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以知识本位、教师本位和传授灌输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两部分,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并以教材的形式呈现,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而学习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灵活选择。学习方式是否有效关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转变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生本理念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提出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凸显其主体性。笔者任教学校基于生本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课堂教学改革,并把前置性作业作为生本理念实施的重要载体和自主学习的抓手进行推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1],也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也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学生首先要自己进行思考,教师是无法替代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协调配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文喆教授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学习”[2]。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前置性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前置性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前置性作业能够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进行初步的感知,避免课堂中“零起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对前置性作业的作用表示怀疑,认为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时会产生一些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易形成错误定式;多数老师认同前置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但认为设计前置性作业会加重教师负担,不愿意尝试。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的疑惑都是很好的研究素材。本文基于所在学校教改实际对前置性作业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生本理念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小学六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两个学段,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为第二学段。为了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教育部对学生的作业总量进行了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 1 个小时。第一学段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都比较匮乏,识字量不够,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到了第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活动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学生开始独立完成作业,教师也开始布置一些预习性作业,在此阶段研究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在梳理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和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1)调查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前置性作业教学现状如何?
(2)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有效设计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实现了由“教师讲、学生听”向“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的教学观念的形成。本研究从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出发,进行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实践研究,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一些实践层面上的借鉴。同时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尝试使用前置性作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本研究提出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案例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
2 文献综述
2.1 前置性作业作用方面
很多文献资料中都对前置性作业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其中对学生和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论述较多,对教师方面的作用论述较少。
对学生方面的作用:刘杰老师指出前置性作业将教学重心前移,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有助于学生自我建构、生成知识[5];蒋银花老师认为课前预习奠定了新知的学习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很有帮助[6];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吴宏老师指出形式多样的前置性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搜集素材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7];康书琴老师认为前置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被动听课状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8];林荧荧老师认为前置性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动手操作力、数学思考力和自主复习力,并分别举例进行了论证[9]。
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孙政老师指出实施前置性作业,学生能在课前自我消化一些简单的知识,课中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可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10];马海龙老师认为利用前置性作业预习新知,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11];刘伟老师指出完成前置性作业后,学生带着“我是来进行交流”的心态进入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然会增加,使得课堂交流更加深入,课堂气氛更活跃[12];陈同非老师强调前置性作业学习过程更容易突出个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更利于实现小班化教学目标[13]。
表 1 访谈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2.2 前置性作业设计方面学者研究
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的文献比较丰富:王娜娜老师提出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简单有方、根本有效、开放有度[17];梅季岚老师提出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目的针要有对性、内容要有层次性、形式要多样化、评价要多元化[18];吴景忠老师认为有效的前置性作业要遵循量少而精的针对性原则、贴近生活的趣味性原则、空间自由的开放性原则和兼顾全体的层次性原则[19];汪丽萍老师认为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数量、难度都要坚持适度性原则,内容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坚持探索性原则,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多样化原则[20]。
这些学者对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共性的部分,例如都提到要从简单入手、设计要有层次性、要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要有一定的开放度。但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课型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哪些具体的原则,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很多一线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受主观意识的影响,随意性较大。
关于前置性作业设计类型,不同学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类型。陕西师范大学的马晶晶老师提出地理前置性作业可分为:阅读型、操作型和探究型三种类型,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案例[21];江苏南京的盛徽老师将数学前置性作业分为激发兴趣型、经验型和知识梳理型,要求教师以有思考空间的问题为中心设计前置性作业[22];江苏启东市的顾佳杰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将英语课分为听读型、生活实践型、发现探究型、和知识复习型,根据不同课型的学习特点有效设计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23]。我们可以看出,前置性作业比传统作业类型更丰富,原则上基本都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科间有交叉但又体现了学科的特点。
........................
3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现状调查 .............................. 11
3.1 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 11
3.1.1 调查目的 ........................................ 11
3.1.2 调查设计 ........................................ 11
4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 22
4.1 更新教师观念,重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22
4.1.1 明确第二学段数学的教学要求....................... 22
4.1.2 加深对前置性作业内涵的理解....................... 23
5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实验 .................................. 38
5.1 实验目的 ....................... 38
5.2 实验对象 ........................ 38
5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实验
5.1 实验目的
上一章针对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前置性作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新授课和复习课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策略可以改善前置性作业设计,增强实效性,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实验研究。
选取五年级两个平行班(1 班、2 班)为实验对象,1 班为实验班,2 班为对照班。为了了解两个班级实验前的数学学习水平,经领导同意,笔者向教务处咨询并调取两个班级四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表 6 实验班与对照班四年级学习成绩对比表(未布置前置性作业前)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1)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前置性作业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小学第二学段数学前置性作业主要存在教师对前置性作业内涵定位不准、内容习题化严重、形式单调枯燥、反馈评价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明确第二学段数学教学要求、加深教师对前置性作业内涵的理解、明晰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加强对前置性作业的评价等改进措施,来逐步改变教师对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认识。
(2)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和复习课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本文分课型对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究,提出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体验和知识形成过程,可以按照“温故、探新、提问、评价”四个步骤进行设计;复习课前置性作业梳理知识的同时重在建构知识体系,设计分三个阶段:知识梳理、典例分享和质疑设问。文中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参考。
(3)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在对比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对比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是有效的,能提高前置性作业设计质量。良好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课前尝试性学习指引了方向。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课堂中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交流更广泛,讨论更深入,展示素材更丰富。教师将前置性作业与课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答疑”相结合,更好的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