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为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在经济领域进行的利率层面改革政策。我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该项改革政策,2013 年和 2015年分别放开了对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与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管制,我国在该指标上的政策放开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在形式上已经基本完成。基于目前中国基本国情以及当前利率市场状况,利率“双轨道”问题不可避免,在未来最终要渐渐合二为一,这说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于2019 年由央行决定开始进行完善改革是我国为完成利率并轨任务的进一步举措,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仍是目前不断努力的目标。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资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赋予各个商业银行对资金价格定价权力的利率改革政策。利率在代表着资金价格的同时,也在调节整体经济运行和资金有效配置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就目前金融市场整体经营状况而言,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自身发展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均为被束缚的抑制状态,因此其吸存投贷的经营模式仅依靠扩张利差业务规模的经营战略实现经营绩效的提升。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被抑制,从而导致其在存款定价方面的话语权比较小,因此在改革的趋势已成必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受迫于行业竞争加剧会提升存款利率至一定高度,以充分地吸收资金,满足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贷款市场业务规模,拉到更多客户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实施调低贷款利率的经营策略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同样较弱,利率市场化改革会迫使其将部分贷款投入到风险更大的信贷项目,以拓展业务规模的方式实现经营绩效的提升,而这种经营策略的调整会加大对贷款业务质量威胁,造成一定的信用风险。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 1996 年至今,经过了货币市场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限制解除,之后又顺利达到了其它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目标,包括债券市场、人民币及外币存贷款利率指标等。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这一段时期内,经历着银行行业内的竞争加剧和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调整的显著变化,由此不断地冲击着其自身内部管理能力以及绩效水平提升的能力。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对我国总体商业银行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最终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我国总体商业银行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一方面基于目前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度量研究方法与结论尚未统一,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合理改进,通过对我国实际利率水平以及我国利率浮动幅度水平进行综合考量,系统性地度量出我国利改政策实行以来历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指数,这也是在此问题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结论上的重要补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是基于本文主要研究方面,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差异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且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最终完成,其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仍然在持续发生,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十足的现实意义。
另外,考虑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存在持续性影响作用,因此在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研究中考虑了绩效水平动态性作用,体现在实证研究中对模型的选取对比了静态回归模型与动态回归模型结果的差异,选择更优的模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又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讨论出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内外部因素,对其产生不同形式的影响作用方式,由此预测出利改程度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影响作用。
图 1.1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度量研究
国内外学者针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度量问题,基于不同视角,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度量问题运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在国内学者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度量问题的研究方法上主要可以分为指标替代法、赋值法以及构建指标方法。首先是使用指标替代法的国内大多数学者选取的存贷款基准利差或净利差作为代表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变量(魏亚娟,2020;陈绎润等,2018;孙静,2018;吴诗伟等,2015;李建伟等,2015),但该种方法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尽管存贷款市场在金融市场活动中的占比较大,但由于没有考虑其他子市场和实际利率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很难准确地代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程度。
其次有国内部分学者运用赋值法度量利率市场化程度,如庄晓玖(2007)在进行研究时依据我国利率政策采用循序赋值法来度量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如果完全结束则将其初始化成 1,如果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则初始化为 0,最小步长为0.05。宿玉海和王韧(2017)运用了对利率政策赋值的方法,对中国各区域时间序列数据和市场化程度数据的标准化交互项作为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代理变量测度利率市场化程度。顾海兵,夏梦,张安军等(2013)采用专家评估法从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对我国 2010 年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度量,并发现了我国对以前年份利率市场化程度量化有误的结论。
还有部分国内学者是选取构建指标方法以寻求精准度量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陈明珏和陶雄华(2013)则采用利率影响因子、利率水平因子以及浮动幅值与波动范围这三个因素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行度量,研究表明,最终得到中国1979—2012 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体状况,大概可分为起始坎坷阶段、政策放开后停滞回退阶段以及破局阶段。彭建刚等(2016)学者们基于 4 个利率基础因子上,通过对我国 1986 至 2013 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梳理,构建出测量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张原和薛青梅(2016)选取了 1993 至2015 年之间二十余年利改政策有关的国家宏观经济数据,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出以欧拉指数函数综合考量实际利率水平、利率自主化程度水平管制以及利率浮动幅值的方法构建利率市场化综合指数,度量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进一步在评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探究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因子以及存贷利差对绩效影响的两个层面。
