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状况的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48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师的科研合作在当前背景下面临的五大挑战与应然变化,发现:第一,教师科研合作活动的范畴应从“学科内合作”转向“跨学科协同”;第二,教师科研合作活动产生的问题语境应由“个人追求”转向“社会需求”;第三,教师科研合作的主体应由“单一、同质”转向“多元、异质”;第四,教师科研合作的价值导向也应从“知识真理”转向“社会责任”;第五,对于教师科研合作成果的评价标准则从“单一学界认可”转向“多元主体价值”的质量控制标准。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①纵观全球发展,知识经济正对全球经济进行大洗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各国都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地集聚创新资源和高端产业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长时间以来,我国受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等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早已相继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基于以上背景,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要求以“高水平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②2016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也要求“集聚国内外优势力量打造创新合作新平台”,以提升我国战略前沿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③可见,以创新型知识作为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肩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多重使命的高校,其发展本身便是由知识生产与创新驱动。高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不断支撑与引领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而其中的高校教师,又是进行科学知识创新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受知识转型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经济发展紧密关系的影响,逐步出现了研究目标宏大、科研规模广、资金需求量大、多学科交叉性强等新的特点,对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过程、方式、成果认定与转化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要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实际社会效用,应着眼于知识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从跨学科合作研究、合作激励制度、成果认定等多方面着手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实际建议。因此,如何从以知识为核心的创新驱动角度来探讨高校教师科研合作所面临的挑战,既是顺应知识转型的时代要求,也是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脚步与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从“小科学”时代的学科导向型知识生产模式,逐步让位于“大科学”时代兴起的问题导向型知识生产模式。知识与社会经济深度渗透,促使知识发生了深刻转型,并以“知识生产模式 2”“后学院科学”“三螺旋”“巴斯德象限”“学术资本主义”等多种理论形式出现。从知识生产方式与创新来看,各学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情景模式与科学组织内部创新,跨学科、交叉性特征更加明显,基于应用语境的多元主体科研合作已逐渐成为知识生产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知识生产与创新主力军的高校教师,他们基于应用语境而进行的科研合作活动及科研成果产出的质量、社会适用性与有效性影响着知识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对学科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知识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应然变化、实际问题及其有效对策,是顺应知识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践意义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着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优先战略,应“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积极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合作”;《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 号)中指出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我国大学和高校学科走向世界一流”,鼓励各高校“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上均强调了知识转型与创新驱动下科研合作的应用语境与实用价值。因此,分析知识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并根据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现状来探讨影响合作生产与科学知识创新的因素,一是有利于优化高校教师科研合作关系、增强高校教师科研合作有效性,二则能为当前科技创新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高提供更多资源,三更是适应当下国家政策对学科组织提出的科研合作创新的需求。这对于促进区域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

..............................

二、知识转型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科研合作

(一)当前知识转型的理论与特征
本部分主要对当前知识转型的相关内涵、理论及其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1.当前的知识转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后现代知识”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新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而兴起。在这里需言明的一点是,“后”在此处并非指单纯“时间”意义上的下一个阶段,也非完全“反对”已有知识型之义。而恰恰相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知识”中的“后”,是一种对前一阶段内知识型的“扬弃”与“超越”:所“扬弃”的,主要是前一知识型对“知识”本身的霸权主义认识;所“超越”的,主要是前一知识型对“知识”本身及其价值的拓展与深化认识。
在上一个知识转型的历史阶段——科学知识型中,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往往被人们视为“知识”的根本属性,知识“放之四海皆准”,其本身具有绝对性、永恒性和普遍性,以及价值无涉或者说是价值中立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内,“知识”发展的最大成果就是学科知识体系的诞生;“知识”被人类社会视作纯粹历史经验与人类理智结合的产物,其中并不涉及知识使用主体的个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与价值观等等。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知识”本身作为一种纯粹经验与理智的静态成果而存在。
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科学型知识的时代产生了冲击:人类日渐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流动,“知识”迅速通过不同载体、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在全人类经济社会之中广泛而快速流动,并在其中得以持续传播,“知识”的范畴日益扩大、“知识”的内容日渐增多,人类发现并运用新知识的速度早已逐渐超越了新知识为人所充分予以整理和吸收的速度。此时,“知识”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明显的主观性,新知识的获得与发展往往需要科学研究者们的热情参与和更多精力投入。以往科学知识型将“知识”按照人为的认知逻辑严密分类而成的学科体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于知识本身的认识需求了。此间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日趋相互渗透,在追求新知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的或少数几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已难以促使人类获得新知识,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相互碰撞而进行跨学科研究日益成为学界新型的基本研究方法。
...........................

