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30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增长掩盖下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础。虽然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土地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3。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管理和经营,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土地沙化、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果继续采用以往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模式来获得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资源的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命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连续近十年将农业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问题加以讨论,这也充分显示了政府对于农业的重视。但是我国农业如何转变生产方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政府部门和广大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更是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农业是一国的基础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成为一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首要任务,也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62 年美国学者 Rachel. Karson 提出应重视生态环境的恶化的理念。1966年美国学者鲍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理念,被看做是当今循环经济思想发展的基础。这一思想的发展和产生也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1972年丹尼斯.米都斯在其《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了人口、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指出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导致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存在一个固有的界限,也就是经济增长是存在极限的,该理论是人类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首次反思,也是后来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基础。其后 1990 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循环经济”一词,成为学术界研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开端。后来更多的外国学者对循环经济进行了更多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也逐步拓展,逐步延伸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国外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将科技更多的应用到农业的发展中,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由于科技的运用带来的负效应。因此为寻求农业更好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运而生。1975 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可持续农业的说法,并成立了“持续农业研究所”,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1981 年莱斯特.布朗在其著作《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1984 年葛尔丹.道格拉斯对农业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于 1985 年在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第 2 章 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由国外经济学家在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提出,强调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和资源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一词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 1990 年著作《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首次运用[13]。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就是要改变以往依赖资源进行生产、消费并直接排放废弃物的线性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要以生态理念、循环理念充分利用资源,以物质的闭路循环和能量的梯次利用为核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最核心的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重新利用。目前在学术研究中较为常见的循环经济内涵界定是 2004 年“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中所提出的循环经济概念,即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涵义:第一,循环经济是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的,在循环经济活动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最终的目标是要在获取产品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第二,循环经济是经济活动过程,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此模式下人们通过生产资料的投入和资源的消耗获得产品,排放废弃物,并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获得新产品的物质循环过程;第三,较少的资源消耗和最低的环境污染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


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国内学者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比如说,宣亚南等的研究表明,我国首次提出了循环型农业的概念,认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环境有好的方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发展[14-15]。姜保雨指出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以及废弃物排放全过程中,实现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性经济增长转化为依靠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性经济增长。宋亚洲、韩保年指出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特征是农业产业链上物质和能量的闭路循环与梯级利用,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综合现有学者对农业循环经济概念的研究,本文认为农业循环经济既具有循环经济的特征也同时具有农业生产的特点,是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使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共赢体系,形成“自然资源——农产品或农业产成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农业闭环式流程。在此循环过程中农业产业链中的资源都能够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并对环境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


第 3 章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15
3.1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及特点 .......15
3.1.1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15
3.1.2 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发展现状 ......16
3.1.3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特点 ....17
3.2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8
3.3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0
3.4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 .........26
第 4 章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27
4.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27
4.2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的适用模式选择 .....30
4.2.1 农业产业间循环模式 ......30
4.2.2 生物质资源再循环利用模式 ......33
4.3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实例 .........34
第 5 章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保障措施........36
5.1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6
5.2 以技术推广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7
5.3 以信息服务体系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7
5.4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9
5.5 以金融支持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40


第 5 章 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双城市高度重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把建设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促进双城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针,纳入双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了保证规划中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和规划项目的实施,建议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协调领导工作,审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项目的申报,检查监督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筹集资金和调配各种资源,协调解决行业间、部门间实施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紧紧抓住本地的特色产品和自身优势,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手段,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和水平,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加大产品销售、出口力度,从而创造更多的效益[38];其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土地集约化、产销一体化与生产标准化,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农民致富,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成立种植、养殖等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成为企业的股东,积极鼓励农民同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并参与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分取企业的效益和红利。
……………


结论


本文以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农业循环经济先关研究现状的梳理及对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发展水平的评价、障碍因素的诊断,认为当前制约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和资源再循环利用因素大方面,而在宏观层面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在管理组织经营模式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绿色贸易壁垒等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双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间循环模式和生物质资源再循环利用模式,并对双城市目前已经完成的生物质资源再循环利用的分布式资源站建设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从加强组织领导、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金融支持及其他方面提出了保障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但是由于本人时间、精力和能力的限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疏漏之处,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对疏漏为问题进行纠正,并将以此为基础在双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结合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对本文的相关理论进行实践检验。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