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从长远来看,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石。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科技发达的时代。因此,我国矢志不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是教育,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以育人为本。同时,把促成教育公平定位成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升教育水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力争到 2020 年,中国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①。2010 年 7 月 29 日,《教育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②。我国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加之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得基础教育内部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小学招生 1729.36 万人,农村小学招生人数达到 1081.44 万人,占比达到 62.5%;全国初中招生 1923.62 万人,农村初中招生人数 809.6 万人。2006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 1043.8 万人,农村中小学老师却只有 352 万多人。从下图(表 1-1)可以看出,仅就教师资源这一项,全国范围内就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北京等发达地区生师比不足平均水平的一半,占用了大量优质资源,而贵州四川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生师比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教学软硬件设备、投入等其他资源的不均衡可见一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发展决定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提高才是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因此,政府就教育体制、教育经费、教育人员和教育质量等几方面颁行了一系列旨在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
........
1.2 研究现状
“特岗教师”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论文库(截至 2015 年 12 月)共有相关文献 235 篇,其中有些内容是相同或相似的,政策解读、评价以及教师个人感悟等占据大部分。尤其是在 2009 年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并扩大其实施范围后,加上 2010 年《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关于“特岗计划”的研究更是如雨后春笋。2011 年年 9 月,得到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由郑新蓉、杜亮等编写的《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出版。2011 年 12 月在北京举办了关于 “特岗计划”的政策研讨会。2013 年高闰青著有一本关于“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书籍。同时,以“特岗教师计划”为检索词,以“全文”为检索项检索到 123 篇,最终选择了对论文写作比较有帮助的硕士学位论文 25 篇,期刊文献 78 篇。第一类,研究视角及方法。在 78 篇期刊文献中,主要可以分为政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几个研究视角。心理学视角 8 篇,政策学 2 篇,这些视角中又以教育学研究最多,主要有贾涛(2010)、王安全(2013)、张济洲(2012)①、邬跃(2010)②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程猛(2012)③、罗丹《(2012)④等的论文发表于世界教育信息,以及当代教育与文化、当代教育学刊等与教育相关的刊物。同样的 25 篇硕士学位论文中,绝大部分都是以教育学视角进行研究,仅有 1 篇是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是两种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有 43 篇.因为篇幅长度不允许,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一般都没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也很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目前所知就有一篇杨延树,杨颖秀(2010),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硕士论文中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比较普遍,几乎所有硕士论文都涉及了问卷调查这一环节,不一一举例,在此举几篇个案研究的论文:2013 年西南大学刘红熠的硕士论文,以湖南省为个案,从政策辨析视角对“特岗计划”进行评估研究[1];2013 年河北师范大学张健龙的硕士论文,以 S 县为个案研究“特岗计划”实施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2];2012 年长江大学孙同帅的硕士论文,选取安徽省 A 县为具体的案例进行现状和对策研究[3],2015 延边大学于聪的硕士论文,选取汪清县为例研究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4];2013 东北师范大学李跃雪的硕士论文,选择静乐和东乡两个县作为研究对象,以特岗教师为视角进行了实施效果的研究[5]。第二类,按照研究涵盖的地域来看,由于 2009 年扩大了计划的实施范围,研究地域早已不单单仅限于西部地区。而是遍布了安徽、河南、四川、河北、甘肃、山西、云南、黑龙江、安徽、贵州、新疆、广西等省份,2011 年华东师范大学刘祯干的硕士论文研究的是安徽省[6]、2012 年西南大学李利红的硕士论文[7]、2014 年浙江师范大学赵会霞的硕士论文[8]研究的是河南省、2013 年四川师范大学陈琳的硕士论文是以四川省为对象[9]、2009 西北师范大学赵燕婷的硕士论文以甘肃省为对象[10]、2011 年辽宁师范大学秦怡的硕士论文研究对象是山西省[11]、罗超(2011)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年云南师范大学张晶慧的硕士论文[12]、2015 云南大学刘艳的硕士论文[13]均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2013 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宋磊的硕士论文选取的是黑龙江省[14]、2010 东北师范大学杨延树的硕士论文选择贵州省进行研究[15]、2015 年石河子大学常璐的硕士论文则选取新疆作为研究对象[16]。可见,研究地域覆盖的范围随着“计划”实施范围的扩大也变得越来越宽,更多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教育得到关注。
.........
