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研究的缘由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教科}弓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竹人们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但这些教学方式仍然超不过文字在教科}弓中的重要位置。美国的著名学者泰生称:“按各科的情况,教科}弓是公立学校必选的科日。当然,也是控制教师的手段。”万,香港学者玛以法、陈建英指出:“学生在学校的求知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讲授外,教科}弓对学生的认知亦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本质素优良的教科}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目可以加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了解。”马因此,教科}弓在教育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教科}弓不仅在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目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科}弓是实现教育日的的物质手段。,如“教材是教学日标的体现”,“教师与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双边活动都是以教材为基点”可见教材是实现教学日标的中介。另外,教科}弓内容以客观、静态的形式展现一定价值倾向,它不仅关系国民素质的养成和品格的提升,而目更能展示社会的卞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那么,语文教科}弓也不例外。它不仅是一门人们用于相匀_交流的工具,而目还拥有极强的思想性、具备多重教育功能。在教育活动中,从教学计划表来看,语文学科所占的课时都是最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社会性问题,这时人们对教育关注的视线逐步转移到教科}弓身上,当前的课程改革就是最好的例证。尤其对教科}弓内容的价值取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因为教科}弓价值取向是衡量社会意识形态下卞流思想的手段之一。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小学语文教科}弓价值取向,因为它是衡量社会意识形态下卞流思想的手段之一。社会价值观取向之所以将语文教科}弓作为物质载体,是因为语文教科}弓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千I一么类型的课文作为教科}弓的内容?含有哪些价值取向?如何I}}调学校、家庭、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n:是因为上述这些问题,所以展开了研究。
1. 2研究意义
语文教科}弓不仅是一门人与人相匀_交流的工具,而目还教授学生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学生形成n: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对教科}弓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从实践看,通过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小学语文教科}汗日当前教科}弓(人教版)价值取向比较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希望当前教学实践能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另外,希望教师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从理论看,由于教科}弓的价值取向是体现社会意识形态下卞流思想的手段之一,对它进行研究,这对教科}弓改革有很大的益处,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指导意见,还可以为以后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
1.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小学语文教科}弓(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和当前小学语文教科}弓(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为研究对象。选取语文教科}弓是因为语文学科不仅是课程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而目还包含了人类文明的所有精华。选取小学是因为此阶段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始发站,它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学生未来发展的好坏,此阶段是关键时期。另外,小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通过教育很容易把他们塑造成社会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下的合格公民。鉴于此,我选取了这两套教材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科}弓价值取向出发。这单“小学语文教科}弓价值取向”是指在小学语文教科}弓中那些影响小学生对事物所作判断及行为选择的组织化、内在化了的、稳定的理念。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频度统计法等,笔者只进行描述、解释事实,不进行卞观评价。
1.4研究思路
首先,用文献法梳理前人的相关研究;其次,用频度统计法查找有用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构建自己的研究框架;第二,用内容分析和频度统计方法对两套教科}弓进行详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依据上述的思路,我把论文分成四个部分,这四部分别是: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选择小学语文教科}弓进行比较研究的理由,阐述教科}弓价值取向的研究对语文教科}弓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研究文本的确定和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部分,教科}弓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教育政策反映的价值取向,本研究以四个维度为辅,以七个经度为卞分步骤研究。
第二部分,教科}弓价值取向的文本比较。本文卞要从四个维度出发,将教科}弓内容归类,然后从七个经度进行逐步详细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经过比较得出本文的结论,希望对未来教材建设能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新林!:纪(}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科!弓《语文》1-12册〔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2】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学参考11《语文》1-lZ册【川北京:,师人出版社,2003年版,
[3]学会}t"} f y语文za册[M].香港:新亚洲出版社 http://sblunwen.com/xxywjxlw/,2003年版.
[4】学会‘},{小合文教师用If (M).香港:新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zoos
【5】,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cM)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
[6】一丁~道俊,}几汉澜l二编.教育学:新编本[H].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衰振国.当代教育学[M],一比京:教育科学出版宇I:, 1998.
[8]陆有锉著.躁动的}i年一一卜世纪的教育历程5f ].济南:山%1、教育出版社1997.
【9]张楚廷课程’。教学-#TrI- J学}}}].北京:人民教育i IL I版辛l一,G 00.7.
【10] 111吴W军著.课程社会学匹!4f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博建明.语文教科}l价值取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陈建华.教育知识价值取向的研究[Ml.哈尔滨:黑龙!L.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4】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151李维鼎著.语文教材别论[M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6]周蕾.写在家国之外【M].香港:牛津人学出版社,1995
[17】朱绍禹.中学语义教材概观【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 18]张华.课程与教学沦}}1]. }v海:f:海教育出版社,2002
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
摘要 5-7
Abstract 7-9
1 绪论 10-14
1.1 研究的缘由 10
1.2 研究意义 10-11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1.4 研究思路 11-14
2 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 14-22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7
2.1.1 国外研究 14
2.1.2 国内研究 14-17
2.2 教育政策反映的价值取向 17-20
2.3 本文使用的操作框架 20-22
3 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文本比较 22-36
3.1 成人取向比较 22-23
3.1.1 课文篇目比较 22
3.1.2 课文主角比较 22
3.1.3 故事主线比较 22-23
3.2 历史取向比较 23-26
3.2.1 课文篇目比较 23-24
3.2.2 课文主角比较 24-25
3.2.3 课文内容比较 25-26
3.3 文学取向比较 26-29
3.3.1 课文作者比较 26-27
3.3.2 单元主题比较 27
3.3.3 课文类型比较 27-28
3.3.4 从时空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28-29
3.4 政治取向比较 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