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84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榜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榜样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教学价值。通过调查了解榜样素材在教学运用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当前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相关概述

一、 榜样素材相关概念界定
(一) 榜样
关于“榜样”的释意不止一种,“榜”和“样”最初是独立分开用的两个字,“榜”原指为防止弓弩损伤与之绑在一起形成三角形的木片,“样”有形状之意,单纯从语意上看来两者有相近的地方。“榜”和“样”合用最早见于张镃诗句“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①中,其意用作“样子”。随着使用者语境的改变“榜样”也具有了其他的含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原文“那陈定男人家心性,见大娘子有病在床,分外与小老婆肉麻的榜样也是有的”这里榜样作“情况、情形”之意。而明代李贽《续焚书·李善长》:“其不私亲,以为天下榜样,亦大昭揭明白矣。”②中的榜样就有“楷模、表率”之意,朱元璋处决了走私谋利的女婿给众人做出了表率,换一个意思来讲,朱元璋此举有些许杀鸡儆猴的意味,用这件“反面典型”事件来警示众人。《现代汉语词典》中榜样的意思是“作为效仿的好的人或事例。”
随着时代发展尽管榜样的内涵丰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榜样所具有的利他性是被大众所认同的,既感动了大众又为其做了示范,引导大众自觉地向其学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对榜样的理解也逐渐形成了共识。本文比较赞同彭怀祖教授把榜样看作一种人格范式的观点,榜样作为一种人格范式具有一定的公认性,既可是在某一方面具有利他性特征的人,也可某一突出的具体事迹,其展现出来的良好形象和自身的崇高精神能引导民众和社会朝积极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类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想要既有趣又“有料”,教学素材的选取与运用十分重要。网络上榜样素材的数量不胜枚举,类型丰富。在进行榜样教育前,除了要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还要了解榜样素材对榜样有清晰的认识,选用不同的榜样素材充实教材内容。榜样素材是教育者进行榜样教育的必备材料,虽然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很早就运用榜样素材,但是就时代发展的脉络来看,现代初中生面临的现况加之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水平,对于榜样素材的选取和运用也需要重新审视。
本文尝试从多个维度来划分榜样素材类型,以此来建立对榜样素材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从不同维度对榜样素材进行划分利于教师更有效地利用榜样素材进行教学,同样利于学生通过榜样素材来掌握教材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一) 所属时代之维:传统榜样素材与现代榜样素材
站在时代的维度来审视榜样素材,可将其分为传统榜样素材和现代榜样素材。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史册里谱满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长河里出现过千千万万个榜样人物,其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给后人带来深远影响。古代先贤和现代英雄楷模、各界杰出代表经常成为教师教学的范例。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祥威武不屈、忠心向国的民族风骨为历代人民所敬仰;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所展现出的坚持、恒心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将相和以大局为重的格局不失为不局限个人成败荣辱的典范。
..........................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现状分析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取得的成效
本次调查选取云南省几所不同地区的初中学校为调查点,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在师生中进行调查。设计学生问卷主要是了解初中生对于榜样的认识和获取榜样信息的渠道以及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对其的影响,从学生角度分析教师选取与运用榜样素材时可取之处与不足。设计教师的访谈问卷主要是了解教师对榜样素材的看法和选取时考虑的因素以及在教学中实际运用情况,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寻找如何突破教学中运用榜样素材的不足之处。本次调查问卷共计发放 326 份问卷,共回收 326 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共计 320 份,有效率 98.16%。从调查结果分析中可知,教学中教师在榜样素材的选取与运用上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其成果总结如下几点:
(一) 大量运用榜样素材辅助学生理解知识
教材内容总体呈现出活泼、具体,语言平和优美而又有力量的特点,大多初中生认为初三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较之初一初二相对难懂,教材语言的逻辑性和学科性相对较强,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某些同学因地域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视野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在理解教材正文其中蕴含的道理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这种状况在乡镇中学生中尤为突出。
为使看似抽象难懂的教材知识被学生理解消化,借助相关的榜样素材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有助于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理清思维上的知识逻辑和现实上的知识脉络。从学生学习方式的喜好愿望调查结果中可知27.81%的同学喜欢老师引用教学案例来解释说明教材知识说明了榜样素材在教学中运用赢得了近三成学生的支持,也肯定了榜样素材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老师课中运用榜样案例让学生掌握了教材知识的符合度调查中,认为极其相符、非常相符和略微相符的同学占了近一半以上,显然教师大量运用榜样素材辅助教学的做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见表 2.1)。访谈中教师们表示教学中运用榜样素材可以起引领导向作用,可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一来既帮学生理解了知识阐明了原理,二来又可以借由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培育,运用榜样拒绝“教学宣讲”必须让榜样素材在学生的心灵上荡起一阵波,在榜样示范下引领学生践行榜样精神与品质并能在课后得到检验。教师们表示道德与法治课最理想的讲课方式当属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认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才能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问题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设置,教学情境要依靠教学素材进行创设。同时也肯定了榜样素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应注重对案例资料的选用,肯定了榜样素材能辅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作用。


