,比如高速公路等“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经济、适用、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性要求。而“工程实体质量”更多的是侧重于工程实体的准确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适用性指的是不违反各类工程强制性条款,比如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配筋率等等。耐久性指的是它必须满足设计单位规定的时间要求。事实上,“工程实体质量”不仅体现于准确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内在的属性,更体现于“工程实体”的“外观质量”。
............................

2.2精细化管理文献综述
学者陈建华,周国光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力求完美,力求尽善尽美。精细化管理是把管理责任物化,强调每一个管理者尽职尽责,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纵观国内外管理的发展,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诞生,已经出现了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得管理行为日趋复杂,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是现今大部分管理理论的高度概括,精细化管理思想之于现代管理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
2.2.1精细化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1865年,学者泰勒在工厂任职,他通过观察和研究每个工人的基本操作或运动,剔除不必要的工作操作,进而确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凝练出更为高效的工作方法。例如,他使用计时器测算每个工人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最基本工作时间,然后选择最快的方法来完成工作,再剔除所有不恰当的动作,将最合理的动作和最合适的工具结合起来,使大多数个人都能完成预计的目标;每人每天处理能力从16吨增加到了52吨,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种管理方法被西方国家大力推广,满足了企业化生产协作新的要求。
而在当时,客观上来讲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也在显著提高。在经济管理领域也有诸多理论问世,包括运筹学、系统工程学和决策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和数学方法的应用也将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美国人福特通过汲取泰勒的理论,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他建立了一个汽车流水生产线。流水生产线明确了各工序的时间标准,它使整个生产过程工序紧凑,T型车像流水一样不断下线。福特公司也自然的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企业。
..............................
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构建.....................15
3.1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定义.....................15
3.2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基本假设.....................15
4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三维模型构建.....................27
4.1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三维模型定义.....................27
4.2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三维模型基本假设.....................27
5工程质量管理三维模型在三淅高速S标段的应用及实证................34
5.1三淅高速S标段工程项目概况...............34
5.2建立评价模型及评语级..............34

5工程质量管理三维模型在三淅高速S标段的应用及实证

5.1三淅高速S标段工程项目概况

..........................

6结论与展望

6.1本文的结论
本文运用4M1E理论和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将工程质量划分为两个维度,然后构建了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得出如下结论:
(1)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时间维准则层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工程实施阶段、工程准备阶段、工程竣工阶段、工程决策阶段和工程运营阶段。将工程实施阶段和工程准备阶段列为时间维准则层主要质量影响因子。将工程竣工阶段、工程决策阶段和工程运营阶段列为时间维准则层次要质量影响因子。
(2)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二维模型系统维准则层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员、方法、材料、设备和环境。将人员和方法列为系统维准则层主要质量影响因子,将材料、设备和环境列为系统维准则层次要质量影响因子。
(3)基于混合矩阵得出影响工程质量权重最大的五项混合因素分别为工程实施阶段人员因素、工程实施阶段方法因素、工程实施阶段材料因素、工程实施阶段设备因素和工程准备阶段人员因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