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优惠政策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26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税收公平原则


1.1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
在当代,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不同,各国税收法律对于税收公平原则的界定就存在差异。比如日本作家金子宏在它的《日本税法》一书中发表观点认为:“纳税人具有平等的地位,那么,所有纳税主体之间税收负担的分配必须是公平和合理的。”它将这一原则定义为“税收公平主义”。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他们将税收公平定义为“国家征税应使各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还有甚者认为,“税收公平原则是现代政治和税收的法律制度的宪法平等原则的体现。”为了对税法公平原则做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笔者拟对“税(税收)”和“公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对于税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比如第一种是克洛克与奥布得支的“公共福利说”。国家虽然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需求,但是国家不是万能的,国家要想达到这些职能需要财政支持。可是财政来自何处,就需要通过征税,因此,税收的征收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种观点是卢梭创立的,被后人发展为“交易说”。此学说以社会契约论和自由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个人与国家是分立的,是各自独立的平等主体。公民因国家的活动得到好处,就应该回报国家,那么通过何种方式报答国家给予的利益呢,那就是纳税。如此说来,税收体现的是国民与国家的交换关系。第三种是“牺牲说”。该学说起源于黑格尔的国家有机体观点。该学说认为,国家是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国家在不断进步,个人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为了保证国家的进步,个人就需要纳税。可见,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第四种是市场失灵说。市场不是万能的,时常会出现市场不能合理的分配和调整社会资源与贫富差距的情况,这种情况不能长期存在,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一只无形的手来缓解甚至解决。幸运的是,税收优惠政策是调节社会分配、改变市场机制的有力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税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或在同一个社会形态下的不同国家的税收所固有的一个特征。
…………


1.2税收公平的分类
竞争环境的平等和社会公平是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绝对平均的公平不是税收上的社会公平。税收的社会公平应该是对天赋和它所做出的贡献不分秋色,社会对它的劳动应予以鼓励支持,税收对社会公平的考虑必然产生政策上的差别。 税收对社会分配不公,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不能漠然视之,否则社会经济发展就会脱离健康的轨道。因此,一方面,要强调通过税收调节级差收入,强化机会平等,鼓励竞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允许合理的收入差别的同时,必须通过税法规范税收,恰如其分的调节天赋和劳动贡献以外的收益,特别是调节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税收的社会公平,还应当坚持公民在健康和具有劳动能力时有纳税义务,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受灾时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达到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统一。
…………


2. 税收优惠政策


2.1 税收优惠的内涵
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对税收优惠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者对税收优惠的理解也不同。在经济学上,它们认为税收优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在法学上,它们认为税收优惠总是以各种不同层次的法律形式出现,从而将税收优惠纳入到法的范畴,从法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认识;从行政行为上看,它们认为税收优惠只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属于行政奖励行为。简而言之,税收优惠是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各种优待的总称。因此,笔者认为,税收优惠是国家按照现有的法定规则,从经济、政治、社会等的目标出发,为实现经济的讯猛发展,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向纳税人让渡一部分财产权利的行为规则。它是国家及政府基于某种目标或目的,减免或免除一些本应负有纳税义务纳税人税负的行为。
……………


2.2 企业所得税法中现存的优惠政策
截止到现在 ,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的某些收入项目免税。比如,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组织收入、国债利息、部分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收益(股息、红利)。其次,企业所得税的减免。a、现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减免征收所得税的类型规定为: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投资经营所得(比如公共基础设施)、部分技术转让所得、从事农业、渔业、林业、牧业所得等。b、小型微利企业征收 20%的企业所得税。c、高新技术企业征收 15%的企业所得税。d、需要鼓励和照顾的民族自治企业,它只要经所在地的省人民政府同意,就可以享受定期减或免税的优惠。再次,企业所得税的抵扣。企业购买的设备(如购买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设备),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给予抵免税额。同时,对于创业投资的企业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另外,税收优惠在货物出口方面还有一些减免税的规定。对外商投资兴办的高技术企业,可享受所得税 3 年减半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高科技企业资金困难,而且还可以提升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倡导发挥市场经济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但是市场具有滞后性,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应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对需要鼓励和或支持发展的产业予以税收优惠,而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实行严格的税收政策或者提高税率。这样就可以给所有市场行为主体一个比较明确的政策信号,引导各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产业结构。最后,加快落后地区扶持力度,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高于 50%,但是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都比较突出,因此,适当地对老、少、边、穷地区,工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地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可以提高这些地区的生产力水平,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国家的协调发展。
……………


3 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 ....9
3.1 税收优惠政策对税收公平原则的积极影响....9
3.1.1 税收优惠政策是对税收公平原则的补充........9
3.1.2 税收优惠有利于实质公平的实现..... 11
3.2 税收优惠政策对税收公平原则的消极影响....... 12
3.3 税收优惠正当性的理性分析 ...... 15
3.4 税收优惠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17
3.5 我国现阶段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 18
4 税收公平与税收优惠并重的对策 ......... 19
4.1 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公平原则合理共存的措施..... 19
4.2 税收公平与税收优惠未来发展趋向 .........20


4 税收公平与税收优惠并重的对策


4.1 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公平原则合理共存的措施
当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分层的,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沿海、沿边地区。对于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较少,优惠的幅度较小,导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目前我国的税中占所有税收总收入的比率差异较大。不同的企业或个人缴纳的税种是不同的,而对与缴纳税种的要求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产业发展不平衡。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调整税收优惠方向,由以前的以区域优惠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协调区域经济进步,除保留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企业享有优惠外,其它地区适用全国范围的产业导向型优惠,西部地区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适当多给一些税收优惠。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


结论


税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不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经济因素、地理环境、个人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纳相同的税可能存在不公平,从而造成个人贫富差距,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世界各国均采用了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税收公平原则的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优惠是对税收公平原则的补充,二者协调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负面影响表现在税收优惠政策不当,容易扭曲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形式上也不利于税收公平的实现。虽然税收优惠存在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将其完全否定,也不能彻底清除税收优惠。因为经过分析税收优惠存在合理、合法、正当性,深入了解税收优惠目前面临的问题,合理地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公平原则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对立性体现在: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税收优惠政策则挑战了税收公平原则,对相同纳税能力的主体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优惠。二者的统一在于:追求实质的公平。 本文在研究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合理共存的路径后,得出了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优惠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