表2.1 学生学习方式喜好教师榜样素材教学运用符合度调查

..........................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存在的问题
纵然教学中榜样素材的选取与运用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定问题,现将主要问题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 榜样素材选取的准确性不足
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榜样素材数不胜数,但并非就一定适用于教学之中。大多教师皆能做到以榜样素材来佐证、补充、扩展教材内容,使之更加丰满有趣,但也不排除会因某种的考虑不周而勉强使用于教学之中的可能,以致于素材与教材不能很好融合。有 13.44%的同学发现过老师选择的榜样素材不合理,20.31%的同学表示不清楚,两者的概率加起来达到了 33.75%。学生选择老师没有出现榜样素材选取不合理的情况比率并不算很高总共才有 65.50%(见表 2.5),这足以说明教师所选取的榜样素材准确性不算太高,导致一部分同学对所选榜样素材不能完全认可,同时一部分同学也并不清楚榜样素材用于此处用意为何。为何学生对某些榜样素材的兴趣不大,58.13%的学生认为教师未充分把握教材和素材的关联性,55%的学生认为教师以讲授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0.31%的学生认为语言简单苍白,认为随意选取没有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占19.69%(见表 2.6)。虽然前三种观点支持率相对持平,但第四种观点支持率也不容忽视,由此可见,榜样素材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对榜样素材的整合利用和教学方式上的不恰当造成,而且还要归根于教师对在筛选榜样素材时因不能准确分辨和判断其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估量利用价值时产生了偏差。关于教师备课时是否对榜样素材的时代背景、事迹和经历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多数教师表示自己只能对所选的榜样素材进行大致了解,未对榜样素材的方方面面进行过探究。由此可知虽然教师能对榜样素材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有大致的把握,但欠缺对于一些关于榜样的细节性和过程性内容的补充,教学时对帮助学生了解榜样全貌的说服性就会稍微差了些。部分教师表示由于自己身兼数职加上科研和家庭的压力,花在选取素材上的时间和精力不算很多,教学设计上的榜样素材基本上来源于自己平时在收听新闻和浏览相关新闻网页或和同事交流时所积累下来形成的素材集,倘若在真的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就会借鉴别人的课件结合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调整。这也间接地表明了因为时间的紧迫性,无法在众多案例中进行反复比较、思考、整合使榜样素材更准确地运用于教学中。


2.5 教师榜样素材选取情况

...............................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策略............39
一、 榜样素材的选取与运用原则......................... 39
(一) 真实性原则........................................39
(二) 时效性原则......................................39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运用案例...............53
一、 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教学设计——以《依法履行义务》为例............... 53
二、 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教学评价设计..................................... 58
结语................................ 61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运用案例


一、 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教学设计——以《依法履行义务》为例
【教学内容分析】
依法履行义务是道德与法治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公民义务的第二框题。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符合初中阶段课程目标中所要求的方向。本框题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是什么”、“行使公民权利的正确方法”、“公民基本义务是什么”的情况下,亟待需要了解履行义务的正确方式。本框题遵照“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帮助学生认识权利与义务间的关系,向学生阐明为什么必须要履行法定义务,怎样履行法定义务,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哪些责任。本框题是本单元内容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的关键所在。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框题前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所掌握,结合前三册学过的相关法律知识,对法律作出的相关规定也有所了解,同时也对社会热点有一定了解,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发现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的认识上还有待于提高,有些同学责任和义务观念淡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以自觉履行义务,整体上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还有待于提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诱导启发。
.........................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榜样素材的运用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开展注入了鲜明的时代血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作为实现中国梦后备力量的青少年担负着神圣的使命,青少年有怎样的价值观就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认知和思想觉悟势在必行。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加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思想觉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各种榜样素材,以榜样示范来塑造价值观。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榜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榜样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教学价值。通过调查了解榜样素材在教学运用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当前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完善的对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研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研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尚未能完全给出解决存在问题的策略,这也是笔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研究的目的所在。坚持用理论引领实践研究,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让榜样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彰显价值。本研究所论述的内容不过是笔者的一得之见,期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参考,一同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用好榜样素材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