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工程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方案优选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86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本研究验证了在推进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设备的更新与研发,更需要强化对各类技术管理模式的合理运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用户的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相应地,其对生活供水水质、供水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供水模式上,我国城市及乡镇采用二次供水技术的用户数量大大高于采用自来水直供的用户数量,通过二次供水提供的自来水供给量占比超过城市总供水量[1]。因此,为了满足高层建筑自来水用户的需求,二次供水改造具备一定的必要性。
早在2015年2月,住建部、发改委、公安部、国家卫计委等多个部门针对二次供水的安全问题就已做出全面部署,其联合发布的建城〔2015〕31号文件指出,二次供水的安全性关系到民生百姓乃至国家反恐高度,应大力推进建设和管理能力不断改进。2018年,杭州市将二次供水设计改造提上议程,明确由城管委及相关六部门牵头,以专业化管理和抄表到户的逐步实现为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造,具体实施按照杭城管委﹝2018﹞2号文件推进。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十四五”阶段任务,以国办发〔2020〕23号文件为指引,聚焦2000年底前建成的亟需改造的老旧住宅小区,将包括给排水在内的多项基础设施改造为目标,以改造的基本完成为阶段目标,大力推进居民居住条件改善。
另一方面,是百姓存在实打实的需求,二次供水相关投诉数量在近些年内不断上升,主要投诉的原因包括管理的责任不明、设施的养护不到位、管网存在“跑、冒、滴、漏”、水质污染、供水设施运行能耗过高等情况,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给老旧小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对其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
1.2研究的目的
现阶段,浙江省二次供水建设发展较为迅速,但由于缺乏一整套规范的、易执行的管理技术体系,因此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对改造方案的选择和改造成果的质量难以评价,在改造结束后对日常维护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随着《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的出台,各地政府及水务公司虽已结合地方供水情况、财务状况纷纷出台了适应地方要求的二次供水管理细则,如杭州市出台的《二次供水设施技术标准导则》,但缺少针对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改造模式的固定和明确。
因此,为了填补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构建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方案评价体系模型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工程管理论文怎么写

