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高中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
第一节生命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互相融合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带来影响。当代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渴望受到关注,喜欢展现自我。但是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也对他们产生负面作用。部分青少年表现出自卑、消极、低沉的一面,甚至出现了极端的思想。近些年来,青少年出现的自杀、心理压力大、悲观焦虑、抗挫能力低下、生命意识淡薄等现象十分严重。如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药家鑫杀人案,复旦大学的林森浩投毒案,清华大学的朱令事件,中南大学的王喊杀人案,高考状元曾世杰杀人案,还有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高中生打架斗殴现象。“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4亿,其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保守估计),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 9%,表现为忧虑症、恐怖症、焦虑症等。中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 6%-32%、其中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占19%左右。”另外,“根据中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所以自杀成为第五大死亡原因。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位列第一死因。”②今天,这些社会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当前的高中教育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自由、健全人格培养等方面是否起到了作用?由于高中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高考为指向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更是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所以高中教育在教育价值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把知识和应对考试的技巧放在了情感教育的前面,甚至是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
第二节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高中是学生认识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的关键时刻,所以在高中时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高中教学中,语文学科因为其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幵展生命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应该关注人的感受、情感、价值、生命体验、精神文明等等。语文学科从本质上说就是一门关注自身生命价值的学科,它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能够直接深入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著名语文教育家曾藕元认为,语文从根本上说是一门能够直达人灵魂深处的学科,所以说语文学科是与人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语文学科关注的对象是人。语文课程通过母语关注人的精神文明发展。“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是指人们说的话或写的文,它们不是作为语言学对象的静态的符号系统,而是作为心理学对象的动态的运用语言进行说或者写的行为及其结果,即‘言语’作品。言语行为及其结果是个体的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实现个人意志和生命价值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借助言语作品进行言语行为从而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过程。” 语文教材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美景,如毛泽东《泌园春•长沙》中的橘子洲、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康桥、苏拭《赤壁赋》中的黄州赤壁;这里有令人热泪盈眶的真挚情感,如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亲情,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表达出国家安危比个人生死重要的爱国之情;苏拭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円夜记梦》中衧发了十年生死、阴阳相隔的亡妻之痛;这里有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对美的思考,马丁 ?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对平等的思考,鲁迅在《祝福》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思考。
……..
第二章青年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节青年语文教师的特点
本文在写作时,是以沈丘一高为主要阵地,并参考附近其它高中的实际情况;所以,在这部分,主要是依据这些学校青年教师的特点来总结。教育是一项既提高个人素养又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业。所以,作为在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师自然而然地会感觉自己身上压力很大。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上大有作为,希望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能够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和同行教师的认可。一名教师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有对工作的热情,职业幸福感、责任感。青年教师有理想,对工作充满激情和热爱,勇于承担重任,责任心强;而且跟中老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有更充裕的空闲时间,他们可以也愿意把精力放在工作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都会经历教育理想和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对于部分中老年教师而言,工作的磨练使他们成为了 “现实主义者”,教学只是他们谋生的工作。他们有的是因为现实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失去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有的是因为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失去了努力提升自我的意识,有的是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无力去承担教学的重任。所以,在很多中老年教师的身上出现了职业理想和教学行为分化的现象。
………
第二节青年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沈丘一高,许多老教师可能是受当下教育体制的束缚比较严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主要采取说教的方法,泛泛而谈,强调一些当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似乎是班主任的责任。许多任课教师认为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或者是不正确、消极的价值观时,班主任都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青年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的需要,往往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最优秀的老师的衡量标准并不是这个老师本身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力,而是这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学生是否可以从这个老师身上获得关于自我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的方法和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生比较喜欢与班主任和青年教师交流沟通。和任课教师相比较,班主任跟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可以缩小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青年教师年轻、热情,容易跟学生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青年教师虽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年龄优势和学生打成一片,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第二章青年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11
第一节青年语文教师的特点........11
一、充满激情,致力于语文课堂设计........11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理解语文教材........12
三、年龄跟高中生接近,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13
第二节青年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14
一、和学生共同成长,利用自身优势影响感染学生........14
二、思想先进,打造充满生命色彩的课堂........15
第三节生命教育对青年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16
第四节青年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足........19
第三章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22
第一节挖掘课本中的生命资源........22
第二节在写作中抒发对生活的感悟........24
第三节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26
第三章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
第一节挖掘课本中的生命资源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语文是一门具有生命情怀的学科。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珍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用语文课本中丰富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材中有深沉凝重、有欢快欣喜;有逸闻趣事、有严肃庄严;有儿女情长、有保家卫国;有豪放粗r,有婉约细腻;有聪慧机智、有大智若愚;有身残志坚、有壮志难酬……总之,高中生可以透过语文课本了解国家社会的动态,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感悟中明白哲人的生活态度,明白生活的要义。那么,青年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从教材中领悟到生命的要义呢?最佳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由阅读文章。高中生在阅读时可以默读或者大声朗读,在阅读中既可以感受到生命的重量,释放自己内心中的压力,又可以培养自己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文章按照内容归类,让学生有侧重点地阅读。教师可以选取那些直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敬畏和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比如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周国平的《应该有天堂》、钱钟书的《论快乐》、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罗家伦的《荣誉和爱荣誉》、苏拭的《赤壁赋》、荀子的《劝学》等等。
………
结论
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命质量。它的提出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中,不仅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也要关注教师的个体生命质量。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程度。同时,开展生命教育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笔者从沈丘一高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研究青年语文教师和生命教育的关系,希望能够帮助青年语文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青年语文教师一定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课堂中始终把生命教育的理念放在首位。在工作中,青年教师要有生命情怀,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努力创造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为提升自我而努力。笔者因为能力有限,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对青年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也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奋斗。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