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研究缘起
1.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机遇和挑战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新理念,其中之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强调教师的成长提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我们当前的教师培训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核心,离开了教师,改革就不会成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认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新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发展和创造空间,教师具有更多的自主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总则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此次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高中教育是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它不仅要使一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又要为高校培养合格的人才。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下的推动下,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对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多种角色,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等等。新课程改革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的适应和驾驭新课程,从而更好的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
2.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其专业化的发展是国家振兴的重要保证
在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众多国家纷纷将教育的革新与发展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一环。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所言,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师整体水平,因此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成了诸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可以看到,许多国家为了解决这一共同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可谓纷繁复杂,但从所采取的措施看,“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和主导运动。z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素质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教师专业发展己成为教师理解和使用课程标准所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21世纪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话题。
新课程从酝酿到研究、从实验到推广,是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的过程,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初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所以他们自身也有着强烈的愿望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专业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高中初任教师又面临新的挑战。教师通过培训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逐步使教师成为新课标的积极参与者,教学改革的拥护者和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积极转变角色,更快适应新课程,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所以,进行教师新课程培训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通过对高中初任教师的新课程培训状况的研究,既是对教师培训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现实意义
从实践层面上看,这项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调查与访谈的过程中,亲身走进学校,走进高中初任教师的生活,感受到高中初任教师的困境与需求;亲自访谈了培训的相关领导,了解到了高中初任教师新课程培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还存在的不足。就此尝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有助于提高重庆B区高中初任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著作类
[l][法]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美]马尔科姆·诺尔斯著,蔺延梓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澳]邓金主编,教育与科普研究所编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教育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刘剑虹.师资培训的新论—多视角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1998.
[7]陈永明.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钟启泉,张华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郭景扬.教师继续教育 [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15]郭景扬.教师继续教育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1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8]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冯增俊。当代国际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高中初任教师新课程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4-6
Abstract 6-7
导论 8-18
(一) 研究缘起 8-9
(二) 研究意义 9-10
(三) 文献综述 10-15
(四) 概念界定 15-17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17-18
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高中初任教师的素质挑战 18-24
(一) 教育观念的更新 18-19
(二) 教师角色的转变 19-21
(三) 教师应具备现代课程观 21
(四) 探索新的教学行为方式 21-22
(五)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2-24
二、重庆市B区高中初任教师新课程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24-34
(一) 重庆市B区高中初任教师新课程培训现状 24-29
(二) 重庆市B区高中新任教师新课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29-34
三、重庆市B区高中初任教师新课程培训问题的成因 34-39
(一) 新课程理念未被深入理解 34
(二) 培训组织管理不完善 34-35
(三) 对高中初任教师的需求了解不到位 35-37
(四) 培训者自身存在一定的不足 37-39
四、重庆市B区高中初任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对策思考 39-45
......................................................
致谢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