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 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政策法规司于 2017 年 9 月 19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官网上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 0507 号(商贸旅游类 030 号)提案的答复中提到,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2016 年,我国国内旅游达 44.4 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到 1.22 亿人次。可见,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英语专门人才的重任。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招生规模从 1998 年的 108 万扩大到 2006 年的 540 万,高校的快速扩招、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英语水平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用人单位不仅考查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四、六级英语证书),还以口语面试的形式,着重考察应聘者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探索高职英语教育,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就业的需要。
英语泛读课程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孤立的英语基础课程,课时量有限,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无关,且较为单一陈旧,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学生不感兴趣也不重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低,就业后应用性不强等问题突显,其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中未能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方法、手段过于陈旧;课程评价体系未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既不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又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效果。因此,为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学生,急需对高职英语泛读课程进行完善、优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1.2 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阅读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历史文化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英语泛读课程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取决于教学诸多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学设计,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对高职英语泛读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具有以下目的:
1.2.1 理论层面
1、通过研究,可以更新高职《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对教学实践应具有指导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具体、可实施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职生源情况的变化等原因,高职《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本研究立足于高职英语泛读课程的现状和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课程设计上遵循“英语课程职业化”的理念,在注重打好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增加旅游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训练,关注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英语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要求,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实现了外语加技能的双向培养,使学生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全面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将更新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内涵。
2、通过研究,可以丰富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针的指引下,对英语泛读课程的改革与教学设计研究也广泛开展,但相应的教学设计研究多是基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起点与终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教学设计诸要素、开发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本身可操作性不强,教学设计方法不够具体[2]。而本论文能够基于目前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在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用人要求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的探究,从依据社会、学生需要制定的递进式教学目标设计,到遵循“一基础、二结合”原则的教学内容设计,再到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教学方法和以课堂教学为主、校内现场教学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以及多元、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均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丰富了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并为高职英语类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可操作性的模式和方法。
...............................
2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英语泛读课程
2.1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2.1.1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从教的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将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旅游相关单位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旅游英语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英语导游、境外或涉外酒店相关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游英语专门人才。
渤海大学高职学院吴强在 2014 年第 37 期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发表的“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立体化渗透式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一文中关于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与笔者从教院校的目标定位相一致,也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旅游英语职业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英文导游工作,或酒店服务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7]。
笔者认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要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旅游专业知识,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英语从事旅游行业各岗位工作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
2.2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泛读课程的地位
2.2.1 英语泛读课程的性质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刘娅在“高职高专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将泛读确定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汇,形成语感,强化语法知识,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此文发表于 2011 年第 50 期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中[18]。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钟定科在“高职院校英语泛读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文中谈道:英语泛读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教学目的是在大量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英语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技巧,增强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19]。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吴晓雅在 2009 年 9 月的《英语教学》中发表了“关于英语泛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文中指出英语泛读课程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技能,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0]。综上所述,对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词汇、阅读技巧、语感、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
依据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英语泛读》课程特性,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旅院)将本课程定位为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一、二学年,每周 2 课时。该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以英语基础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英语阅读技巧理论知识,英语学习策略等为主要理论知识内容;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篇中心、大意概括能力,阅读技巧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人文素养的专业实践能力。
...............................
3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163.1 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现状................................16
3.1.1 高职英语泛读课程教师“教”的现状.........................16
3.1.2 高职英语泛读课程学生“学”的现状..........................19
4 高职院校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研究...............................26
4.1 课程目标的制定...................................26
4.1.1 英语泛读课程目标......................................26
4.1.2 依据社会、学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27
5 高职院校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44
5.1 高职院校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44
5.1.1 理论+实践:B 课文“前往酒店途中”— 致欢迎词的应用案例..................44
5.1.2 理论教学:A 课文“中国境内旅游的发展趋势”的应用案例......................45
5 高职院校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5.1 高职院校英语泛读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
实践是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实用的有效方法。因此,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设计的《英语泛读》课程在笔者从教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 48 名学生泛读课上试用,第一学年仍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本教学设计研究在三、四学期试用,每周 2 课时。使用了新职业英语系列-旅游英语教材,2 册共有 16 个单元,第三学期讲授第 1 册境内旅游 8 个单元,第四学期讲授第 2 册境外旅游 8 个单元,大约两周讲一个单元。每册按照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分为八个阅读情景,每个情景又包含子阅读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各职务的职责、相关工作流程等,同时鼓励学生融入情景,把阅读这种语言知识的输入转化为技能的输出。课下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必做任务,还可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在网络课程和手机移动学习平台选择各类自学内容,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开拓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取得一定的平时成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与老师的实时沟通,得以解决。
.........................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