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一)媒介化生存
在当今信息全球化时代,科技的发展带动全球文化的快速融合与变化,作为经济文化传播的窗口,各种传统传播行业也在迅速的改革,国外的媒体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等都建立了外文网站,我国的 CCTV 早已在外国设立了中文网站。手机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各种 app 便能晓尽天下事,近期社会上掀起的直播热,特别是旅游主播的兴起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通过看直播就能全球各地旅游,了解各地区的文化发展现状。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吃饭靠外卖,情感联系靠微信,休闲娱乐靠美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乐离开手机 app 都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生存状态。
(二)媒介素养教育价值日趋凸显
语言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文字使得承载人类文明的语言得以保留下来,龟甲、石头、墙壁都是我们寻觅祖先足记的重要载体。竹简、丝帛到蔡伦发明纸张,随着信息载体变得越来越轻便,文明的传播范围因为低成本也变的更加广泛。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文明的碰撞更加激烈,印刷术的出现使知识阅读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享。历史上每一次信息载体、媒体传播的变革都伴随着社会文化的革新。到了当今信息科技的时代,音频、视频、图片的阅读早已代替纸质传媒围绕在我们的周围,随着阅读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也已经变成了最为平常的事。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的普及将人们的视线从文字,书本中转移出来,无论人们情愿与否,各路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以信息流的形式向人们扑面而来,“数字媒介将拯救书面文化,使之从电视的蹂躏中解放出来。”①“维基百科等教育网站每天都有数百万次点击量。
........................
1.2 研究意义
第一,理清“跨媒介阅读”所需能力,建构“跨媒介阅读”能力体系。当代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前进而变化。随着电脑、手机在高中生学习生活中影响力的扩大,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今社会,核心素养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刻不容缓,如何引导中学生在纷杂的信息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如何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媒介观,如何以批判的眼光阅读各种各样的消息等等问题迫在眉睫,都体现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的价值。本研究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指引下展开研究的。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PISA 阅读质量测评,祝新华阅读能力研究为理论基础,建构“跨媒介阅读”的能力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跨媒介阅读”的具体能力。
第二,本研究的最终的研究意义是对平常“跨媒介阅读”教学提出实质性的教学建议,努力引导“跨媒介阅读”落到教学实处,努力培养帮助学生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能力,为现实教学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指导。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颁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在一线教学中被逐步提上日程,但是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在关于本任务群教学中,教师应该具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培养把握的都较为模糊,本研究将在此方面做出努力。
..........................
2 媒介阅读的当下发展状况
2.1 媒介阅读的时代背景
2.1.1 新媒介迅速崛起
新媒介的概念出自于麦克卢汉:媒介即是讯息,一种新媒介的首要内容是另一种旧媒介。①新旧媒介之间都是相对的,在新媒介没出来前旧媒介便是当时时代的新媒介,新媒介出来后相对于新媒介,之前的媒介便变成了旧媒介,同理相对于新新媒介新媒介便是旧媒介,只是为了区别前一阶段的旧媒介,新媒介名称没变只是名称前又加了一个“新”字以便区分三者。正如相对于报纸,广播就是新媒介,相对于广播,电视就是新媒介。保罗·莱文森以互联网诞生为界限区分新旧媒介,之前为旧媒介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之类,此类媒介的特点是:媒介内容受权威管控性较强质量较高,主要为精英阅读,媒介成本较高,媒介传播速度较慢。互联网诞生之后的新媒介也可称为网络媒介,发行此类媒介的最大特点是电子阅读的出现,冲击了持续千年的传统纸质阅读,使阅读逐渐走向大众化。此类媒介开始于 1987 年 10 月,Michael Joyce 编写了第一本电子书《下午》(Afternoon)以 5 寸软盘形式呈现,其中发展较为突出的是 Kindle 的推出,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并且至今一直畅销不衰的一大原因就是 Kindle 的推出立志于在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多年坚持 6 英寸黑白水墨屏,使电子阅读有回归传统书本阅读的感觉。智能手机的普及使通讯技术与社交媒介应用的完美结合,为阅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使阅读有了新的模式:社交型阅读、手机阅读。阅读在旧媒介,新媒介时代关注的还是阅读文本的本身,到了新新媒介时期,阅读关注的更多是文本所带来的实用性,以及快餐阅读,阅读形式的碎片化,微信公众号阅读,豆瓣阅读,简书等等都可以阅读加分享好友,阅读与社交相互促进。人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媒体变成了每个人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在这种大环境下信息鱼龙混杂,阅读的质量和内容更不易控制。社交型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的迅速兴起使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
2.2 媒介阅读的主要特点
2.2.1 青少年是媒介阅读的主要群体
智能手机兴起的时候正是 90 后处于高中或大学阶段,这个阶段正是电子媒介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作为第一批接触智能手机的一代人,
