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情况考查
第一节 考察方法
一、问卷调查及访谈
笔者针对课外音乐活动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考察期间分发给安庆市第四中学的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选择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大概 50 名学生,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填写和笔者的筛选整理得出一些数据和信息。在问卷调察期间,笔者也亲自访谈了没有填写调查问卷的班级同学、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并做好记录,同样也得到了一定的反馈。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学生对于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现状描述,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如何看待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学校及教师针对开展学校课外音乐活动所实行的政策和举措。另外问卷和访谈对于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展开方式、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最后结合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自身对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二、排练观摩
排练观摩是最直观的考察方法,笔者在安庆市第四中学实习期间参与到多场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旁听和组织中,对于安庆市第四中学开展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内容、组织方法,学校的排练设备、教室设施、器乐种类,教师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现场排练或表演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观摩并笔录加以收集。
.........................
第二节 考察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与分析
笔者在安庆市第四中学分发了调查问卷 304 份,回收 296 份,有效问卷 293份,有效率约 96%。就安庆市第四中学三个年级所呈上来的 293 份有效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所记录的信息中,笔者从家长、学校和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了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一)家长对于课外音乐活动的态度
家长对于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态度笔者以年级为单位作出以下表格及数据计算来分析。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安庆市第四中学处于不同年级的家长对于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有着不同的反应。差别尤为突出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百分比高达 44.7%,甚至高出七年级学生家长“十分支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数据。同时,在笔者对九年级学生家长的访谈过程中,也明显感觉到学生家长对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纷纷表示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无暇顾及包括音乐等其他课外的学习活动,这与调查问卷中所显示的数据也十分相符。
.........................
第二章 课外音乐活动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课外音乐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
一、弥补课内音乐教育的短板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从安庆市第四中学的视唱练耳及节奏的训练活动和音乐创编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活动内容的选择基本上是课内所学习的内容,而不同的是在活动中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同时拓宽知识面,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基本没有硬性要求的任务去完成。在访谈中教师也曾表示,课堂内的学习时间基本用于对作品的背景介绍,欣赏以及学唱上,而对很多知识的拓展他们则会很好的利用社团活动展开,利用社团一部分学生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这对下一步的教学安排也有着促进作用。事实上,课内音乐教育严格遵守教学目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其特定的目标需要完成,因此,有时的音乐课堂略显呆板,形式单一,学习时间不够充裕,班级学生兴趣取向不一等。而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刚好弥补了课内音乐教学的不足,以兴趣社团的形式,形式丰富,统一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可尽显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时间相对自由,可根据活动进度而设定活动时长。所以不管学校课外音乐活动以何种形式展开,在大体上都弥补了课内音乐教育的短板。
二、增加美育途径
音乐学科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培养欣赏能力,唤起美感的学科。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将音乐审美和音乐实践相结合,更能让学生感受真善美的音乐世界,加深审美感受,深入到将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去,丰富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加强美育的作用。在安庆第四中学校歌的合唱排练中,深有体会到这一途径。教师在排练中除了注重合唱技巧的传授和指导,就歌词背景的介绍几乎在每一次排练中都会被提及。据访问得出,在没接触到这首校歌之前,学生们对学校的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特色毫无了解。在排练完这首校歌后,他们对自己母校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情怀,包括对母校悠久历史的敬畏之情,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责任之心,热爱母校之情。这就是托尔斯泰所说的“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过程。
...........................
第二节 课外音乐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表现
一、学校和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于活动的认知不足
(一)学校和教师方面
调查问卷中显示,学校对于课外音乐活动的展开重视度不够。首先在学校的认知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必须减少课外活动的时间,有部分班级班主任直接取消了学校课外音乐活动,这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很大,同样这也是大部分初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其次,在访问调查和观摩中也发现学校的小部分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社团的发展,特别是在器乐合奏社团,基本没有闲置的乐器,也没有丰富的乐器可供学生们选择和了解,除音乐教室外,无设有隔音板的琴房等,所以学校在设施上应给予一定的支持。最后,在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学校的重视偏向也有误差,只重视大型节日的汇演,忽视其他社团活动。在观摩中也发现部分教师的倦怠情况,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很少主动组织学校课外音乐活动,且私人原因推辞较多,但在大型的节日汇演上基本所有教师都投入了精力,这也与学校的管理方式有关,调查中显示学校最注重的是重大节日的大型汇演活动,“下命令”式要求达标,这种管理方式也使得部分教师“完成任务式”的开展组织汇演活动,对其他无“任务”的活动态度怠慢。
(二)家长方面
事实上,不管是哪个年级,学生家长对于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总存在疑虑,调查中七年级的很多学生也告知他们的家长认为音乐的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这与整个教育的大背景有关,音乐作为不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整个社会对其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所以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参加额外的音乐活动更是持高比例的反对态度,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家长的反对态度也大多源于对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不了解,并未试图去了解,认为这类活动并不能给学生带来立竿见影的益处,所以家长对于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认知改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
第一节 增强学校、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认知.........................14
第二节 课外音乐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改进.......................15
第三节 针对师资力量短缺的解决办法.................................16
第四节 初中课外音乐活动的发展探究....................................17
第三章 课外音乐活动的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与发展探究
第一节 增强学校、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认知
一、学校应对课外音乐活动进行改观
学校方面对于举办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改观尤为重要,这影响着活动举行的效率,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学校应对社团活动一视同仁
首先,在考察中可看出,安庆市第四中学对于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主要精力都放在节日的大型文艺汇演上,对于其他社团活动重视度较轻,这也导致其他社团的开展效率较低,秩序差,教师和学生重视度不够。学校应重视所有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对于所有社团活动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应相对公平,这样便可以利用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同学们的校园文化意识。其次,对于硬件设施的投资,学校也是在大型汇演活动上投资较多,其他社团的物质有所匮乏,学校应针对各个社团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活动设施,比如合唱适宜教材的引进,器乐类型的丰富,活动环境的改善等。最后,年级分化严重也是学校应重视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学校应给与一定的学生自主选择权利与合理的时间安排。
(二)学校应加强管理制
学校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外音乐活动的态度。据了解,大多时间学校对于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管理是“放养式”的,这种管理方式甚至导致有些社团的解散。所以学校应加强对于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规范排练行为,提高对教师团队的要求,对于加入社团但态度消极的学生进行强干预,加大对于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宣传,制度上促进活动的开展,利用好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在学习额外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
结语
学校课外音乐活动与课堂内的音乐教学相辅相成,是初中音乐教育重要的两个部分,而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展开是处于发展和探索的阶段,它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现如今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发挥出它绝对的优势和功能,所以音乐教育应实现“两手抓”,不仅重视课堂传输,更要注重课外实践。如何实现课外音乐活动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对音乐教育进行改观,这是调查中显示的最大问题,就此类问题笔者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想法。希望通过对安庆市第四中学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个例分析,能够给予安庆地区初中的音乐教育提供一点帮助和借鉴。
本文有关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个例研究尚显单薄,在统计和分析数据时也难免会有纰漏,涉及提出的一些建议和畅想也仅限于个人想法。对于文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