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1978-2007年间GDP年均增速达9.8%,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中国奇迹“。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人均GDP己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它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从此进入了一个薪新阶段,未来也必将面临一些新的、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更加使得过度依赖投资和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制约,奔跑的中国经济放慢了脚步。国家统^^局2012年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为7.6%,增速较第一季度的8.1%更趋放缓。为提振经济,2012年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甚至超过中央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试图通过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钱纳里等(1989)对34个准工业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传统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根据人均GDP水平,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的经历3个阶段6个时期,即初级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同时钱纳里等认为,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阶段的进步,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因此,产业结构转变是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区别的一个核心变量,同时也是后发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转变又推动经济发展。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最为现实也是最为直接的动力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很多学者也都提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与升级,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成功的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林毅夫(2010)在其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中,也强调政府引导产业发展与产业调整的重要性,突出政府“因势利导”的引导作用。
……………
1.2研究意义
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讨论是一个老话题。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外贸结构中初级产业的比例下降,各种所有制结构的比例也不断优化。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产业中企业数量众多,且较为分散,无法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集中体现为:三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过高,服务业发展不足;地区间产业分布趋同与产业结构低级化,名唉产业内部企业组织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产品多,多数行业中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等(谭顺福,2007)。而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面临严峻考验,直接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2009年《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各种能源消耗总量,包括可再生能源,相当于22.52亿吨原油,比美国高出4%。国际能源署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能源总消耗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但能源效率总体偏低,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GDP的9%左右,但能源消费却达到了 19%。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第十五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作主题发言时指出: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主要产品的能耗与先进水平比也有很大差距。并且我国能源生产和转化过程用能占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1%,资源回釆率和转化效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能源消耗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
2文献综述
2.1企业并购的动机与微观基础
从本质上讲,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上企业间微观交易行为,足企业基于自身的成木收益分析进行的战略决策。:与并购收益大于并购成本时,企业选择并购行为,反之亦然。因此企业并购将对企业自身的成本与收益预期造成影响。但不可避免,企业并购行为亦会对市场效率与社会福利造成影响,如果并购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我们就应:该对企业并购做出引导。从企业自身角度而言,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企业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很多学者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对企业并购的动机及其社会效应: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Weston & Chung ( 1983)总结了产业纽织理论与金融学文献巾企业并购动机的解释,主要包括:税收动因(tax factors)、若异化效率(differential efficiency)、低效的管理能力(inefficient management)、运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价值低估(undervaluation)、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s)、管理者主义(managerialism)、市场力量②(market power)。所有这些解释巾,除管理主义外其它理论解释的共性在于:企业并购均可被视为股东合并企业以增加其收益的理性决策过程。企业并购决策不外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其中并购收益可以被协同效应理论所揭示,而并购的成木则主要基于交易费用理论。浩然私人收益并不必然带来社会效益的提高(如市场力量)。但在很多情形下,股东财富的增加同样意味着整体经济效率的改进。
…………
2.2企业并购的产业结构效应
正如张金蠡、张秋生和李霞(2007)所指出的:目前关于并购的分析过度关注并购的财务价值,对并购的战略机制关注明显足。因此对于并购的宏观绩效研究,如并购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将是十分有价值的。公司并购是我国存量资木优化整合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税制激励对并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是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路径。它对粮个经济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促成了并购高潮,同时并购高潮又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并购和重组可以实现将资木从衰落产业中转移出来,转移到有活力的产业巾,不仅加速了落后“夕阳”产业的退出,也促进了新兴“朝阳”产业的_起。张军等(1999)用博弃论方法分析了企业兼并模式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下游投入品在生产函数中可替代时,通过企业兼并活动,可达到优化产品结构和改善企业生产效率之S的。政府在权衡竞争与效率的基础上,应积极大胆地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利用企业兼并模式科学地调整产业中产品结构和实现产业结构的重组。董有德(2000)在讨论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提到,产业的过度集中会导致反竞争效应与对社会福利的损害,政府政策的目标是限制企业并购。但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征来看,主要问题不是过度集巾,而是过度进入,“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如何消除过度进入和重复建设,是我国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相比较而言,并购政策是一种易推行的办法。
…………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29
3.1公共财政与税收调控理论.......29
3.2税收调控影响企业并购决策的理论推导.......32
3.3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38
3.4产业结构调整的政府干预机理研究.......40
3.5企业并购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43
3.6小结.......46
4企业并购与产业结构调整:实证检验.......47
4.1中国企业并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7
4.2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比较分析.......49
4.3实证检验.......58
4.4小结.......64
5企业并购中的税收调控.......66
5.1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税收调控)的必要性与意义.......67
5.2企业并购税收调控的优势与目的.......68
7案例分析:产业结构效应与并购税制研究
从已有理论及国际实践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并购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并购税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并购行为,提高企业并购绩效。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产业优惠政策,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推动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既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的转型过程,也有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过程。而通过企业并购案例的研究,则有助于进一步展示税收政策等政府千预政策对企业并购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为我们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关注蕴含于企业并购税收制度的设计过程中提供启示。本文选取优酷并购土豆、联想并购IBM-PC业务以及美国富国银行并购美联银行三个并购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希望通过对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并购行为及并购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企业并购税收制度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并购对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对国外企业并购成功案例以及企业并购税收制度的研究,为我们进行企业并购税收制度设计,以有效引导企业并购行为,促进企业并购潮的到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启示和借鉴。
…………
结论
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企业数量众多,资源分散,无法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等问题。同时,目前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高能耗,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面临严峻考验,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将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共识。如何最有效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无疑要更加迅速和柯效。并购的结果会使社会资源实现以效率为导向的再分配,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不少企业也尝试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的适度的横向集中,可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营与协作效应,达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然而,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合理的引导企业的并购行为?税收是影响企业并购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并购又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抒。本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宏观经济发展0标,以税收政策作为引导与促进企业并购的关键因素,主张通过企业并购税收政策的设计,引导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M标。本章主要是对全文研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本文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