国内学者在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例如杨盛昌(201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利改政策冲击被迫缩小其存贷款净利率差,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以往的经营策略受到波及,大大增强了银行的管理难度,且非常不利于商业银行定价的提升。李媛(2014)在实证研究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该学者认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并不完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存贷利差缩窄而减弱,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对其盈利能力可能存在着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在探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时考虑该因素的影响。何康(2015)采用效率评估法研究利率市场化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由于价格竞争效应日益凸显,从而导致商业银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其 ROA 下降以及不良贷款风险上升从而导致经营效率的下降。而从存贷利差的研究角度出发,蒋敏和张伟(2016)分析了我国 8 家中小规模的上市商业银行自 2007 之后的 8 年间,得到其盈利能力会随着存贷利差收窄有所减小的结论。部分学者还运用利差决定模型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彭建刚和王舒军(2016)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运用其改进过的商业银行利差模型来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我国 45 家商业银行在 2003 年至2014 年的 12 年间的面板数据,构建指数评价模型来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最初得出结论:二者之间为先正向后负向的非线性关系,利差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成熟,呈现出先逐渐增大后变为缩小的变化趋势。刘璐和王轶(2017)在该利差决定模型的基础上,引入 NIM 指标衡量 CB 的经营效率,另外引入表征改革政策的变量以及其它影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控制变量,对我国 16 家上市银行盈利效益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平受央行开放贷款利率下限的影响而下降,受开放存款利率上限的影响而上升。
表 4.1 子市场的权重分布
第三章 基础理论梳理及分析 .......................... 17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相关理论.................................. 17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17
二、金融抑制理论................................. 17
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度量 ............................... 24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24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度量指标构建.................................... 25
第五章 实证研究及分析 ................................... 33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3
第二节 指标选取与定义............................................ 34
第五章 实证研究及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小节是本章实证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商业银行及其数据来源进行具体的介绍。为保证样本商业银行的全面性,以满足研究结论对本文研究重点的支撑性,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我国 5 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9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 6 家城商行共 20 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样本商业银行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 Wind数据库以及这 20 家样本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等公开渠道的公告文件。由于各样本商业银行的披露的信息可能存在着口径差异,受限于各家商业银行成立时间和上市时间的差别,因此本文最终选取的相关数据是在基于 Wind 数据库披露数据后,查阅样本商业银行 2008-2019 年年报和其他资料,经过整理测算选出统一口径得到的真实数据。此外,有关国家宏观数据选自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具体选取的样本商业银行如表 5.1 所示:
图 5.1 样本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均值趋势图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选取了 2008-2019 年我国 20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总体商业银行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且进一步研究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交互影响,研究出其通过改善业务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最后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进行分组回归研究。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第一,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的结论。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度量,得到 2019 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为 62.23%,其中利率浮动幅度水平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但实际利率水平仍受制于政府对基准利率的管制,其市场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水平尚未与基准利率并轨,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尚未真正完成。
第二,利率市场化对总体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呈显著的正 U 型影响作用。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的同时,商业银行的绩效并未随之上升,反而是自起点到了某一低谷值之间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随后走势出现逆转,转变为上升态势。说明从 2008 年开始,商业银行首先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的“阵痛期”之中,其绩效水平依靠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很难得到提升,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市场化带来了的消极影响逐渐消失,随着其自身经营战略的转变,商业银行便逐渐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冲击,但由于整体利率市场化程度出现短暂的倒退趋势,使得其表现为经营绩效水平的短暂下降。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阶对其在1%水平下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说明前期绩效水平的增强对后期绩效水平提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