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性”的教育硕士培养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01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序言


一、选题依据
专业硕士学位发展伊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已经明确地指出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那就是努力为国家培养大量的 “高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专业硕士有别于学术硕士,是偏向于应用而非仅仅局限于理论的高水平人才,国家对于专业硕士的期望值很高。国务院学位委员决定于 1996 年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基于此提升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可以说,专业硕士是同基础教育相呼应的,专业硕士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而基础教育为专业硕士提供平台。2009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要举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这一培养工作的实际意义有哪些;提出了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的要求,提出了组织实施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各环节工作的原则要求。201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在进一步明确这一指向的同时,又提出了专业学位教育中期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增加一倍左右”①。本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探索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新机制”的要求。显而易见,专业学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需求和政策引导。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 2013 年联合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就“改革目标、招生制度、课程教学、实践基地、教师队伍、质量保障体系、联合培养等”十二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意见。毫无疑问,上述国家意志付诸实施,既需要对政策本身的认真研读,也需要实践者的创新性探索,更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睿智反思和科学预设。总而言之,国家对于教育硕士的培养和管理是大力支持的,我们要落实这些政策,把教育硕士更好地发展下去。

…………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旨在澄清什么是专业学位中的“专业”,为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尤其是教育硕士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专业硕士,就应该专业培养。教育硕士作为专业学位其“专业”体现在什么地方,需要作出理论廓清。当然,专业学位教育不仅仅这一个理论问题有待探讨,但它是最基础的、最具统摄性的基本问题中的一个。教育专业硕士的专业培养是需要理论做依托,通过实践去培养。专业性认知的共识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专业学位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个实践问题,是一个需要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实践,也是一个需要通过管理保证培养质量的专业实践。研究其什么是专业、怎样去管理这个专业,对开展好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启示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研究论题来源于实践,是实践中的存在的问题;解决实践问题既需要反思实践、汲取实践营养乃至升华实践经验来达成。
…………


第二章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之“专业性”的认识维度


一、专业性的政策规约
按着教育部的规定和解释:专业学位通常是指有专门职业要求的研究生教育学位,区别于重视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侧重培养在特殊职业背景下的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目前教育部举办的诸多专业学位之一。1996 年 4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在特殊职业背景下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目前主流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应该平等对待,但是两者在培养过程中侧重点不同,规格也不尽相同。2009 年 3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则从科学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等方面述及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2013 年 11 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培养模式。由此可见,教育硕士作为专业学位其“专业”的政策规约:基础教育中教学与管理职业背景。
………..


二、专业性的培养目标规约
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得以贯彻落实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国家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指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内掌握该领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专业技术或管理方面的工作有所建树、具有杰出的专业素养的高水平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从上述意见可以得知,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硕士,教育硕士应该被高度重视,它的培养对象主要由基础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组成,其培养目标是传授给这些教育工作者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自己的实力,进而更好地从事管理工作或教育教学,最终成为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水平教育工作者。也就是说,教育硕士作为专业学位,其“专业”的培养目标规约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或管理者。
……….


第三章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创办过程中折射出的难题......... 19
一、 “专业”凸显之困..... 19
1、职业迈向专业的困扰....... 19
2、专业职业服务的困扰....... 20
二、培养模式转型之困...... 21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之困........ 22
四、社会声望改变之困...... 22
第四章 教育硕士培养管理的着力点..... 25
一、专业学位理念管理...... 25
二、培养体制管理.... 27
三、课程与教学管理........ 28


第四章 教育硕士培养管理的着力点


一、专业学位理念管理
众所周知,我国的专业学位是在学术型学位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它又不同于学术型学位,这就给专业学位管理和建设带来了新问题。树立专业学位意识,是提高认识、管理到位的关键环节。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办“专业学位”的方向和定位问题,是保证培养质量最根本的管理。一般而言,培养定位包括培养对象,服务面向,培养规格等问题。就培养对象而言,全日制教育硕士就是培养未来基础教育所需要的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以及中小学校课程、教学管理的教师;就服务面向而言,其所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也就是一线的教学或管理工作,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就培养规格而言,简单说就是“高层次、应用型”。首先教育硕士是研究生,必须作为研究生来培养;同时教育硕士作为研究生又不以研究高深的学科学问、教育学问为取向,而侧重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和技术,即作为应用型研究生来培养。就教育硕士培养定位这一问题,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详细说明。天津师范大学自被批准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来,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大学—政府—中小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又称“UGS 机制”), 在确立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下,遵循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向社会输送高水平、高能力的中小学教师为己任,优化专业领域的资源配置,改良办学条件,优化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培养学生以职业性为主要目标。可以说,天津师范大学在教育硕士培养定位这一环节已经探寻出一套新方法。其中,天津师范大学着重强调要教育硕士培养定位一定要切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定位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作为学校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结语


专业学位教育已有 20 余年的办学历程。截至目前,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但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关注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专业学位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简而言之,专业学位教育涉及三个主要问题:专业学位的办学初衷,因为专业学位的目标与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设置等都由此决定;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就是用什么模式、方式举办专业学位,由谁来办等问题,它与举办者对专业学位之谓的认知密切相关;专业学位管理,就是如何保证专业学位的质量,它是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果实,也是专业学位办学质量的保障。基于此认识,本文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个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初衷、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与之专业学位的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对其中的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一,找寻专业学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反推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初衷,从而对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管理有所启迪。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部分提出了专业学位基于之办的四个困境(遇及的问题)——“专业”凸显之困、培养模式转型之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之困和社会声望改变之困,并对其表现做出了初步分析。后文中又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回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教育硕士作为专业学位,规定其专业本质在于:具有基础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职业背景,以高层次应用型教师或管理者为培养对象,通过专业化方式进行培养,尤其着重培养其成为教师的实践能力,致力于塑造中小学教学学术专门人才和教育科研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特色,这就是保证其专业品质的精华所在。
第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其培养质量管理可能有众多视阈和不同的分析角度。本文聚焦的是其要者。其中,专业学位理念是先导,课程与教学是蓝图与施工,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是主体,而专业学位的社会声誉是其管理追求的目标和生命力之所在。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