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效率、神经系统强度与高中生心理压力的关系:自尊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57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神经系统强度和智力效率与心理压力之间的机制,并对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神经系统强度和智力效率与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和验证,得出以下结果:(1)高中生群体中,神经系统强度能够负向预测心理压力,自尊在神经系统强度与心理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2)高中生群体中,智力效率能够负向预测心理压力,自尊在智力效率和心理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3)高中生群体中,自我效能感不能在神经系统强度和心理压力之间、智力效率和心理压力之间起中介的作用。

1 引言

1.1 心理压力
1.1.1 心理压力的概念
心理压力,有时候也称为“应激”、“紧张”等,一般所说的心理压力包括自身内部和外界环境这两种类型。内部和外界都会对个体的身心及生理产生影响。心理压力是指个体感受到周围存在威胁时而出现的一种状态,通常是紧张的。
梁宝勇(2006)认为人在适应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内外环境对人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实际还是个体自我的认识上),因此个体往往会表现出紧张的状态,既体现在生理上也表现在心理上。韦有华和汤盛钦(1990)认为:“心理压力是指平常生活过程中的各种日常事情、突如其来的被伤害的体验、因工作等事情引起的长期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总之,心理学上对于心理压力的的观点强调心理压力产生中的心理与行为,通常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体与环境两者共同作用,个体因此出现的心理状态,或为紧张或为唤醒。
采用张林、车文博(2003)对心理压力的概念:“面对威胁性的压力源时,个体的内心紧张状态就是心理压力。威胁性的压力源包括平常生活事情、由工作家庭等造成的慢性紧张或者突如其来的创伤性感受等。”

1.1.2 心理压力的理论
1.1.2.1 一般适应综合症
Hans Selye(1936)发现:外部环境的刺激超过机体的承担范围时,身体无法负担。个体的各种系统,如呼吸系统、循坏系统体温调节系统以及消化系统会出现问题,偏离平常的状态,甚至使个体呈现死亡的状态。同时个体为了应付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危险源,生理上会出现许多的反应,当不同的环境刺激作用时个体却呈现出一样的生理反应,HansSelye 称这种现象为不同刺激情况下的非特异性反应。一般适应综合症的模型建立的关键就是个体在不同刺激情况下的无差别的反应,也就是非特异。接下来的实验中,Selye认为压力是个体为了面对周围不断改变的环境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由身体中的下垂体—副肾上腺皮质系统为中心。基于对无差别也就是非特异性反应过程的讲述以及面对这种情况个体的适应表现情况,Hans Selye 提出了 GAS 模型理论,也就是一般适应综合症,这也是第一个关于压力的理论。一般适应综合症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体的反应过程。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的一连串的生理反应。而这种生理反应一共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警备期,个体内部交感神经被激活,个体出现反抗或者逃跑反应,个体内部为了应对外部出现的危机和变化做出能量动员;第二个时期是抗争期,这个时期可能会持续很久,需要个体内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帮助,那么相应的,个体也会表现出很多的反应,比如个体身体内血糖含量的增加、肌肉更加紧绷难以缓解以及血压的持续增加等生理反应。第三个时期主要就是枯竭,主要指能量的枯竭,在经历第二个时期后,长时间的抗争外在环境和危险源已经快要耗尽个体的能量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休息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才能及时的补充个体所需的能量。
...........................

1.2 神经系统强度
1.2.1 概念
神经系统特性研究最早始于前苏联的巴甫洛夫,动物的神经系统活动是不同的,他根据这一方面提出人的条件反射的特点,也就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也是气质的基础。并且归纳出神经系统的三种基本特性,即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 4 种神经活动基本类型。神经系统的强度在神经系统三大特性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神经系统的强度是指大脑皮层细胞经受强烈刺激或者能够长时间工作的一种能力(叶奕乾,1993)。神经系统强度分为兴奋过程强度和抑制过程强度,兴奋过程的强度更加被人看重一些。在人面对自己周围环境时的一些非常事件时,兴奋过程强度会发挥一些作用。抑制性条件反射有其自己的难易程度和稳定与否,难易程度和稳定与否作为抑制强度的指标。一个人建立不同抑制性条件反射越快,说明抑制过程强度越强;个体在神经系统活动中建立这种抑制的速度很慢,或者干脆就不可能实现,那么便被认为个体神经过程活动强度弱(Strelau,1983/1987)。

1.2.2 测量方法

神经系统强度的测量方法中运用比较多的是苏联的“安菲莫夫测量表”、日本的“内田-克列别林测算法”等(张卿华&王文英,1993)、上世纪 80 年代,张卿华和王文英(1993)联合设计的一种非文本测试——80·8神经类型测试表以及斯特里劳编制的神经系统强度量表(Strelau,1983/1987)。

