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编制相关概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概念界定
在编写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如果对导学案的概念缺乏详细了解,就很难编写出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导学案,难以体现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基本理念。只有详细了解导学案编写的概念和特点,才能编写出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导学案,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
1.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过教师共同研究和商议,经过每个教师的备课教案编写,在提交到教研组中共同研究所制定的,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方案。通过运用导学案,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持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是适用于初中生德育课程的,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培养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案。在课堂中使用的《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的编制应遵循导学案编写的原则,还应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教学模式。一方面,在《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应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认同感和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社会,快速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通过导学案的编制,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分析和思考能力,并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学案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导学案之间存在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法治意识,因此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更为贴切。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设计编写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编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由皮亚杰提出,皮亚杰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同化和顺应两个认知过程。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能通过被动接受来获取,而应通过自主学习和学习资料的分析与理解逐渐获取。①导学案教学模式正是将学生视为学习的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了解,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并解答疑问的方式,逐渐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自主探究学习,这一点和导学案本质相同。
建构主义为导学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的编制应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架构。通过对学生所学知识点的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建构所学知识。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维果斯基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是指“实际发展水平与预想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②在教育体系中实际发展水平主要是指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预想发展水平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逐渐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为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引,同时也明确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应遵循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通过适当的引导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和思考能力。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设计编写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的调查情况
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取多较大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延安市 Y 中学导学案编制现状的分析和调查,针对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汇总,能够深入了解导学案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改进导学案的编制方法,从而逐渐减少存在的问题,确保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导学案。
1.调查的基本情况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的问卷调查在开展时,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目的,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制定调查问卷的内容,确定调查对象。最后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归纳。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希望通过问卷的形式详细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和学生在导学案编制的实际发展现状,同时详细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导学案编制的具体看法,所有调查结果都作为本文的数据研支撑,能使本文的分析更加具有说服力。
(2)调查对象
本文问卷调查的对象为陕西省延安市 Y 中学《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以及该校初中学生,还包括其他几所中学《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和学生。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发放问卷 20 份,全部回收。初中三个年级各发放导学案 100 份。发放的 300份问卷调查由于学生原因有效回收问卷 294 份,虽然问卷调查的样本较小,但每位接受调查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因此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能够代表 Y 中学《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的基本观点,也能大体反映出 Y 中学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涵盖初一初二和初三各个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代表不同学段学生针对《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表 2-1 研究对象:学生
(二)应试教育改革缓慢导致编制的内容不科学
1.导学案的编制内容偏向于应试教育
通过对问卷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得知,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依然将知识作为向学生传授的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的编制内容依然围绕教材的知识点展开,主要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应试成绩”,如图 3-1 所示,七年级上册《家的意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三条教学目标都是强调知识点的掌握,没有凸显出针对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很难让学生详细了解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更难以帮助学生从课堂教学向实际生活实践进行转变。
(图 3-1)
2.导学案的编制内容缺乏探究性
探究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编制的重要原则。导学案应根据每节课的讲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制,并且在授课时尽量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通过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达到学以致用,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然而当前导学案编制的深入远远不足,很多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很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只能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简单提问,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图 3-2 所示,七年级下册《家的意味》探究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应该如何孝亲敬长?这一问题在教科书中“方法与技能”板块中有所提及,然而学生在面对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后继续不愿动脑思考和分析,难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20
(一)应试教育改革缓慢导致编制内容不科学 ......................... 20
1.导学案编制内容偏向应试教育 .................................. 20
2.导学案编制内容缺乏探究性 .................................... 21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编制的改进策略 ......................... 28
(一)丰富编制内容 ............................................... 28
1.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探究性 ................................ 29
2.突出活动设计的实践性 ........................................ 29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设计案例 ............................... 34
(一)设计思路 ............................. 34
(二)案例设计 ................................... 36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设计案例
(一)设计思路
笔者结合延安市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的相关问卷调查,以及自己的实习与研究成果,针对 Y 中学在导学案编制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重新改进和完善,编制出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导学案教学模板,为了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的编制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笔者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咨询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得以完成。该导学案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近老师》一课为例进行编制,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导学案编写人员信息和使用者信息以及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和难点等相关内容为主。该部分通过表格形式呈现能够直观清晰的看到相关信息,为使导学案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导学案在编制过程中添加了学生参与者这一项。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导学案编制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学生参与的帮助下,能够帮助学生对学情的分析和了解,减少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部分为学习过程,该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为情景导入和自主预习以及探究活动和课后巩固等环节。讲授知识点之前引入一则新闻,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该新闻是六名幼儿园教师在危急时刻不顾危险保护 120 名学生,引发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新认识和思考。讲解完新闻案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和分析,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即将学习的内容。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选取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思考题,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作用和责任,最后针对学生的讨论展开课堂巩固练习题,选取有代表性的讨论题目作为学生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加强对课堂讨论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学习,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三部分为课堂随笔,该部分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记笔记,或者针对自己不懂以及比较困惑的问题与老师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讲解,也能帮助教师逐步提升导学案的质量。
........................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是适用于初中生德育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培养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的运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程度,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导学案存在应试教育改革缓慢导致编制内容不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欠缺导致编制结构不合理、学情分析不充分导致编制过程不规范以及学校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导学案编制评价方式不明确等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学案编制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丰富导学案的编制内容,重点关注导学案的层次性设计,突出导学案与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结合力度,逐步提升习题设计的创新性。其次,优化导学案编制结构,充分吸收和借鉴优秀导学案样式,努力提升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力度,注重导学案编制的环节衔接。再次,规范导学案的编制过程,鼓励学生和教师共同编制导学案,要求教师注重学情分析,在编制中增加学法指导,对教师加强导学案编制培训。最后,明确导学案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规范评价标准的系统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导学案的编制水平。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的研究,不仅为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应有的理论参考,同时也可为地理、生物、历史等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