.....................................
2文献综述
2.1国外二次供水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供水系统因水务产业发展较早,给水源头水质处理水平较高,人口规模相比我国较小,二次供水设施的设置与管理较为规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大量浏览文献资料,发现日本及新加坡同为亚洲国家与我国的用水习惯较为相近,其水务发展及二次供水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日本:
日本水处理和供水事业在1950年至1969年间取得了较大进展,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国乡村及城镇小型公共供水设施得到了普及[2],但小型水务公司存在着设备老化严重、应对地震灾害能力差、小型水务企业管理基础脆弱、员工老龄化和数量不足等问题[3],故而日本政府通过法案开始鼓励私营水务企业去参与发展地方供水事业,并对区域性和小型供水系统进行了合并。这一点在2002年4月日本新修订通过的《供水法》上得到了支持,该法通过对公共供水设施的管理运行模式作出较大改革,在整体运作中引入私有第三方,对允许私有第三方出资及管理部分原由国有水务企业负责的公共供水设施运行及维护等工作在法案中进行了明确[2]。
日本所面临的随着城市发展同时供水管网老化和管网水质事故等供水系统问题也是我国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的。针对这些问题,日本通过改良输/配水管、调整水压,以及防治腐蚀作用和对施工中采取特殊要求等对策和措施来减少管道漏损等问题,建立以管道及持续运营情况等多维度指标为代表的管道风险评价体系,并对管网情况进行定期考察和评价,依据最终结论确定更换管道的周期及时间[4]。
..........................
2.2国内二次供水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于我国二次供水系统改造进行了诸多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二次供水系统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经历着变革。
(1)改造初期,改造的内容主要以设备的更新及替换为主。熊晓认为在二次供水系统中由渗漏、腐蚀导致的污染和管理维护不当导致的卫生污染是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改造的方向应为通过优化选材和加强卫生监督来改善[10];吴迷芳,通过对天津市、哈尔滨市等城市的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多个城市的水质情况进行检测,总结了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管道、水箱及供水设施的老化造成的水质污染,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层次模型,将多种改造的方案进行了排序,并选择最优的改造方案组合,提升了总用水服务人口[11]。李仿在研究中通过对泵房的合理布置及管理、进出水管道的材质和敷设进行优化、水箱材质的更新,成功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水质进行了质的提升[12]。
(2)改造中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改造方向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变,提升了整体改造的效率。张嘉恩,总结对于二次泵房改造应着重从推行无人值守减少人工、精选设备品牌以减少后期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维护等级分级管理模式,适度适量改造以减少投资的方式推进改造工作范围[13]。王团伟等,通过将二次供水管理进行数字信息化改造,创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信息数据库,适时形成二次供水设施基础数据分析报告,对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水泵房安防情况、设施定期冲洗消毒情况、统建统管资料情况等进行汇总,并进行隐患分析,最终汇总形成二次供水运行、管理数据监测报告,起到强化二次供水监督管理的作用[14]。
................................
3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的现状分析.................................14
3.1二次供水的概念....................................14
3.2机构调研方法及结果统计及存在问题小结................................15
4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评价模型构建.......................................26
4.1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评价体系模型建立思路及技术路线.......................26
4.1.1评价模型构建思路..........................................26
4.1.2评价模型构建技术路线..................................26
5案例应用验证.................................................63
5.1案例背景及数据来源...........................63
5.2改造方案设计..........................................64
5案例应用验证
5.1案例背景及数据来源
因为二次供水是一项民生工程,用水的安全性及质量永远是首先需要保证的,任何改造方案的选择或者材质的选取不能因为造价的原因而损失对于供水水质的控制或要求,二次供水系统经改造后的出水水质必须严格满足国家相关水质规范要求。
因水司及政府相关单位要求,改造工程案例名称较为敏感,故隐去具体小区名称用代号表示。
用做案例验证的数据来自于具体项目改造方案阶段的图纸及预算清单,假设的方案为更换相应关键因素后厂家询价及造价专业重新计算所得。
项目概况
案例项目S,位于浙江省N市,建成于2009年,小区内共需改造住宅10幢(包含10层5幢、16层2幢、17层3幢),共有住户975户。
(1)原给水分区情况:
直供低区:地下室至地上3层,共计61户;加压低区:4层至11层,共计600户;加压高区:12层及以上,共计314户,户均按3.2人/户计。
原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位于地下室一层且为合用,系统为分开设置。
(2)改造前现状及原因:
①现状住宅1-3层生活直供管与进生活水箱管为同一市政接入口接入,考虑到远期城市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在用水高峰时,水箱进水的时候直供区部分楼层可能会出现水压不稳的现象。
②根据水务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调查,该小区总分表差异较大,可能是室外埋地部分管线存在漏水现象。
③现状两组成套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品牌为国产某品牌,存在震动大、维修频繁等问题,不利于后期的统一维护和管理。
④现状生活泵房内的管材为钢塑复合管,在潮湿环境下易腐蚀且与相关技术规程不符。


工程管理论文参考

................................
6研究结论和展望
6.1结论讨论及总结
本研究基于价值工程的思想,以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方案优选为主题,这是对现有二供改造研究有力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影响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质量的多种因素为切入点,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体系为载体,深入剖析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和重要性,研究主要揭示了以下三点成果:
(1)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及调研符合二供改造的老旧小区现状,筛选了影响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影响因素共16个,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模型,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影响因素赋予权重。其中“供水系统的选择a1、泵房的设计a2、供水设备选择a3、信息监测系统a6、智能管理系统和先进技术a7、系统安全性b1、系统可靠性b2、日常水质监测及清洗消毒d3、运行维护管理d4”9项影响因素为影响二供改造的关键因素应着重进行控制。
(2)利用案例项目S对构建的评价体系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改造的三种品质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验证了模型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改造方案选择进行定量及定性的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验证并比较高品质改造方案和中品质改造方案获得的价值系数相对关系,选择中品质方案所具备的价值系数更高,对于亟需扩大老旧小区改造数量的地区应优先选用,以达到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质量和数量的双重提升,以供决策者做出抉择时参考。
(3)本研究验证了在推进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设备的更新与研发,更需要强化对各类技术管理模式的合理运用。本研究提出一套具有操作性及实践性的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二次供水工程供水质量起到极大的帮助,包括对于设施日常监督管理、设施养护及维修、应急情况处置及投诉反馈,可供行业内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