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影响了碳市场流动性吗?--基于中国试点地区的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7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从碳市场的制度设计中选取 CCER 抵消机制、参与主体范围以及配额发放量三个重要要素,借助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对其如何影响碳市场流动性进行机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2014-2015 年试点地区碳市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上述三个重要因素如何对碳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加剧,带来了生态系统破坏、沿海地区淹没、农业减产、降雨量下降以及危害人体健康等多层面的负面影响(Mckibbin 和 Wilcoxen, 2002)。为了应对温室气体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由于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各国正积极采取多种行政和市场手段加以控制碳排放量。碳交易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市场手段,通过明确界定排放权,并允许边际减排成本不同的企业进行自主交易,达到降低减排成本和控制总量排放的目标。由于碳排放权交易运用方式灵活且减排成本低,受到行业抵制相对较少,且总量目标的设定可以明确直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容易量化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减排成效,因此被认为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有效的市场机制。相对于行政手段,市场手段碳交易具有一定的优势,碳市场中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可以通过交易获得配额降低履约成本,而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可通过出售配额获得利润,使得减排行动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推动减排技术的使用和创新。为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许多国家纷纷引入碳交易机制,并在各地区建立碳市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欧盟、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加州-魁北克、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RGGI)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碳交易。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愿意积极承担起减排的责任。2005 年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到 2010 年单位 GDP 能耗较 2005 年降低 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且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这一目标基本实现。2007 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2009 年我国向世界承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40-45%,并且先后在中美联合声明和巴黎气候大会上,明确表示 2017 年将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将通过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重目标控制机制来确保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的达成,到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要实现如此之高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内经济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推动企业自主减排,全国碳市场的全面运行尤其关键。
......................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方法

第一,描述分析法。对我国国内七个试点地区碳市场现状从交易量、交易价格两个维度进行介绍,分析当前我国碳市场的运行现状,并引出我国碳市场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由于制度设计是影响碳市场流动性的关键要素,同时介绍了我国七个试点地区碳市场的制度设计情况,强调制度设计对碳市场流动性会产生一定影响,为后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对比分析法。本文的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究制度设计对碳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对比分析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各个碳市场的运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七个试点地区碳市场流动性情况,引出为什么七个地区会存在差异性;二是对七个试点地区碳市场的制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各个地区设计要素的差异,并结合各个地区碳市场流动性的现状,导入制度设计对碳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关系;三是在选取测度碳市场流动性指标的过程中,采用对比三个维度,即交易天数、交易量和碳价变动以及非流动性比率,分析本文所选取指标的合理性,更能保证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上的准确性。

第三,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文采用了数理模型探讨制度设计对碳市场的影响,首先是利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分别去探究三个制度设计要素 CCER 抵消机制、参与主体范围和配额发放量如何作用于碳市场流动性,在此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方法验证这三大制度设计要素对碳市场是否存在影响,进一步得出本文的结论。

...........................

2 文献综述

2.1 碳市场流动性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流动性是一个比较宽泛、难以捉摸的概念,目前仍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文献大多数集中于证券和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分析,Lippman 和Mc Call(1986)认为如果参与主体能将资产以预期的价格即时进行出售,说明该资产具有流动性。Harris(1990)指出若投资者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行买卖股票,但是对价格却不产生较大的影响,说明市场的流动性较好。Gabrielsen 等(2011)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当现行的市场交易结构为需求和供给提供了即时和稳定的关系,并且当交易成本较低时,说明市场是具有流动性的。

由于碳市场具有同证券市场相似的性质,流动性的概念同样也适用于碳市场,从国内外文献来看,当前国内外对碳市场流动性的研究较少,有部分学者就碳市场流动性的定义表达自己的看法。Harris(2002)提出碳市场流动性反映的是一种即时性程度,使得交易在价格不发生大幅度变化的条件下得以实施。Gagelmann(2008)提出在流动性的碳市场中,大量交易不会产生大幅度的价格变化,且即刻交易也不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林文聪(2014)提出流动性是指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达成交易的速度或者说是市场参与者以市场价格成交的可能性。综上可以得出,碳市场流动性主要是对交易成本、交易速度、交易量以及价格波动等多个维度的反映。

........................

2.2 碳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性研究
在碳市场中配额作为一种资产,参与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供需状况、风险偏好以及市场预期等决定是否参与交易。与证券市场类似,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配额自身具有价值属于一种资产,并且交易机制也与证券市场相近,参与主体在所属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交易所随时对碳市场的情况进行监测。马晓青(2003)提出证券市场交易机制设计有六大目标,分别为:流动性、透明度、稳定性、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性,其中流动性是衡量市场运行质量最主要的指标。

从国外学者对碳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性研究来看,Bayer 等(2014)提出碳市场的流动性影响着碳价能否真实反映配额价值,流动性不足会使得碳价与配额的合理价格存在差异。Dowse(2010)认为更高的交易量和流动性是保证碳市场日内间价格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交易量越大,流动性越强,价格信号更加稳定。此外,碳市场流动性高还可以降 低参与主体的交 易成本,实现市 场的价格 发现功能(Gagelmann,2008)。反之,流动性不足则会对碳市场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市场流动性差会降低参与主体对市场的预期,参与主体更加谨慎自身的投资行为,使得预期得以自我实现。碳市场流动性较差还会影响到碳市场的效率,使得市场价格发现错误导致价格波动较大,无法发挥价格发现功能。Cramton 和 Kerr(2002)还指出在碳市场引入拍卖机制的情况下,非流动性不仅会增加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减少拍卖者的财富,降低拍卖效率,并且加大市场操纵的风险。

..........................

3.试点地区碳市场的基本情况 ......................... 14
3.1 试点地区碳市场的基本运行情况 .................. 14

3.2 试点地区的碳市场制度设计 ................... 15

4.试点地区碳市场流动性的测度 ................... 20

4.1 试点地区碳市场流动性的初步分析 ................. 20

4.2 测度指标的选取 .................... 24
5.作用机理:基于 MAC 曲线 ............... 28

5.1 基本假定 ..................... 28

5.2 制度设计对碳市场流动性的作用机理 ................ 28


6.实证研究与结果

6.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6.1.1 计量模型的构建


.....................

7.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结论

针对我国七个试点省市碳市场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这一问题,本文对全国试点地区碳市场的流动性情况及影响因素作了初步探究,首先从试点地区碳市场的交易情况出发,对七个试点省市的碳市场流动性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流动性指标对各地区进行量化并进行了相应对比与流动性不足成因初步分析,最后选取制度设计这一重要因素进行探究其与碳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关系,利用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试点地区制度设计与碳市场流动性的研究,有以下发现:(1)我国试点地区碳市场流动性总体不足,呈现明显的“到期日效应”,各地区流动性差异较大,从非流动性比率指标来看,流动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湖北、深圳、上海、天津、北京、广东和重庆,湖北流动性较好,重庆碳市场极度不活跃;(2)选取 CCER 抵消机制、参与主体范围和配额发放量这三大要素,研究制度设计对流动性的影响,通过机理分析预期配额替代品 CCER 的供给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参与主体范围与流动性呈正相关,配额发放量与流动性呈倒 U 型;(3)在回归分析中拓展基准模型选取指标 CCER 交易量、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是否开始入市交易以及配额发放量进行探究,发现这些制度设计要素与流动性存在相关关系,与理论预期相符;(4)临近履约期碳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强,并且在临近与非临近履约期两个不同阶段,CCER 抵消机制、参与主体范围以及配额发放量对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