(二)知识转型与高校教师科研合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知识发生转型,在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生产方式便由“学科语境”向“应用语境”迅速转变,知识生产的语境、学科基础、生产主体、评价方式等知识生产的具体方面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作为科学研究与创新主力军的高校教师,他们的科学研究活动行为模式与所遵循的价值标准等,也会随之转变。
1.知识生产语境随知识转型从“纯学术”转向“多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中资源配置日渐开始主要以智力资源这类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知识生产与创造得到进一步重视,知识生产力本身成为社会资本和战略资源、生产竞争与经济生活的轴心,创新边成为了知识的核心主题。①进而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后现代知识”观和“文化知识”观涌现——知识增长的方式从“以命题为中心”转向“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知识生产的过程从“单纯理性思考”转向“围绕情境进行知识共同体内部甚至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研究”;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纯粹客观而价值中立的普遍知识,所有为人所认识和掌握的现有知识都是人为赋予价值而产生,具有“文化特性”和“价值偏好”;“本土知识”“全球知识”霸权也开始出现。②基于对知识本身的逻辑来追求真理性知识、促成人的个性完善不再是科研活动的唯一目的,如何在追求人类社会知识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的同时,使得科研创新转化并应用于经济中成为了更重要的研究目标。 至此,人类社会与知识生产之间出现了崭新的“图景”:
知识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③知识的深度融入使得经济的现有形态和发展方式发生巨变,一方面以往“依赖资本和物质基础的投入来发展”转向了“以科技创新与知识生产等作为核心竞争力来驱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知识生产与学术研究不再仅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更多地受到实际经济需求和应用驱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界限日益模糊,科学研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引擎。①一言以蔽之,知识发生了转型,而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则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之,科学研究与创新知识生产方式进入“应用语境”,研究者们的科学研究活动与知识生产活动也随之从“求真”的、“纯学术”的单一学科研究走向了“求用”的、“多元应用目的”式的多学科合作研究。

..................................

三、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现状的实证研究...............................29
(一)基于抽样调查的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现状研究........................29
1.问卷设计........................29
2.问卷发放与回收.................................31
四、知识转型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2
(一)高校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现存问题.......................52
1.合作动机仍以“学术导向”为主.............................52
2.合作形式仍以“单一、同质”为主..............................53
五、知识转型下有效促进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建议...............................59
(一)更新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学科观念...............................59
1.形成“互相理解”心态...............................59
2.树立“合作共赢”思维..............................60

五、知识转型下有效促进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建议

(一)更新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学科观念
高校教师的科研合作活动在知识转型背景下逐渐由“求真”转向“求用”,

并非是要完全其摒弃对于“学科知识与科学真理”,恰恰相反,这不仅仅是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作出的改变,更是在加速打破不同学科间“壁垒”,为科学知识的融合与深化作出贡献。因此,高校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更新个人在科研合作中的学科差异观念,基于应用语境中的实际问题所需,主动谋求与学科内部的其他研究方向,以及其他学科、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科研合作。
1.形成“互相理解”心态
每门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独有的学科文化、学术研究范式与行为准则,高等学校正是由一门门学科组合而成的大型学术组织,高校教师归属于不同的学科组织,而各学科组织之间呈现出“有组织而无政府的状态”。不同的学科文化下,知识的属性各不相同,归属于不同学科组织的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也方式迥异。不同学科文化下的高校教师之间,对于科学研究的观念、手段、认可程度等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然而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所言,“人与人都是不同的社会个体,其中难免产生分歧与冲突,而只有在当他们试图做出一些能使各自摆脱旧习惯、值得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的项目时,这种分歧乃至冲突才有可能会逐渐消失。”①高校教师主动寻求科研合作的关键在于学术思想与研究技术等资源共享的理念,只有当教师本身对于某一研究事物在存在价值上的认可得到统一,他们之间才会形成共同的信念,由此基于谋求共同的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因此,想要激发教师改变传统学科文化中仅仅依靠学科组织与学科范式进行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理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设法转变教师个人的学科观念,将科研合作的外部环境要求转变为教师个人的内部主观需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便改高校教师群体对于科研合作的认知。

..............................

结语
本文从知识转型视角出发,通过概念界定与逻辑分析,在厘清了知识转型与高校教师的科研合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师的科研合作在当前背景下面临的五大挑战与应然变化,发现:第一,教师科研合作活动的范畴应从“学科内合作”转向“跨学科协同”;第二,教师科研合作活动产生的问题语境应由“个人追求”转向“社会需求”;第三,教师科研合作的主体应由“单一、同质”转向“多元、异质”;第四,教师科研合作的价值导向也应从“知识真理”转向“社会责任”;第五,对于教师科研合作成果的评价标准则从“单一学界认可”转向“多元主体价值”的质量控制标准。
在明晰了知识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应然转变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一方面基于抽样调查对工学、力学、管理学与教育学四个代表性学科内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现实情况与主观意愿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基于文献计量的方式,以上述代表性学科为样本,选取两所综合性大学中相对应的代表性一级学科近五年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合著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合作活动仍基本处于“学术语境”的研究范式之下。要行之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顺应当前知识转型而进行科研合作,还需在教师的学科观念更新、合作研究环境塑造、科研评价制度完善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