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和“八个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讲话强调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办好思政课,必须推动改革创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文件总体部署,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保障融合创新发展。2018 年教育部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互联网打破传统学习的模式,推进思政教学的改革创新,树立“互联网+”的教学理念成为当务之急。现今互联网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就是新媒体。思政教育者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将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联通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让青少年有更多获得感。而最能发挥出新媒体优势的是微博。首先微博的使用人数多。据《2015 上半年中国校园微博发展报告》数据统计,中学生已有 14305188 人使用微博,占比 27.48%,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 16.76%②。中国产业信息网所统计的《2017 年中国微博行业用户发展概况分析》数据表明,截止 2017年 9 月微博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 2.97 亿人,其中 18 岁以下使用微博的人群占比为13.2%,用户数量达 3920 万人③。中学生使用微博的增幅大、增速快,应引起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次,微博的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所以积极将微博应用到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课程创新的需要,更是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并将微博运用到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已是时代所需之事。
..........................
1.2 研究现状和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中小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课”或“德育课”这些概念,而是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旗帜下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国家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隐性的①。例如,美国和欧洲的学校中的学生工作机构,通过咨询服务等方式进行引导,国外更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美国政府每年还会将巨资投在传媒和出版事业上,宣扬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②。
网络信息化时代,国外发达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在各科教学中运用、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线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运用网络促进教育深化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当今世界教育界关注的问题,美国作为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且是信息技术的发源地,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关注网络应用到教学中去这一系列的现象行为对现有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如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著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巴西学者达尼洛博士与压力山德拉博士合作撰写的《Media Education and Brazilian Policie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earning》,分析新媒体或网络的出现能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2013 年,欧盟提出了“开发教育”的三项创新举措,其中一项就是开发教育资源,依托新媒体的技术和使用优势。MARY KALANTZIS & BILL COPE 合作撰写的论文 《The Teacher as Designer: pedagogy in the new media age 》和 Stjepan Rodek 的《New media and teaching efficacity》认为新媒体是增加学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2010 年英国在召开的学习技术联合会上指出,21 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将发生革命性变革,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发展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在 2010 年前,日本、韩国在信息化技术方面发展比我国快速,信息化普及率较高,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近 10 年我国信息化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应用于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
第二章 微博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微博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功能
2.1.1 微博概念分析
对于微博概念的表述,各位研究人员基本表达一致,即“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分享的即时信息网络,是传播以及获取的通过关注被关注的形式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由于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于 140 个字符以内,故此得名为“微”①。2009 年 8 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此外微博还包括“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但这其中出现最早,且用户最多地当属“新浪微博”,因此一般人们口中提到的微博都指的就是“新浪微博”。本文中提到的微博也指的是“新浪微博”。
2.1.2 微博的特征
微博从实质上来说,它是在信息时代基于互联网形成的,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有以下特征:
(1)便捷性
微博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可以作为浏览者,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信息供他人浏览。一般发布内容短小精悍,通常以 140 字为限。通过微博可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速度快。例如你有 100 万听众,那么你发布的信息立马会传播给 100 万人。其次,微博开通在多种 API(编程接口)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方式来更新自己微博信息。微博的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只有有网络,有上网工具就可以更新自己的微博信息。类似于一些突发事件现场或引起大范围关注事件,只要有博友在场,那么就可以立刻发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性以及快捷性,超乎所有媒体。
(2)传播性
微博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微博的信息发布整合了多种平台,可网页、客户端等方式发布,也可以通过电脑桌面上、平板电脑、手机等方式查看,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和终端的限制,微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天候,大量信息的更新,尤其是不再局限于电脑前,用手机便能操作。用户不仅能看到自己关注的账户更新的信息,还能看到所有用户更新的最新信息。
.........................
2.2 相关基础教学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观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意义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现代意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科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主客体间的互动与交流,“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这就说明科学的实践观不仅仅坚持物质的第一性,而且强调从主体出发去认识客观世界,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互动是主动的而不是客体被动地接受。
而论文的选题就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因自己平时就频繁使用微博,所以在见习过程中,将微博中的可用素材加入到了教学设计中,发现效果比普通教学效果要好,于是选择了微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问题来作为笔者的研究论文。而论文从各方面去论述了论文的可行性,最终也是通过实践去检验。
........................
3.1 微博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 12
3.2 微博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可行性 ............................. 13
3.3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微博应用的案例研究 .................................... 18
第四章 微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 26
4.1 微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 26
4.2 微博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能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 27
第四章 微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4.1 微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4.1.1 教师主导地位下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老师主导下的学习模式,老师凭借自身的阅历、学识、经验,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①。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初中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能够举一反三,会灵活运用新媒体,获得比课堂更全面、更有趣的知识,他们不再过多地依赖教师,有时甚至会对教师提出质疑,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敏锐性,对于海量的信息,教师自身都会觉得无所适从,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此以往,教师也就失去了教育和解释的优先地位,教师的权威也受到了威胁。比如在讲“尊老爱幼”时,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呼吁学生尊重老人爱护幼小,那么对于扶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讹诈又该作何解释呢?由此学生还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尊老爱幼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意识。
4.1.2 影响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的“无屏障性”,信息的传播达到空前的自由,没有过多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实现。“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的共同作用实现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化和自主性。一方面,初中生是信息传播的控制者,可以主动参与信息的传播,甚至能够散播有害言论,导致部分初中生丧失道德责任感。另一方面,信息数量庞大,同一时间传播的信息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查看这些不良信息,而初中生的是非辨别力有低,不良信息往往会给初中生思想情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利于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现今新媒体的监控技术不够完善,凭现有技术还很难控制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时刻威胁着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的发展。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