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一、论文选题背景
(一)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于 2001 年 6 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纲要》强调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次元结构衍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就包括留守小学生的问题,留守小学生是留守小学生群体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关爱和智慧,因此提高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二)留守小学生个人发展需要。
小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个性和品质正在萌芽,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提高留守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利于让他们更加适应学校生活,更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良性发展,提升其将来参加工作、生活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的各方面能力。因此,加强对提高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策略的研究,是促进留守小学生整体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的需要。
(三)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需要。
留守小学生是我国农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学习质量提升对实现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目标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教育强国,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2]新时代的教育思想指引着农村小学和教师们不仅要加强留守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自主、人格健全发展,有能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积极探索改善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的管理途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以此为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二、论文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了解农村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问题成因。笔者借助行动研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掌握了留守小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及问题;通过观察、查阅文献、访谈、调查、分析整理问卷等辅助手段,来探索问题成因。
2.在关爱模式主导的研究视角之外,提供学习质量的研究视角。除对留守小学生生活上进行关爱外,还要通过提升其学习质量来增权赋能。本研究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师们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问题,拓展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问题的研究深度。
3.丰富了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策略提升方面的理论,为更好地提升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整理后发现,相关学者对如何提高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农村小学班主任教师工作内容为主导,以胶州市铺集镇 Z 小学的留守小学生为研究案例,通过探索留守小学生家庭学习辅导情况和小学生自身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的相关问题行为进行深入探究,为此类学校的教师、班主任及行政管理人员提供理论指导,总结出提升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可行性策略,对该类课题研究进行适当补充。
(二)实践意义
1.引起政府、学校、家庭和一线教师对提高留守小学生的学习质量的重视。政府加大教学条件改善的投入,配备优质师资。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质量,使他们成才,成长为合格公民。家庭尽可能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不仅是满足其物质需要。
2.唤醒教师主体意识,切实改进乡村教育实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 很大程度上是对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要求。2018 年 1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提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3]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育, 因为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 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而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执行者, 是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核心力量。[4]本研究力求探索出改善留守小学生学习问题的有效策略,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反思和自我成长。
..........................
第二章 铺集镇 Z小学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现状调查
第一节 Z小学留守小学生的数量和年级分布
铺集镇 Z 小学学生都是走读型,学生中午在校就餐,下午放学回家。该校主要承担附近几个村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教学任务,同时面向学校周边地区招收适龄入学儿童。根据 Z 小学学生花名册统计,该校学生一共有 298 人,其中一年级 53 人,二年级 34 人,三年级 35 人,四年级 44 人,五年级 56 人,六年级 76 人。留守小学生数量和身份的确定主要委托班主任在班里通过向全班学生询问,结合课后走访得到的,因此对留守小学生的身份和数量统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次调查在 Z 小学发放问卷共计 298 份,收回有效问卷 290 份,问卷发放范围为全校包括留守和非留守的所有小学生。
通过调查得知 Z 小学共有留守小学生 32 人,其中一年级有 6 人,二年级有 3 人,三年级有5人,四年级有 4 人,五年级有 8 人,六年级有 6 人。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该校留守小学生人数所占比例约为 10.73%,而独生子女在所有的留守小学生当中所占据的比例为 90.01%,家里有一个兄弟姐妹的在所有的留守小学生当中所占据的比例为 7.96%,而家里有两个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的在所有的留守小学生当中所占据的比例为 2.03%具体调查情况如表 2.1所示。.........................
第二节 Z 小学留守小学生家庭监护情况调查
一、留守小学生家庭监护类型
留守小学生的监护类型是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后走访得到,问卷共设置了三个选项:监护人是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和其他亲戚。具体调查情况如表 2.2所示。
由监护类型可大致反映出 32 名留守小学生中,有 17 人是父亲或母亲到外地务工,另外一方照顾家庭和子女,有 15 人则是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小学生交由祖辈或其他亲戚朋友照顾。
..............................
第三章 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策略 ................................... 27
一、激发留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 28
二、端正学习动机 .............................................. 30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31
四、帮助留守小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 33
五、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 34
第三章 留守小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策略
一、激发留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尊重理解学生
“师爱让顽石开花”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更困难。我们都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能体会到老师的这种爱,学习起来一定事半功倍。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服务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48]农村小学教师要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从以往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改善教学氛围,首先要从正班风开始。好的班风能传递给班上每一个同学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感受到温暖,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班级里,老师要像家长一样关心留守小学生,去填补他们内心对爱的渴求。课堂上认真教学,课后要做留守小学生的朋友,并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多与性格孤僻、内向的留守小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应建立学习帮扶小组,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努力把班级打造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依据每位学生的优点,开展适当的活动项目,例如,按照成绩优异、生活作风简朴、认真作业完成、热爱劳动、能歌善舞、讲文明懂礼貌等指标纳入活动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让留守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激起内在上进心。当留守小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进行表扬,使其认清自身优势,从情感层面上融入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中。
.........................
结论
作为一项体现系统性的社会大工程,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教育是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想要促使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就需要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为此做出切实的努力。在开展留守小学生关爱活动之时,要避免走形式的情况出现,确保人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分内工作,立足于留守小学生的现实需要,想留守小学生之所想,对于影响留守小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予以实质性解决,构建健康和谐的环境,为留守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政府在留守小学生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中起主导性作用,可以利用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等社会资源助力留守小学生健康成长。政府要切实提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助力留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政府,也可以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社会志愿者帮扶留守小学生家庭。
政府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中小学教育上倾斜,确保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农村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充分调动农村文化站、图书馆等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中增添助力。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惠及留守小学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出台相应的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或者创业的政策。
留守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其涉及的范围广大,影响深远。无论是对于教育界来说还是就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想要使这一棘手问题得到全面解决,需要引导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奠定基础,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关爱有效补充,实现彼此促进和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问题的根本性解决。相信举全社会之力,留守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