安菲莫夫测量法是一段时间内,被试需要在这段时间里面标明哪一个是指定的字,因为是俄国人发明的,所以熟悉俄语的人便占有优势,他们标明的时间就更快,结果就更好。此外评分不够详细明确;内田克列别林量算法和安菲莫夫测量法是不一样的,他需要被试运用数学计算数字,因此,对数字敏感的人,数学学得好的人就占优势,影响到结果的正确,在推广上面不具有可行性。(张卿华,王文英,1993)。80·8 神经类型测试表虽然弥补了安菲莫夫测量表和内田克-列别林测量表的缺陷,建立了常模,但它更侧重于为选拔人才制定生理心理指标并且施测比较繁杂。

.................................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南通市五所在校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 1000 份问卷,回收 992 份问卷,回收率为 99.2%,剔除无效问卷(漏答、乱答的问卷)后,其中有效问卷为 936 份,问卷的有效率为 94.35%。其中高一学生为 486 人,高二 450 人;男生402 人,女生 534 人。

陈树林与郑全全(2000)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SSMSS)主要是用于对国内中学生压力的调查研究。该量表项目条数共计 39 个,

7 大维度:社会文化压力、家庭环境压力、学习压力以、教师压力、父母管教方式压力、同学朋友交往中的压力以及自我身心的压力。5 级评分制,分数从 0 开始一直到 4,其中 0 代表对自身无任何影响,4 则代表影响最大。分数越高,表示压力越大。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3,分半信度为 0.89,表明此量表信度较高。本研究中选取了学习压力、同学朋友压力以及自我身心压力这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为 0.814,0.848 和 0.713。

斯特里劳量表(STI)是由 Strelau 于 1969 年编制的评定神经系统特性的量表。斯特里劳编制的量表包括兴奋强度和抑制强度两个维度(斯特里劳,1987)。其中,每个维度都分别包括 22 道问题。本研究仅选取兴奋强度这一维度。每个问题要从三个选择答案中选出:“符合自己情况”计“3”分,“不符合自己情况”计“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计“2”分。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673

.............................

2.2统计方法
(1)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采用班级为单位统一施测问卷,施测中强调数据保密性、匿名性以及填写的真实性等说明来进行程序控制;然后采用 Harman 单因子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控制。数据结果表明:所施测的 5 个量表中所有条目(共计 109 条)中共有 30 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 1,未旋转的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 13.421%,小于 40%的临界标准(刘霞,赵景欣,申继亮,2013)。因此,可以认为高中生群体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可以进行之后的数据处理。
(2)使用 SPSS22.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皮尔逊积差相关析、回归分析等。使用 Hayes 编制的 SPSS 宏程序 PROCESS,通过抽取 5000 个 Bootstrap 样本,估计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设置为 95%,最后用 Amos 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

3 结果...................................... 14
3.1 各变量描述统计结果........................................ 14
3.2 人口学因素差异性检验结果............................... 14
3.3 高中生各变量的相关分析...................................15
4 讨论......................................... 22
4.1 神经系统强度、智力效率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22
4.2 自尊的中介作用..................................... 22
4.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23
5 结论与展望.......................... 25
5.1 结论................................... 25
5.2 创新与不足.......................................... 25

4 讨论

4.1 神经系统强度、智力效率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神经系统强度与心理压力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越能经受强烈刺激或越持久工作的人,在压力事件发生时,产生的心理压力就越小;个人智能得到发挥的个体,在压力事件发生时,产生的心理压力就越小。这一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张静,2017;宫淑阳,2017)。张静的研究发现前一次的决策失败对于神经系统活动性强的被试而言,影响是相对较少的,即被试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相比神经系统强度弱的被试来说是小的。也就是说可以神经系统强度越强,个体受到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小。神经系统强度强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源时更加有自信和把握,所以他们产生的心理压力较神经系统强度弱的人而言就较小。智力效率与心理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也符合已有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王艺颖,2010)。

神经系统强度、智力效率和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符合研究假设。表明这两个基本认知神经变量对于心理压力的产生是有作用的,起负向的作用,之后心理压力上的研究可以往认知神经变量上多研究一些。他们也是符合拉扎鲁斯提出的压力认知交互理论。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中,心理压力产生的重要一步是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威胁的刺激,智力效率高的高中生即表现为思维清晰,办事追求效率、有洞察力等,能更多的判断自己有能力应对具有危险性的刺激,而神经系统强度强的高中生可经受强烈刺激,在高中生群体中,升学、学业难等背景下,这两种认知神经变量对于他们的心理压力的产生更是重要,所以这两个认知神经变量强的高中生有较少的心理压力。

.............................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神经系统强度和智力效率与心理压力之间的机制,并对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神经系统强度和智力效率与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和验证,得出以下结果:
(1)高中生群体中,神经系统强度能够负向预测心理压力,自尊在神经系统强度与心理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2)高中生群体中,智力效率能够负向预测心理压力,自尊在智力效率和心理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3)高中生群体中,自我效能感不能在神经系统强度和心理压力之间、智力效率和心理压力之间起中介的作用。
以往对心理压力的研究表明,影响心理压力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格、认知评价、应对方式、情绪状态,性格及社会支持等等,但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智力效率和神经系统强度这两个基本的认知神经变量,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次,研究中,自尊能作为神经系统强度和心理压力、智力效率和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变量,但是自我效能感则不能,可以丰富压力的认知交互作用理论,为今后心理压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