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模式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39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

2003 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性质、结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这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化学教学的重心应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提升能力上来,这是时代趋势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建构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特点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为对化学感兴趣的(和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理科学生所设计的,从缤繁复杂的化学背后体会到共同规律和原理的统一性,对思维要求较高①。该模块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该模块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变化观念,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②。

(三)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化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严重,化学教师也越来越觉察到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教师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和教师以主导身份参与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经验运用的教学模式样繁多,但没有对相关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不仅会让教师缺失教学理论的支撑而且也会让学生忽略知识背后的化学观念,这很大程度阻碍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养成。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模式的研究选题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的,既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撑,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一)理论意义

化学新课程理念是要把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适应将来社会需求的多样化①,向全面而又不失个性的方向发展,为走向自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策略把当前所教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采用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进而有助于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持该模块内容虽属于选修知识,但在高考中却是必考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比较繁杂,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解较为困难、耗费时间较长,建构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教学模式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几十年间,国内外研究者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课堂教学、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模式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模式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课堂教学(Classroom Instruction)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术语。目前,关于课堂教学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人把其等同于班级授课制,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夸美纽斯是最早将课堂教学等同于班级授课制的人,他认为课堂是由年龄和知识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组成,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师。由于缺乏对其的进一步研究,此时的课堂教学只能说是一种雏形①。在我国《大百科全书·教育》②这本书中把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和班级教学等同于同一概念,其中王维臣③也持有此观点。有人把它作为一种专门的教学活动,是与课外相对应。还有一类人认为是在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教学活动④。陈丽卿⑤在综合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是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固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围绕特定的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综合以上观点,本研究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课堂环境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特有的双边活动。

..........

二、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基础基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了解,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建构起来的,是通过外部信息与己有知识双向实现的。新知识的获得要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出发探究,从而生成。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或者是一种假设,它强调的是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及差异性。因此建构主义指出,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的、可以感知的活动中,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抽象的存在。它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够真正被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生成新的“生长点”,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主动建构出知识,使其系统化。有意义学习是奥苏贝尔针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所提出的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需满足两个标准:非人为的联系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即指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系和联想,就是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概念建立起合理的或者符合逻辑基础的联系。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只有符合客观、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才会有意义。客观上:首先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其次知识在学生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主观上可以概括为“想”“能”“主动”三个词。“想”即学生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能”即学习者能够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主动”即学习者必须主动地把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

第四章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分为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电化学基础四个章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组织如下表 4-1 所示:尽管本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内容有所涉及,但是在标准条目下的内容有所不同,要求也更高。同时,依据新课标发现新版教材内容与旧版教材内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模块增加的内容为:在第一章增加了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计算、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焓变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在第二章增加了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在第三章增加了描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转化的本质;第四章在“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增加了盐桥的作用。本章的教学要求也有所改变,教学要求如表 4-2所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选修模块之一,该模块与高中化学必修二课程相衔接。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该模块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生活实际、生产工业、科研中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为立志从事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该模块主要是通过能量变化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基本理论、电化学应用及离子反应基本规律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完善系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完善学生头脑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探索化学规律,解决化学问题,让学生体验科学、社会、技术和环境的关系。

.........

结论

基于对高中化学 2010 年和 2014 年全国优质课的课例分析、学生访谈、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材特点,在建构主义和有意义学习的基础理论下分析归纳出以下研究结论:1.基于知网中对该模块的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模式种类繁多,但并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阐述,本研究借鉴优质课归纳总结教学模式,进而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来弥补现状的不足,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建议。2.分析优质课归纳出的教学模式如下:借助于实验这个特殊的教学手段,从而认识把握化学反应的规律来掌握原理本质的实验归纳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改的趋势,体现学生主体的自学辅导模式;发散思维,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探究模式。3.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教师采用教学模式的期待及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设计出适合学生掌握的教学模式;尽量在讲授抽象难理解的知识时,多借助于教学媒体而不是直接讲授。4.根据现状的研究基于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期待,对归纳总结出的三种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