90 后成为手机媒介阅读的第一批也是最主要一批的群体。媒介阅读中用户付费行为的产生是媒介阅读用户被媒介内容所吸引从而想持续这个行为表现,从北京日报报道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90 后是媒介付费阅读的主要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扩大到 34岁,也就是说青年是媒介付费阅读的主要力量,是媒介阅读的主要群体。90 后的最后一代已经上了大学,现在的中学生是 00 后的世界,因为在中学生群体中因未有独立的财政自由所以此数据并未反映出我们当代中学,00 后是否属于媒介阅读的主要群体。但是身为信息时代,捧着手机和 ipad 长大的 00 后我们无须怀疑各种媒介在他们成长中带给他们的影响。当代中学生的基本人手持有一部手机,在上网所使用的媒介中手机也是遥遥领先与其他电子设备。因此在关于媒介阅读主要群体的归纳中还应该包括我们当代中学生,也就是说媒介阅读的主要群体是当代青少年。
2.2.2 各类阅读媒介交互整合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一次全民阅读调查是 2014 年进行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此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通过电子媒介的数字信息阅读超越书本阅读急剧发展,其接触率增长为 58.1%,将近总阅读率的一半,①因此在当前阅读大环境下除去纸质书籍的阅读,数字媒介阅读方式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媒介方式。有将近一半的媒介阅读是通过手机媒介进行的。主要阅读途径是通过手机 app 微信里的公众号进行阅读,在近两年通过微信公众号来阅读的人数越来越多,这都与微信公众号媒介设置特点以及媒介传播的内容有关。②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处于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新新媒介通讯技术与社交媒介应用相结合时代的我们,阅读媒介的选择的首要特点就是便捷。将阅读与日常社交需要相结合组成社交型阅读,一部手机将阅读与生活紧紧关联,既满足了人们阅读的需要也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让阅读变得更加便利。也就是说媒介阅读的载体是以手机阅读为主的多种媒介并行。
哈佛大学的凯瑟琳·斯诺教授 2002 年发布了“阅读理解框架”,在其框架中将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界定为由“读者”“文本”“任务”三种影响源联动的结果,PISA 基本采纳了这一组阅读素养分析维度 (如图 4.1 所示)。③(转引自叶丽新)
.............................
3 “跨媒介阅读”能力要求 ................................. 15
3.1 “跨媒介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不同 ............................. 15
3.1.1 阅读主体主动性不同 .................................... 15
3.1.2 阅读群体的需求不同 .............................. 15
4 “跨媒介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目标确定理据 ................................ 21
4.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启示 .............................. 21
4.1.1 知识维度对阅读能力的启示 .............................. 21
4.1.2 认知过程维度对阅读能力的启示 .................................. 23
5 基于课标的“跨媒介阅读”阅读能力目标维度 .............................. 32
5.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跨媒介阅读”的目标要求 ......................... 32
5.1.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32
5.1.2 课标中“跨媒介阅读”目标的设立 ........................ 35
7 达成“跨媒介阅读”能力目标的阅读教学建议
7.1 “跨媒介阅读”教学展开的基础
阅读氛围与阅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跨媒介阅读能力,营造学校良好的跨媒介阅读环境的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媒介基础设施,学校教育制度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以语文课为基地引导学生开展“跨媒介阅读”活动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在合理且恰当的时候建构学生“跨媒介阅读”的知识结构。
7.1.1 培养学生“跨媒介阅读”基本阅读能力
作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媒介阅读的相关教学。比如在新闻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先通过课文让学生初步体会新闻是如何体现其真实性以及新闻的艺术性是如何表达的,课文学习后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典型优质新闻的学习中走出来走向现实社会,接触生活网络中真正的新闻并进行分析其真实性和评判其新闻价值,根据学到的新闻六要素(5W1H)阅读分析阅读到的新闻是否合乎规范,教师可以根据新闻来源的可靠性、新闻事件的完整性、支撑新闻证据的确凿性以及报道的倾向性四大要素制作新闻真实性衡量表引导学生辨别网络媒介信息的真伪。
...........................
“跨媒介阅读”强调的是阅读的社会性,学生可以不用精英式阅读但需要广泛阅读,“跨媒介阅读”不需要学生高超的精英化文本分析能力但需要学生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其阅读的目的在于学生抽身于形形色色的媒体观点,为学生在信息社会更好的生活而做准备。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一,确立了“跨媒介阅读”能力维度。确立“跨媒介
阅读”能力维度是本次研究的第一成果,通过与传统阅读进行比较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 PISA2018 阅读能力测试指标以及祝新华的研究,结合跨媒介阅读自身的特点,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为方向指导确立出本次能力维度。此维度下如何划分具体的教学目标,方便教师的实际教学是本此研究的第二个成果。第二,明确了“跨媒介阅读”能力教学目标。本次研究根据能力维度一共划分出六项“跨媒介阅读”能力:整合筛选媒介能力、浏览提取信息能力、跳出媒介局限能力、不同媒介运用能力、深度思维阅读能力、辩证评价信息能力,此六项能力是逐层递增和相互影响渗透的如,如:深度思维阅读能力、辩证评价信息能力的实现必然需要学生掌握前四项能力;跳出媒介局限能力、不同媒介运用能力是渗透在整合筛选媒介能力、浏览提取信息能力、深度思维阅读能力、辩证评价信息能力中,六项能力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跨媒介阅读”能力时要综合的来培养,将六项能力渗透在学习共同体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