第 2 章 “特岗教师计划”的相关概念及内容
2.1 “特岗教师计划”的相关概念
特岗教师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的简称,是“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对象。通常情况下特岗教师也叫做特设岗位教师或者特岗计划教师即通过“特岗教师计划”招聘的教师。就本质而言,特岗教师和教师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是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场所都是在学校里,对象都是各年龄层、各年级的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岗教师有别于教师在于,它是通过国家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这一政策招募进教师系统的,有三年的“实习期”,期满留下来进入教师编制后就与一般教师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同教师一样,特岗教师的两重含义:一重是基于特岗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它是一种职业,比如:“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特岗教师!”;另一重含义是指这一社会角色的承担者,即参与“特岗教师计划”的老师本身。“特岗教师计划”是 2006 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同时也是国家针对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现状采取了一项积极政策。2006 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①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②以及附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标志着“特岗教师计划”正式开始。2009 年国家在总结前三年实施效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实施该计划,并将“特岗教师计划”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 12 个省区和新疆兵团的“两基”攻坚县扩展到中西部 22 个省区的 880 多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由此,“特岗教师计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2.2 “特岗教师计划”的政策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步入了社会转型期,各方面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等,随之而来就是各种社会矛盾,为了我国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在经济、政治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世界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尤其步入 21 世纪后,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农村教育更加关注,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更加重视,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下“特岗教师计划”才得以形成。多项调查和研究显示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以及稳定性不够,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从而使得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实现教育公平。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党和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村地区输送了大量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数量,但受制于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初期教育事业不发达、办学规模较小,因而能招募到的教师数量也相对较少,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地区对教育的渴求增大,对教师的需求量依然很大,这就使得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仍然不足,教师队伍供不应求。2005 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广西、江西、四川、河南、青海、海南 6 省的中小学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结果发现六省普遍存在农村教师缺编的现象,其中西部教师缺编最为严重,中小学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①。一项针对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2004 年贵州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达 2.6 万人②。有些国家级贫困县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
第 3 章 “特岗教师计划”政策执行成效与存在的问题..........19
3.1 “特岗教师计划”执行概况.....19
3.2 “特岗教师计划”执行效果.....21
3.3 “特岗教师计划”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23
第 4 章 “特岗教师计划”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29
4.1 “特岗教师计划”本身的缺陷和不足.........29
4.1.1 政策文本不明确,政策目标笼统不具体........29
4.1.2 保障经费不足、配套措施不完善..........29
4.2 政策宣传动员不到位.......30
4.2.1 对政策宣传工作不够重视............30
4.2.2 政策宣传方式单一....31
4.3 执行人员和执行机构的原因.....31
4.4 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33
第 5 章 增强“特岗教师计划”政策执行效能的途径....35
5.1 完善政策文本,明确执行依据...........35
5.2 注重政策宣传与物质提高并举,提高政策认同感.........36
5.3 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和效率.........37
5.4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39
第 5 章 增强“特岗教师计划”政策执行效能的途径
5.1 完善政策文本,明确执行依据
5.1.1 提高政策合理性科学性
政策一方面要遵循客观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时间、执行环境等的限制,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一切的问题,协调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如何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呢?在制定政策之前充分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实时监督,记录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与改进,政策后期要对政策实施的各个阶段和最后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好的继续发扬光大,不好的及时改进。对于政策文本内容中那些模棱两可的说法,应明确其范围,使内容具体化。例如,招聘环节中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具体数量和比例,以及各个学习阶段具体的学历要求,也就不会出现无奈只能招专科生,本科比例不高的问题;教师期满就业问题,明确具体有哪些便利条件,能提供哪些帮助以及具体负责实施的部门等等。因此,保证政策内容的全面具体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十分重要。政策的科学性就是政策能够符合主流价值观,经得起时间、实践的考验,并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一定的社会、经济或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政策制定应与时俱进,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各时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另一方面,学会借鉴先进经验,甚至与其他支教政策或教师补充机制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政策的顺利推行。
结 语
为解决农村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2006 年,国家开始实施“特岗教师计划”政策,并在 2009 年把原来西部 12 个省份扩大到中西部 22 个省市。计划实施已有十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改善农村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两个主要目标基本完成。由于特岗教师的到来,为农村学校带来了新思想和活力,农村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了。成绩可喜不可否认,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会出现诸如政策目标群体工资保障不到位、管理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机构监督力度不足、政策执行机构之间协调不够、政策执行者思想素质不高、政策落实与承若存在差距等问题。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仅仅依靠一项计划或者一项政策就能完全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是不切实际的。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评职称评优等做了明确规定。新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发挥“特岗教师计划”的积极作用,让政策实施走上一个新阶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建立特岗教师荣誉制度,使特岗教师以此为荣,认同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自觉自愿留在农村讲台。其次,建立“特岗教师计划”长效机制。这是需要我们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者以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实现的。国家层面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水平,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行政部门方面特别要做好教师的生活、工作上的保障工作,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最后,形成全民、全社会关注教育,尤其农村教育的氛围。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要在不断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坚定不移的执行好这一政策,最大程度的发挥政策效果,达成政策目标。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